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贸易结构演进研究

作 者: 王珺
导 师: 鞠立新
学 校: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专 业: 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贸易结构 低端锁定 东盟四国
分类号: F7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东盟四国贸易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全球价值链这一当今国际分工主要形式的新视角,解读引致发展中经济体贸易结构“低端锁定”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的若干战略构想。很显然,深入研究发展中经济体贸易结构模式的“低端锁定”困局,深入揭示这种困境的内在机制,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转型、产业调整升级和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建构等一系列方面,无疑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大量实证分析、国际比较分析、制度分析等方法,按照以下的研究思路展开:首先,提出论文研究的基本事实与背景,东亚的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为现有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受益者;然而其又是贸易权益的巨大损失者,值得深入反省其贸易模式与贸易发展路径。其次,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运用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等方法,验证东盟四国在贸易结构演进过程中,确实存在贸易结构“低端锁定”、同构化以及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从整体上看,其贸易结构的竞争力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方面。而且,由于严重依赖外部需求,以及缺乏产业外移的有利国际环境,东盟四国在融入全球价值链时陷于低端的地位,难以找到有效攀升的动力和路径。接着,论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在本质和其国内的制度体制因素。利用在知识、技术等要素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一面利用跨国公司掌握对全球价值链的控制权,一面占据对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东盟四国等发展中经济体自身的体制制度、技术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也制约着经贸结构的有效升级。最后,由贸易结构演进的规律与趋势,提出东盟四国等发展中经济体实现贸易结构演进的若干战略构想。包括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创新机制培育,重视内需发展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尤其应建构基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均衡的价值链。而对于与东盟四国具有相似分工地位的中国来说,还要结合自身独特的大国与区域梯度化差异特征,实施兼容性的大国经贸战略,构建起国内产业价值链;更要破解急功近利、地方行政区本位利益偏好、以及短期政绩驱动等体制机制弊端。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1章 绪论  10-16
  1.1 问题的提出:发展中经济体贸易结构的“低端锁定”  10-13
    1.1.1 一个基本事实的概要描述:东亚一些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大而低” 的低端困境  10-11
    1.1.2 全球价值链分工:解读东亚一些经济体困境的新视角  11-12
    1.1.3 研究对象的说明:以东盟四国为例  12-13
  1.2 研究的逻辑思路和方法  13-14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1.2.2 逻辑思路  13
    1.2.3 研究方法  13-14
  1.3 论文的重难点、创新与不足  14-16
第2章 中心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16-29
  2.1 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的研究综述  16-23
    2.1.1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界定及相关概念  16-19
    2.1.2 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的发展脉络  19-23
  2.2 贸易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3-27
    2.2.1 国内外有关贸易结构锁定与演进的研究综述  23-26
    2.2.2 有关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结构演进的实证研究成果综述  26-27
  2.3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27-28
  2.4 本章小结  28-29
第3章 东盟四国贸易结构演进的现实考察  29-39
  3.1 东盟四国贸易结构的演进历史  29-32
    3.1.1 东盟四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29-30
    3.1.2 东盟四国贸易结构模式的总体变化  30-32
  3.2 东盟四国贸易结构竞争力分析  32-37
    3.2.1 贸易竞争指数  32-33
    3.2.2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33-35
    3.2.3 净贸易条件指数  35-36
    3.2.4 出口相似性指数  36-37
  3.3 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角色:东盟四国的锁定困境  37-39
    3.3.1 严重依赖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需求,缺乏自我攀升动力  37-38
    3.3.2 提升价值链角色后的缺位:接力赛的下一棒是谁?  38-39
第4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东盟四国贸易结构“低端困境”的成因机制分析  39-47
  4.1 成因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平等性  39-42
    4.1.1 全球价值链分工重塑各国融入国际生产体系的形式  39-40
    4.1.2 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  40-42
  4.2 成因背后的机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配不平等的理论根源  42-43
    4.2.1 根源一:作为分工基础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  42
    4.2.2 根源二:基于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技术规则  42-43
  4.3 东盟四国国内战略问题和制度体制性因素  43-47
    4.3.1 体制和制度因素  43-44
    4.3.2 技术因素  44-46
    4.3.3 结构性矛盾与金融体系等因素  46-47
第5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发展中经济体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战略构想  47-53
  5.1 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贸易结构演进的新趋势  47-49
    5.1.1 零部件贸易比重呈现继续上升态势  47-48
    5.1.2 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兴起  48
    5.1.3 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48-49
  5.2 发展中经济体实现贸易结构演进的基本战略构想  49-53
    5.2.1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创新机制培育  49-51
    5.2.2 建立以国内需求为基础,与外需相结合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发展模式  51-52
    5.2.3 深化区域合作,尤其是构建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均衡贸易战略  52-53
第6章 简要结语  53-58
  6.1 本文的若干主要论断  53
  6.2 对中国的若干启示  53-58
    6.2.1 清醒认识全球价值链分工现状及中国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54
    6.2.2 高度重视经贸结构“低端锁定”的制度性因素,大力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革新  54-55
    6.2.3 抓住机遇,调整贸易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的价值链地位  55-56
    6.2.4 实施兼容性的大国经贸战略,构建国内的产业价值链  56-58
参考文献  58-61
后记  61-62

相似论文

  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6;F752.6
  2. 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F832.6;F224
  3. 汇率波动率影响因素研究,F224
  4. 从国际贸易壁垒角度来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区域分布,F741.2
  5. 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F224
  6. 蒙中贸易结构及互补性分析,F752.7
  7. 重庆市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渠道的分析,F121.3;F224
  8. FDI对江西贸易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F752.8;F224
  9.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F752
  10.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F752.68
  11. “金砖四国”贸易结构比较:基于技术附加值视角的分析,F746
  12. 虚拟水与我国粮食贸易结构优化研究,F326.11;F752.6
  13. 中国与印尼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F224
  14. 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F127;F224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结构研究,F752.7
  16.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问题研究,F270
  17.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珠三角地区的外贸易结构关系研究,F249.2
  18.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121.3;F224
  19.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F752
  20. 中国贸易结构优化路径选择研究,F752
  21. 多哥与中国双边贸易研究,F75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际贸易 > 世界进出口贸易概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