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汶川8.0级地震断层摩擦特征研究

作 者: 李振
导 师: 彭华
学 校: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坟川地震 龙门山地震断层 摩擦 摩擦热 辐射能 破裂表面能 能量分配 温度异常
分类号: P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研究地震断裂摩擦特征看,地震是断裂带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复杂的滑动摩擦过程。整个地震过程中,断层的滑移运动状态、地震应变能释放方式、释放速率、能量分配等都与断层摩擦特性有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就是巴颜喀拉地块与华南地块沿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相对逆冲滑移摩擦造成的。本文开展了汶川地震断层面滑移分布、摩擦物理性质、地震能量分配在内的综合地震断层摩擦特性研究。采用BBT-01测温系统对穿越汶川地震断层的WFSD-1钻孔进行高精度温度测量,测量数据显示分辨率0.001℃高精度铂温度测量探头,可满足汶川地震带科学钻探科研测温需求。测温数据分析发现多处温度异常,综合分析,存在于不透水断层泥中的温度异常符合摩擦热和热扩散规律,判定580-610m为断层位置。利用测得WFSD-1钻孔断层带温度异常,建立断层摩擦热一维热传导模型,得出断层摩擦系数μ=0.16~0.32,摩擦强度τ=3,0MPa。数值较室内试验小,考虑结果受到相对温度梯度不完全热平衡、钻探冷却钻头造成热对流而降低温度异常幅度、流体受热气化流动、断层滑移速度弱化以及如断层带熔融、断层带碎屑流润滑、流体润滑作用、断层带热压效应等物理机制综合作用的影响,综合考虑动摩擦系数应在0.25左右,并由此估算了断层总摩擦热EF=6.12×1018J,推算地震瞬间断层面摩擦升温为368℃。利用经验公式,估算了地震波辐射能,ER=5.46×1016J。基于汶川地震断层面的岩样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透射显微镜(TX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光、电显微镜测试,进行断层泥颗粒级配分析,估算汶川地震断裂表面能8.82×1016J。基于断裂带温度异常监测,建立一维热传导模型,估算摩擦参数,估算断层摩擦热6.12×1018J。综合能量分配研究得出汶川地震地震效率仅为0.87%,破裂能效率1.41%,摩擦热效率97.72%。由此可见,断裂带所释放的弹性应变能主要用于克服断层摩擦而转化为断层摩擦热。汶川地震视应力为0.76Mpa,静态应力降Δσ为7.64MPa,动态应力降为4.58MPa。而按照断层摩擦组合定律所得动态应力降水平达到5.62-8.73Mpa,较陈学忠等人计算的动态应力降要大些,可能是有所取的静水压力相对较小引起的。表明在地震过程中除了速度弱化原理降低断层摩擦应力外,可能还有其他弱化机制在起作用,如流体润滑、空隙流体气化、流体热压等,降低空隙流体压力而有效正应力降低,减小了断层摩擦应力。为此,在综合地震能量分配特点及震源区地质环境,探讨了地震过程中应力的演变及其发生机制。另外,还利用GPS地表同震位移通过有限元模型反演断层面滑移分布,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绪论  11-23
  1.1 前言  11
  1.2 地震与断层摩擦  11-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5
  1.4 断层摩擦特征研究内容  15-19
    1.4.1 断层摩擦物理性质的研究  15-17
    1.4.2 地震能量分配研究  17-19
  1.5 项目依托及论文研究内容选定  19-20
    1.5.1 项目依托  19
    1.5.2 论文研究内容选定  19-20
  1.6 技术路线  20-21
  1.7 本章小结  21-23
第二章 汶川地震区域地质背景  23-31
  2.1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  23-24
  2.2 区域地震地质背景  24-27
    2.2.1 地质构造  24-26
    2.2.2 汶川地震的成因机理讨论  26-27
  2.3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27
  2.4 汶川地震断层破裂  27-29
    2.4.1 汶川地震破裂过程  27-28
    2.4.2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  28-29
  2.5 本章小结  29-31
第三章 断层摩擦物理性质的研究  31-49
  3.1 WFSD-1钻孔场地概述  31-32
  3.2 摩擦残余热测量方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32-34
  3.3 断层摩擦热温度异常测量方法及原理  34-36
    3.3.1 大地热流影响及温度异常确定  34
    3.3.2 断层摩擦温度异常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34-36
  3.4 温度测量  36-39
    3.4.1 温度测量系统  36-38
    3.4.2 钻孔温度测量方式  38-39
  3.5 测量数据分析  39-42
    3.5.1 数据可靠性分析  39-40
    3.5.2 温度异常分析  40-42
  3.6 摩擦特征参数的确定  42-47
    3.6.1 计算原理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42-44
    3.6.2 摩擦参数的估计  44-46
    3.6.3 摩擦参数结果的分析  46-47
  3.7 本章小结  47-49
第四章 汶川地震位移场分布  49-59
  4.1 汶川地震前位移场分析  49-50
  4.2 汶川地震同震位移场分析  50-51
  4.3 汶川地震应力场演化及有限元模型计算  51-57
    4.3.1 有限元模型理论及方法  51-52
    4.3.2 有限元模型  52-57
  4.4 本章小结  57-59
第五章 汶川地震能量分配研究  59-71
  5.1 地震波辐射能估算  59-63
    5.1.1 地震波辐射能研究现状  59
    5.1.2 地震波辐射能计算方法  59-60
    5.1.3 汶川地震辐射能估算  60-63
  5.2 断层摩擦能估算  63
  5.3 断裂表面能估算  63-68
    5.3.1 断裂表面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63-64
    5.3.2 断裂表面能研究方法  64-66
    5.3.3 汶川地震断裂表面能估算  66-68
  5.4 地震效率  68-70
    5.4.1 地震效率定义及研究现状  68-69
    5.4.2 汶川地震地震效率估算  69-70
  5.5 本章小结  70-71
第六章 地震过程应力演化机制探讨  71-81
  6.1 地震过程中的应力  71-75
    6.1.1 地震断层摩擦定律  71-72
    6.1.2 地震过程中应力变化  72-75
  6.2 地震过程中应力演化及发震机制  75-79
    6.2.1 震源区地质环境  75-76
      6.2.1.1 地球内部构造及地质环境  75
      6.2.1.2 震源区物理特性  75-76
    6.2.2 地震过程中应力演化机制  76-79
  6.3 本章小结  79-81
结论  81-83
  一、取得的成果  81-82
  二、存在问题及展望  82-83
致谢  83-85
参考文献  85-89
附录A WFSD-1温度测量工作照片  89-91
附录B 断层泥透射电镜(TEM)试验及  91-98
个人简历  98

