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龈沟液中DSPP、DSP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 者: 姜欢
导 师: 胡敏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牙根吸收 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 牙本质涎蛋白(DSP) 龈沟液 正畸
分类号: R78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牙齿在受到正畸力后不可避免地会诱发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是矫治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并且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而且,一旦发生牙根吸收,也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同乳牙的生理性牙根吸收不同,恒牙的牙根吸收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一种病理性过程。对于牙根吸收,临床上需要新的方法早期诊断并有效监测牙根吸收的早期发生和发展过程,对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临床模型,了解轻重力致牙根吸收出现的大致时间,分析不同力值、加力时间与牙根吸收程度的关系。同时检测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过程中龈沟液中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或牙本质磷蛋白(DSP)的表达变化,来了解它们与正畸牙根吸收的关系,从而为探索临床牙根吸收的早期诊断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选择32名正畸患者,其将需拔除的上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作为实验对象,利用轻力(30g)和重力(300g)进行龈向压低。在第1、4、8、12周后将实验牙和对照牙拔除,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发生牙根吸收情况。2)利用30#吸潮纸尖每周提取实验牙的龈沟液,并应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龈沟液中DSPP/DSP含量的改变,分析其表达变化与牙根吸收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1)临床牙根吸收模型的建立:⑴X线观察:重力组加力4周后牙齿根尖周开始出现阴影聚集区;加力8周后根尖区阴影面积增大,根尖稍显圆钝;加力12周后根尖更加圆钝,长度稍变短。轻力组这些变化推迟发生。⑵牙根大体形态观察:重力长时间加力组肉眼可见牙根形态不完整,表面有粗糙感。⑶组织切片观察:加力1周后,轻重力组仅见牙周膜宽度的变化;加力4周后,重力组牙根尖区牙骨质出现较明显的吸收陷窝,轻力组尚未见明显的吸收陷窝;加力8周后,重力组根尖部出现面积比较大的吸收陷窝,且深达牙本质,轻力组出现明显的吸收陷窝,但面积和深度均不及重力组;加力12周后,重力组根尖部的吸收范围和面积较8周组更加增大,且累及整个根尖部,使根尖变短且圆钝,轻力组吸收陷窝数量较8周组增多,吸收程度也加深,但不及重力组。根尖吸收区有大量单核、多核细胞聚集。2)龈沟液中DSPP/DSP的表达变化:轻力组和重力组龈沟液中DSPP和/或DSP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纵向比较加力不同时间(1-12周)的轻力组、重力组实验牙龈沟液中DSPP/ DSP的表达变化,显示从第2周开始牙移动致牙根吸收组龈沟液中表达开始增强;第7-9周达到最强;随后表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1)对上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施加持续性的龈向压低力,能够建立临床牙根吸收模型,4周在组织学上即出现明显的牙根吸收。2)持续性压低力是导致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的重要原因之一。3) DSPP/DSP的表达有着明显的时间规律性:随加力牙加力时间的延长,牙根吸收开始出现以及逐渐加重,蛋白的表达也随之增加,且在7-9周达到高峰后有下降的趋势。提示DSPP和/或DSP可能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指标来早期诊断、监测正畸致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过程。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1章 前言 12-20 1.1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14 1.2 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0 1.2.1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相关牙根吸收的研究 14-16 1.2.2 龈沟液提取和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 16-18 1.2.3 牙根吸收模型建立的相关研究 18 1.2.4 建立临床牙根吸收模型所需持续性加力装置力值的相关研究 18-20 第2章 实验1 持续性压低力致牙根吸收模型的建立 20-26 2.1 材料与方法 20-22 2.1.1 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20-21 2.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 2.1.3 牙根吸收模型的建立 21-22 2.1.4 牙根吸收模型的效果观察 22 2.2 结果 22-23 2.2.1 X 线影像学观察结果 22 2.2.2 大体形态观察结果 22-23 2.2.3 组织学观察结果 23 2.3 讨论 23-26 2.3.1 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发生机理 23-24 2.3.2 正畸牙矫治力的作用方式的选择 24-25 2.3.3 矫治力力值的选择 25-26 第3章 实验2 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龈沟液中DSPP、DSP 的表达变化的研究 26-35 3.1 材料与方法 26-31 3.1.1 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26-27 3.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7-28 3.1.3 实验方法 28-31 3.2 结果与分析 31-32 3.3 讨论 32-35 第4章 全文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5 附图 45-51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1-52 致谢 52-53
|
相似论文
- 骨性Ⅱ、Ⅲ类错(牙合)上前牙代偿性治疗对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R783.5
-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的心理研究,R783.5
- 三种金属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R783
- 自锁矫治器矫治效率及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R783.5
- 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R783.5
- 直流电热处理对正畸镍钛弓丝力学性能的影响,R783.5
- 青少年与成人正畸治疗前后上前牙冠根比变化的初步研究,R783.5
- 烟草对慢性牙周炎龈沟液和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MMP-9的影响,R781.4
-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炎性牙周组织的改建及IL-8表达的研究,R783.5
- 不同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影响,R783
- 基于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的正畸临床治疗结果评价,R783.5
- 正畸加载时机和持续时间对自体移植牙牙周修复预后的研究,R783.5
- 锥束CT对正畸—正颌治疗骨性Ⅲ类畸形的诊断设计和疗效评价,R783.5
- OSSTEM种植系统在正畸埋伏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783.5
- 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成人正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R783.5
- 龈沟液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与牙周病变关系的研究,R781.4
- 模拟高原低氧条件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中TNF-α、PGE_2和IL-8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R781.4
- 不同正畸矫治弓丝减震性能的动态三维有限元研究,R783.5
- 两种转移托盘在舌侧托槽粘接中的临床实验对比研究,R783.5
- 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中Runx2的表达,R783.5
- 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KGF-1及IL-23含量检测及其意义,R78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口腔正畸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