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音质设计的演艺建筑厅堂表现研究

作 者: 刘佳鑫
导 师: 祝培生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音质设计 体形设计 声学材料与结构 声效空间 声效界面 场景
分类号: TU1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高和满足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需求成为当务之急。演艺建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所以,全国各地修建起众多文化建筑。演艺建筑,特别是以音乐厅、剧场建筑为核心所构成的文化中心、演艺中心,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或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演艺建筑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满足高质量的音质要求。音质效果的好坏是决定演艺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优良的音质效果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一方面取决于科学合理的音质设计与建筑设计,另一方面取决于音质设计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相互配合。本论文以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厅堂的界面与空间为研究对象。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角度出发点,探讨了在演艺建筑厅堂设计阶段,音质设计与厅堂界面及空间的关系。首先对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音质设计的演艺建筑厅堂建筑处理。其次研究演艺建筑厅堂设计中体现的空间、界面、材料特性及表现,探讨声音与场景的关系,探求演艺厅堂中的听觉体验。同时,从音质设计的角度对演艺建筑厅堂进行解构性的理解与分析,试图以不同的视角明确音质设计在厅堂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构建起厅堂音质设计与厅堂艺术表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对厅堂界面、空间表现性的探讨能够以音质设计为基点。本文所涵盖的演艺建筑类型主要为音乐厅与歌剧院这两种有代表性的演艺建筑厅堂。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作为论文的开篇,首先介绍了演艺建筑厅堂设计中存在的两种角色及其代表的两种倾向,并确定研究的范畴与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与规模。回顾了音乐厅与歌剧院的演变,介绍了音乐厅、歌剧院的形式与规模。探求了音质设计在演艺建筑厅堂中的存在方式,揭示了音质设计所具有的双重价值。第三部分: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及建筑处理。阐述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包括音质需求、音质参量、容积确定、体形设计、混响时间的控制和噪声控制。研究基于音质设计下的厅堂建筑处理,强调厅堂建筑设计应该与音质设计紧密联系。第四部分:声学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及其表现。对演艺建筑厅堂设计所涉及的建筑声学材料与结构进行介绍与梳理。通过对建筑声学材料与结构的材质溯源,归纳总结出具有美学特质的声学材料并分析其表现性。第五部分:演艺建筑厅堂的界面、空间表现及场景要素。将演艺建筑厅堂分为与音质设计相关的四个层次:围护结构、声效空间、声效界面、声效界面的表皮。并针对声效空间的性质与声效界面的形态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声效空间与声效界面各自的表现性。分析了演艺厅堂场景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声音与场景的关系及声音在演艺厅堂中的听觉体验。第六部分:展望演艺建筑厅堂的发展与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1 绪论  12-22
  1.1 论文研究的缘起  12-13
    1.1.1 课题的选择  12-13
    1.1.2 研究的目的  13
    1.1.3 研究的意义  13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8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3-16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6-18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8-21
    1.3.1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概述  18-19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9-20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  20-21
  1.4 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  21-22
2 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与规模  22-36
  2.1 歌剧院与音乐厅的发展  22-25
  2.2 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与规模  25-32
    2.2.1 音乐厅的形式与规模  25-28
    2.2.2 歌剧院的形式与规模  28-30
    2.2.3 演艺建筑厅堂平面形式的多样性  30-32
  2.3 演艺建筑厅堂体现的技术艺术观  32-35
    2.3.1 潜藏与显露——音质设计在演艺建筑厅堂中的存在  32-33
    2.3.2 音质设计的双重价值  33-35
  本章小结  35-36
3 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及建筑处理  36-63
  3.1 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参量与音质要求  36-41
    3.1.1 音质要求  36
    3.1.2 音质参量  36-40
    3.1.3 音质评价  40-41
  3.2 演艺建筑厅堂的噪声控制  41-42
    3.2.1 用地的选择与总体规划防噪  41
    3.2.2 围护结构的隔声  41-42
    3.2.3 毗邻房间的隔声和减振  42
    3.2.4 机房、设备的噪声和振动  42
  3.3 演艺建筑厅堂容积的确定  42-44
    3.3.1 保证厅内有足够的响度  43
    3.3.2 保证厅内有合适的混响时间  43-44
  3.4 演艺建筑厅堂体形设计及建筑处理  44-57
    3.4.1 体形设计的原则  44-48
    3.4.2 观众厅平面设计  48-52
    3.4.3 观众厅剖面设计  52-53
    3.4.4 侧墙设计  53-54
    3.4.5 眺台与后墙设计  54-55
    3.4.6 浮云式吊顶设计  55
    3.4.7 舞台设计  55-56
    3.4.8 形体的综合定量分析  56-57
  3.5 混响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57-59
    3.5.1 混响时间的选择  57
    3.5.2 混响时间的控制  57-59
  3.6 演艺建筑厅堂音质设计实例分析  59-62
    3.6.1 美国芝加哥交响音乐厅的改建  59
    3.6.2 杭州大剧院歌剧院的音质设计  59-62
  本章小结  62-63
4 声学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及其表现  63-79
  4.1 吸声材料(或结构)  63-68
    4.1.1 多孔吸声材料  63-65
    4.1.2 共振吸声材料与结构  65-68
    4.1.3 空间吸声休  68
  4.2 声扩散和声反射结构  68-71
    4.2.1 几何形扩散体  69
    4.2.2 微扩散结构  69-70
    4.2.3 "扩散"设计实例分析——美国旧金山戴维斯音乐厅改建  70-71
  4.3 具有美学特质的声学材料与构造及其表现  71-75
    4.3.1 木材  71
    4.3.2 金属  71-72
    4.3.3 织物——软环境  72-73
    4.3.4 GRG  73
    4.3.5 石材  73-74
    4.3.6 扩散体——秩序  74
    4.3.7 材料的声学上拓展性应用——以麦粒音乐厅陶瓷内璧为例  74-75
  4.4 声学材料与结构在演艺厅堂中的视觉表达  75-77
    4.4.1 空间与形体的传达  75-76
    4.4.2 形式秩序的传达  76
    4.4.3 构造与细部的传达  76-77
  4.5 演艺建筑厅堂材料的情感化表达  77-78
  本章小结  78-79
5 演艺建筑厅堂的界面、空间表现及场景要素  79-106
  5.1 演艺厅堂的构成要素解析  79-82
    5.1.1 围护结构的解析  79-80
    5.1.2 声效空间的解析  80
    5.1.3 声效界面的解析  80
    5.1.4 声效界面的表皮解析  80-82
  5.2 演艺建筑厅堂声效界面的形态表现  82-87
    5.2.1 界面限定  82
    5.2.2 网格化界面  82-83
    5.2.3 多边形肌理界面  83-84
    5.2.4 叠置界面  84
    5.2.5 穿插与自由界面  84-85
    5.2.6 悬浮界面  85
    5.2.7 "褶皱"的审美形态  85-87
    5.2.8 演艺厅堂界面的消解  87
  5.3 演艺建筑厅堂声效空间的表现  87-95
    5.3.1 声效空间的秩序解读  88-89
    5.3.2 声效空间的秩序性表现  89-90
    5.3.3 声效空间形态的复杂性表现  90-93
    5.3.4 演艺建筑厅堂的场所描述  93-94
    5.3.5 白色丝带——曼彻斯特画廊内的音乐场所  94-95
  5.4 演艺建筑厅堂的场景要素  95-102
    5.4.1 演艺建筑厅堂的场景要素解析  95-97
    5.4.2 厅堂场景的固定特征因素  97
    5.4.3 厅堂场景的半固定特征因素——声音与场景  97-99
    5.4.4 厅堂场景的非固定特征因素——人  99-102
  5.5 实例解析—广州大剧院  102-105
  本章小结  105-106
6 演艺建筑厅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06-109
  6.1 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多样化  106-107
  6.2 演艺建筑厅堂的功能专业化  107
  6.3 演艺建筑厅堂的高技术综合化  107-108
  本章小结  108-109
结语  109-110
参考文献  110-112
附录1 图片来源  112-119
附录2 表格来源  119-12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20-121
致谢  121-122