相似论文

  1. TZ3Y20A-SrSO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TB332
  2.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3. 计及臂间搭接与摩擦影响的箱形伸缩臂整体稳定性研究,TH211.6
  4. 基于温度变化的润滑脂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TH117.22
  5.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6. 偏振条件下辐射能和熵传输的数值模拟,TK124
  7. 空间交会对接运动模拟器线位移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TP273
  8. 基于模糊整定PID的海浪运动模拟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TP273.4
  9. 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TJ765
  10. 生物柴油及其与石化柴油混合燃料润滑性能的对比研究,S232.6
  11. 20#钢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及其性能研究,TQ153
  12. 皮革数码印花工艺研究,TS544
  13. 水性聚氨酯类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TS193.2
  14. 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制造技术研究,TN957.2
  15. 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松嫩草甸草原能量分配和能量闭合程度的研究,S812
  16. 载阿仑膦酸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球盘摩擦学性能研究,TQ325.12
  17. 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研究,TK172
  18. 非氢类金刚石和非氢掺Si类金刚石碳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2
  19. 低摩擦高耐磨高纯氧化铝陶瓷的制备研究,TQ174.1
  20. 铝合金压铸用水基乳液涂料的开发研究,TQ630.7
  21. 船用增压锅炉炉膛火焰检测和基于辐射能信号的汽包水位仿真,U664.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