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民工阶级形成与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作 者: 林雪霏
导 师: 肖立辉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国家 双向运动 农民工 阶级形成
分类号: D41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波兰尼意义上的“双向运动”,只是相较于波兰尼笔下典型的经济脱嵌和反向保护运动,中国式的“双向运动”更加凸显国家强势的主导力量。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市场化运动中,中国出现了一支以农民工为主体、数量庞大的新产业工人阶级。于是在这个阶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处不烙刻下国家的痕迹。笔者以国家主导的“双向运动”作为文章的框架,分析作为“国家”载体的各项制度、组织安排是如何塑造农民工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思考这些安排的设计和实际运行对于农民工的阶级身份、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所可能起到的各种抑制抑或激化的作用。具体来说,国家控制和引导了经济“脱嵌”、劳动力商品化的市场化运动,在其间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性遗产和处于主流地位的“发展主义”意识话语塑造出“农民工”这一亦工亦农的阶级主体。他们尚未完成无产阶级化并且阶级话语缺失、信仰市场和发展。与此同时,先于农民工的集体动员和利益表达,国家预先建构起以“依法治国”为核心,行政、司法机构和“国家法团主义”工会为架构的反向保护工程,一方面通过积极的劳动立法规定和保护农民工的各项经济性权利,也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相应的行政司法渠道,另一方面又通过积极地将农民工吸纳进入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全国性工会联盟以满足其组织需求。从制度安排的宏观层面看,国家设立的劳动体制能够满足农民工自我保护的各项诉求,消解曾在西方国家激发起阶级运动的种种诱因以及激发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的可能,同时也设定了农民工在反对资本和国家的集体行动所不能超越的限度。但是在保护机制的实际运行时,由于国家追求经济发展和保护工人权利的角色之间充满内在的紧张,于是在制度安排的逻辑、落实执行等环节出现了异化。例如,地方政府与资本合谋架空法律政策,劳动争议仲裁过程部门相互推诿、成本高昂,工会组织在政府部门和工人组织的身份之间徘徊。保护机制的异化意味着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甚至是生存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这将会使他们在与国家、资本抗争和维权的经验中强化感知资本剥削的残酷性和国家制度安排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性,快速提高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劳资对立的阶级意识正在萌生,无组织的集体行动频频发生,然而农民工群体并不主动地去形成阶级,当前的农民工也尚未形成马克思意义上的自为阶级。此时国家必须调整反向保护运动的角色定位、通过真正保障企业层面的集体谈判机制等措施消解正在积累的劳资矛盾,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1
引子  11-13
第一章 导论  13-27
  一、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分析视角的确定  13-17
    (一) 由“阶层研究”范式向“阶级研究”范式的回归  13-15
    (二) 阶级范式下的分析视角  15-17
  二、国家视角下的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7-23
    (一) 西方语境下工人阶级形成问题的研究综述  17-19
    (二) 中国农民工阶级形成问题的研究综述  19-21
    (三) 问题的提出  21-23
  三、关键概念界定  23-25
    (一) 农民工的“半无产化”  23-24
    (二) 国家  24-25
    (三) 双向运动  25
  四、研究思路  25-27
第二章 国家主导市场化运动:农民工的形成  27-39
  一、波兰尼的市场化运动理论  27-29
  二、国家主导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虚拟商品化”过程  29-31
  三、塑造“农民工”阶级形成的制度和意识形态  31-39
    (一) “半无产化”的制度安排——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  32-35
    (二) “市场逻辑”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塑造  35-39
第三章 国家主导的反向运动(上):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的制度设计  39-50
  一、波兰尼的“反向运动”理论  39-41
  二、国家主导:“反向运动”在中国发展的特色  41-42
  三、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的制度设计  42-50
    (一) “依法治国”方略  43-46
    (二) “国家法团主义”的中国工会  46-50
第四章 国家主导下的反向运动(下):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异化  50-68
  一、依法治国方略:法律政策文本与实践的断裂  52-61
    (一)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层面  52-55
    (二) 农民工面临劳动纠纷的制度维权层面  55-61
  二、工会的困境:职能“二重性”的内在紧张  61-68
    (一) 集体谈判机制的缺失  61-64
    (二) 维权职能的弱化  64-66
    (三) 职能“二重性”的内在紧张  66-68
第五章 农民工的发展走向与国家的应对策略  68-75
  一、阶级身份:尚未“自为”的半无产化群体  68-69
  二、维权体验中农民工阶级意识的形成与强化  69-72
  三、改进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议  72-75
    (一) 构建成熟的企业政治生态  72-73
    (二) 调整国家在主导双向运动所面临的角色矛盾  73
    (三) 改变农民工的身份歧视  73-75
结语  75-76
参考文献  76-82
后记  82-83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4.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5.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6.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7. 查尔斯·蒂利现代欧洲国家形成理论研究,D09
  8.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9.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2.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3.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14. 国家档案收回策略研究,G272.2
  15.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6.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7.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8.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19.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20.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21.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工人运动与组织 > 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 > 工会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