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亚洲季风区夏季大气热源季内振荡特征分析
作 者: 罗璇
导 师: 王盘兴
学 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专 业: 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
关键词: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 气候及异常 10-20d振荡 环流异常 中国气候异常 统计学研究
分类号: P4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用张博等(2009)1950-2006年逐日整层(1000-100hPa)大气热源资料,分析了亚洲季风区、青藏高原及拉萨夏季大气热源的气候、气候变率及季内振荡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用Lanczos数字滤波器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季内振荡中的准双周(10-20d)振荡分量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亚洲季风区热源与印度低压、南亚高压异常及高原热源与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亚洲季风区的热带区域有6个稳定存在的大气热源的高值中心,它们位于该季节热带辐合带内。热带区域的热源6个高中心区均为热源的高变率区;此外,热带外还存在两个热源高变率区,它们位于西北太平洋和巴尔喀什湖附近。2)夏季青藏高原主体区(3000m以上)热源及变率明显低于热带辐合带的高中心区,是亚洲季风区内面积最大的热源低值和低变率区。本世纪以来,高原热源强度处于低值期(拉萨夏季平均接近0),它作为热源的特征不明显。高原东部和西南部为相对的热源高值区,东部也是热源的高变率区。3)10-20d振荡是夏季热源季内振荡的重要分量,它存在显著年际变化和季内变化。高原东部半数以上年份10-20d振荡显著,最强振荡出现在7月上旬前后的盛夏季节。4)南亚高压、印度低压的年际异常与亚洲季风区(而非高原主体区)热源异常显著相关,印度低压与热源相关明显强于南亚高压。相关主要表现在系统中心所在经度λc异常与同期亚洲季风区热源异常型间的联系,南亚高压、印度低压中心偏东年,热源异常型为西正东负,反之亦然。5)青藏高原春、夏季热源与我国夏季气温、降水间存在时滞、同期相关联系,其统计关系、尤其是机理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引言 9-14 1.1 大气热源研究的重要性 9-10 1.2 大气热源研究进展 10-13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4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14-23 2.1 资料 14-15 2.2 分析方法 15-22 2.2.1 Lorenz环流分解 15 2.2.2 方差分析 15-17 2.2.3 Lanczos滤波器 17-19 2.2.4 Morlet小波 19-21 2.2.5 Monte Carlo检验 21-22 2.3 小结 22-23 第三章 拉萨夏季大气热源10-20d振荡分析 23-27 3.1 气候及异常分析 23 3.2 10-20d振荡气候及异常分析 23-25 3.2.1 气候分析 24-25 3.2.2 异常分析 25 3.3 10-20d振荡过程的年际差异 25-26 3.4 结论 26-27 第四章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分析 27-34 4.1 气候态及气候变率 27-29 4.1.1 气候态 27-28 4.1.2 气候变率 28-29 4.2 季内振荡的气候态 29-30 4.2.1 方差分析 29-30 4.2.2 季内振荡方差的显著性检验 30 4.3 热源变率高中心的季内振荡分析 30-33 4.3.1 热源气候变率高中心的小波分析 31 4.3.2 A-G点10-20d振荡气候特征分析 31-32 4.3.3 A-G点10-20d振荡异常分析 32-33 4.4 小结 33-34 第五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分析 34-40 5.1 夏季高原热源性质的年际变化 34-36 5.1.1 夏季高原热源气候态 34-36 5.1.2 夏季高原热源气候变率 36 5.2 夏季高原热源季内振荡的气候特征 36-38 5.2.1 季内振荡方差的气候特征 36-37 5.2.2 高原热源东、西部中心的小波分析 37-38 5.3 10-20D振荡的气候及异常 38-39 5.3.1 气候分析 38 5.3.2 异常分析 38-39 5.4 小结 39-40 第六章 Q与南亚高压、印度低压的相关分析 40-44 6.1 SAH与IL的环流指数 40-41 6.2 Q与SAH相关分析 41-42 6.3 Q与IL相关分析 42 6.4 相关图的统计比较 42-43 6.5 小结 43-44 第七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中国气温降水关系分析 44-50 7.1 高原夏季热源与中国同期气温的相关分析 44-45 7.2 高原热源与中国夏季气温的时滞相关分析 45-47 7.3 高原夏季热源与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分析 47-48 7.4 高原夏季热源与中国降水的时滞相关分析 48-49 7.5 小结 49-50 第八章 总结 50-52 参考文献 52-58 致谢 58-59 作者简介 59-60 论文附图 60-87
|
相似论文
- 冬季北半球极涡一组环流指数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P434
- 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些统计学研究,F832.5
- 中国降水MJO的气候及其异常特征分析,P468.024
- 江淮梅雨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P434
- 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P426.614
- 阻塞高压与实际大气自由模,P424.4
- 北极涛动与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关系与机制及其与南方涛动关系初步研究,P461
- 低纬经圈环流时空结构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P434
- 山东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P426.6
- 局地型相似系数图及其在月平均环流季节转换诊断中的应用,P434
- 山东省冬夏季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变化分析,P467
-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P426.6
-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P426.616
- 夏季南亚高压环流指数及分布特征量研究,P434
- 近45a新疆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P467
- 从临床症状分析探讨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五脏生理功能的理论与实践,R223
-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P732
-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及其气候学特征,P426.6
- 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区上升运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P432
-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BO)对ENSO的影响,P43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动力气象学 > 大气运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