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作 者: 曲艺
导 师: 栾晓峰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自然保护区学
关键词: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系统保护规划(SCP) 不可替代性 保护空缺 人类活动干扰 功能区划 保护贡献率 C-Plan GIS
分类号: Q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确定和合理的功能分区,是成功高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域广阔,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集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对全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三江源区域内虽然已建立了大面积的保护区,且在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在保护区建设初期受当时认识及规划水平限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及合理程度有所欠缺。本研究针对此现象对现有保护区进行了评估,并重新在研究区内进行保护优先性分析和功能区划。首先在系统保护规划(SCP)框架下,根据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三江源区域内各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值,确定了研究区域内的保护优先区;而后,根据不可替代性分析了已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率并确定了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优先区分布及保护空缺;最后,将不可替代性指数与人类活动干扰指数结合,建立划分不同值域与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对优先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并对比了现有功能区划与新功能区划的贡献率。本研究主要结论:1.现有保护区涵盖了本研究确定的所有保护对象,已经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量的80.00%;不可替代性高的区域与现有保护区核心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其贡献率达到61.20%,核心区+缓冲区贡献率为77.57%,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总贡献率达到92.45%;三江源地区7大区域内核心区间的互补性较高,说明核心区区域的划分较为合理,主要保护对象类型区分较为明显。2.空缺分析显示:在现有保护区体系下,还有8.80%的保护目标没有实现,未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保护对象总数的20%,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湖泊、冰川雪山及高寒草甸区(GAP1)、约改——巴干高寒草原区(GAP2)、泽库——河南高寒灌丛草甸区(GAP3)与拉秀森林灌丛区(GAP4)四个区域。3.在保护区总面积未增加条件下,基于不可替代性的新功能区划较原功能区划的保护贡献率及保护效率有显著提高,核心区保护贡献率由61.20%增长到71.21%,新核心区+缓冲区总贡献率由77.57%增长到92.45%,保护区整体贡献率由91.20%增长到95.40%。4.从保护对象被保护情况看,新功能区划与原功能区划均能完全涵盖所有保护对象,但新功能区所包含的满足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明显增多,原功能区核心区,核心区+缓冲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完全实现目标的保护对象分别占27.50%,47.50%和80%;新功能区分别为32.50%,77.50%和87.50%。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1.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综述  10-20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1
  1.2. 保护优先性分析概述  11-19
    1.2.1. 针对物种的保护规划  12
    1.2.2. GAP分析  12-13
    1.2.3. 生态区规划  13-14
    1.2.4. 系统保护规划  14-19
  1.3. 保护优先性分析对生物多样性规划的指导  19-20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0-28
  2.1. 青海三江源地区概况  20-22
    2.1.1. 自然概况  20-22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2.2. 三江源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及其规划  22-25
    2.2.1. 面积与范围  23
    2.2.2. 自然保护区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  23-24
    2.2.3. 功能区划  24-25
  2.3. 研究方案  25-28
    2.3.1. 研究目标  25
    2.3.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5-26
    2.3.3. 技术路线  26-28
3. 三江源地区保护优先性分析  28-40
  3.1. 研究方法  28-35
    3.1.1. 不可替代性指数分析方法  28-35
    3.1.2. 保护优先性分析  35
  3.2. 结果与分析  35-39
  3.3. 讨论  39-40
4. 三江源地区已建保护区评估及空缺分析  40-47
  4.1. 研究方法  40-42
    4.1.1. 评估方法  40-41
    4.1.2. 空缺分析方法  41-42
  4.2. 结果与分析  42-45
    4.2.1. 现有保护区评价分析  42-44
    4.2.2. 空缺分析  44-45
  4.3. 讨论  45-47
5. 基于不可替代性的保护区功能区划  47-59
  5.1. 研究方法  47-50
    5.1.1. 不可替代性分析方法  47-48
    5.1.2. 人类活动指数计算方法  48
    5.1.3. 基于不可替代性的保护区功能区划方法  48-49
    5.1.4. 功能区划结果评估方法  49-50
  5.2. 结果与分析  50-56
    5.2.1. 不可替代性指数  50-51
    5.2.2. 人类活动指数  51-53
    5.2.3. 功能区划结果  53-55
    5.2.4. 功能区划结果评估  55-56
  5.3. 讨论  56-59
6. 三江源地区保护区规划对策建议  59-61
  6.1. 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  59-60
  6.2. 加强人类活动干扰较高地区的管理  60
  6.3. 不同核心区之间的联系管理  60
  6.4. 在不影响环境保护前提下合理开展水电站与矿产开发项目  60-61
参考文献  61-64
个人简介  64-65
导师简介  65-66
获得成果目录  66-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2.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3.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4.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5.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6.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7.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8.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9. 基于元数据的农田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研究,S126
  10.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1. 浙江省金衢盆地典型土系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S159.2
  12.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13. 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X826
  14. 青岛市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X26
  15. 基于GIS和GPS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208;P228.4
  16.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17. 基于“空间定位”的GIS教学软件开发及应用策略研究,G633.55
  18. 新一代青岛市数字城建档案馆的设计与实现,G270.7
  19. 盘锦市区划地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0. 基于炼化企业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P311.52
  21. 闽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S157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普通生物学 > 保护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