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论研究

作 者: 高二旺
导 师: 郑慧子;宋伟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罗伯特K.默顿 无私利性 科学规范
分类号: G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罗伯特K.默顿,被称为“科学社会学之父”。1942年,他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无私利性是四种制度上的规范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默顿规范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和引用,无私利性是遭受争议最大的一条。中外学者对无私利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我们试着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希望这一研究能使学界对无私利性有新的认识,并以此求教于师长。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无私利性规范的由来》,首先考察了无私利性规范提出的理论前提:隐藏在清教教义中的心理学层面的“情感”实体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的假设,科学被看作是一种社会体制的社会规定假说,以及科学由于制度和结构存在竞争现象的预示。其次考察了无私利性规范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法西斯政权妨碍科学活动,破坏科学内部运行秩序;现代科学体制化已经达到了非常发达的状态,科学的运行开始受到重视。第二章《无私利性规范内涵的不同诠释》,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根据文献调研,归纳出默顿对无私利性规范的释义:科学家具有利己动机;无私利性规范通过对动机的制度性控制要求科学家的职业活动成为一种非谋利性的活动,无论利己还是利他;反对、禁止利用科学谋取任何利益;无私利性规范是惩戒性规范,违者要受到心理惩罚;科学家可以获取营生方面的物质利益。二是试探性分析了国内外其他学者的阐释,其中,巴伯把无私利性规范看作一种道德理想与默顿的思想相一致。第三章《无私利性规范遭受的批评和得到的辩护及发展》,简述了默顿规范遭受批评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对无私利性的批评和辩护集中归纳为主要两点:实践性(真实性)问题和完备性问题。英国爱丁堡学派的马尔凯的批评具有独特意义,他否定无私利性具有真实性。国内孙贵启教授也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面对批评,默顿学派一一进行了回应,进行辩护。巴伯提出“感情中立”的价值理想,斯托勒提出“商品交换论”发展了无私利性规范论。马来平先生、徐梦秋和欧阳锋教授都用“应然“和”实然“的关系论证了这一规范的真实性问题。马来平先生还认为,无私利性规范设定的目标太高,为更加贴近实际,可以放宽理解,并提出了修正方向。第四章《对无私利性规范所在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通过对科学精神的结构层次分析得知,无私利性规范位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层次,在社会运行的动力和保障上,体现科学的精神价值。通过科学规范体系的层次分析得知,无私利性规范属于社会规范,是“元规范”。因它缺乏操作层面的控制功能而批判它是对“科学精神气质”的误解,这种批评不得要领。第五章《“无私利性”规范与现实差距的症结》。内容主要有:1.简述科学的建制使职业科学家得以产生,从事科研成为谋生的手段,科学的工具价值被发现。2.论述了功利性是科学的一个根本属性,科学活动具有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科学家付出劳动、做出贡献,自然会有利益诉求。3.运用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对科学家谋取功利的正当性进行心理学分析。4.反面例证,科学家功利欲望十分强烈。5.通过科学家在科学活动各环节的谋利和违规情况分析,得知,科学家谋取正当利益不侵犯科学的客观性。6.主要讨论了,科学家获取正当利益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合情、合理、合法。7.“无私利性”规范过于理想化。主要论述了无私利性规范没有考虑、照顾到科学家自身发展的需要,不符合人性;没有考虑到科学家也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员,不合理。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绪论  11-15
  一 研究缘起  11-12
  二 研究现状  12-14
    ㈠ 国外研究现状  12-13
    ㈡ 国内研究现状  13-14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5
第一章 “无私利性”规范的由来  15-19
  一 无私利性的理论渊源  15-17
  二 无私利性的历史渊源  17-19
第二章 “无私利性”规范内涵的不同诠释  19-29
  一 默顿关于无私利性的释义  19-23
  二 国内外学者的理解与阐释  23-29
    ㈠ 国外其他学者的阐发  23-24
    ㈡ 国内学者的阐发  24-29
第三章 “无私利性”规范遭受的批评和得到的辩护及发展  29-39
  一 遭受的批评  29-31
    ㈠ 爱丁堡学派的批评  29-30
    ㈡ 国内学者的批评  30-31
  二 得到的辩护和发展  31-39
    ㈠ 默顿学派的辩护及对它的发展  31-35
    ㈡ 国内学者的辩护及对它的发展  35-39
第四章 对“无私利性”规范所在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  39-43
  一 “无私利性”规范在科学精神的结构中所处的层次  39-40
  二 “无私利性”规范在科学的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层次  40-43
第五章 “无私利性”规范与现实差距的症结  43-65
  一 科学的建制  43-44
  二 科学、科学活动和科学家具有功利性  44
  三 科学家谋取功利的心理学分析  44-46
  四 科学家自私的一面  46-54
  五 科学家在科学活动各环节的谋利和违规情况分析  54-57
  六 科学家获取正当利益是“应然”  57-60
  七 “无私利性”规范过于理想化  60-62
  八 讨论  62-65
结语  65-67
参考文献  67-71
后记  71-73
附录  73-74

相似论文

  1. 深化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F812.3
  2. 默顿规范研究,G301
  3. 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N0
  4.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科学规范,F04
  5. 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C912
  6.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G301
  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8.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技术预见重要维度,G301
  9.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0.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在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特点及影响研究,G301
  11. 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G301
  12. 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G301
  13.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的意义研究,G301
  14. “神圣”的科学,G301
  15. 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G301
  16. 从民生科技透视科学的目的,G301
  17. 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出路研究,G301
  18. 论当代科研诚信治理主体的责任,G301
  19. 人机交互学发展的科学计量研究,G301
  20. 生态主义对科学主义的超越,G301
  21. 蒯因论科学假说,G30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