相似论文

  1. 基于率失真优化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TN919.81
  2. 高光谱遥感场景模型仿真研究,TP72
  3. 基于运动目标轨迹分析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TP277
  4. 虚拟校园三维场景表现方法与实现,TP391.9
  5. 基于回放场景的足球视频精彩镜头检测,TP391.41
  6. 虚拟维修拆卸过程规划与仿真,TP391.9
  7. 手机增强现实虚实注册关键技术研究,TP391.9
  8. 基于多线程图像处理机测试系统的研究,TP391.41
  9. 可视化仿真系统—三维浏览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9
  10. 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218.7
  11.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12. WiFi网络优化问题研究,TN929.5
  13. 户外目标识别及在增强现实中的应用,TP391.9
  14. 油画艺术语言在三维场景设计中的应用,TP391.41
  15. 关于感谢表现使用的中日对比研究,H36
  16. 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TN215
  17. 基于激光测距的移动机器人三维场景辨识,TP242
  18. 基于SIFT特征和SVM的场景分类,TP391.41
  19. 大规模虚拟环境中实时软阴影技术的研究,TP391.41
  20. 基于特征提取的视频场景分类技术研究,TP391.41
  21. 基于特征场景模拟器的虚拟机性能测试研究,TP30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基础科学 > 建筑物理学 > 建筑声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