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放射线对牙体硬组织及其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 者: 向荣
导 师: 冯青;陈文霞
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放射线 牙釉质 牙本质 显微硬度 显微结构 微拉伸粘结强度
分类号: R730.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放射线牙釉质牙本质显微硬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检测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按厂商推荐粘结步骤,以及全酸蚀粘结系统在不同的酸蚀时间下与放射线照射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为临床选用适当的粘结系统和粘结方法提供实验室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16颗完整离体第三磨牙,用于研究放射线照射对牙釉质和牙本质显微硬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牙釉质组和牙本质组,每组8颗,其中6颗用于显微硬度的测定,2颗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组以每颗牙颊(舌)侧牙釉质为研究面。牙本质组以咬合面浅层牙本质为研究面。近远中向将每颗牙切割成两半,然后按配对设计原则将其中一半纳入对照组,不受放射线照射;另一半纳入实验组,分次接受放射线照射,2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为60Gy。照射完成后,使用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分别观测牙釉质及牙本质显微硬度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另选60颗完整离体第三磨牙,用于研究放射线照射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牙釉质组和牙本质组,每组30颗。牙釉质组以每颗牙颊(舌)侧牙釉质为研究面;牙本质组以咬合面浅层牙本质为研究面。然后再分别将牙釉质组和牙本质组牙齿随机分为6个亚组:PR、P8、P15、P30、GR、G1 ,其中PR、GR为对照组,P8、P15、P30、G1为实验组。使用Co-60放疗仪分次完成实验组牙齿的照射,2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为60Gy。照射完成后,使用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 Bond NT(PB)在不同的酸蚀时间下(8s、15s、30s)及自酸蚀粘结系统G-Bond(GB)对牙釉质和牙本质进行粘结,TPH3光固化树脂堆塑4-5mm的树脂厚度,分层光固化。37±1℃的蒸馏水中贮存24h后,使用硬组织切割机将牙齿切割成横截面积约0.81mm2的长方体状粘结试件,万能材料测试机检测其微拉伸粘结强度,体式显微镜观察拉伸断面模式,扫描电镜下观察粘结界面的形态,并对微拉伸测试结果和断裂模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和牙本质显微硬度均降低(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表面有裂纹,出现弹坑样孔隙,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呈熔融状,结构疏松。牙本质出现牙本质小管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裂纹,部分牙本质小管堵塞的现象。2与对照组比较,PB和G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降低,但GB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5<PR P=0.00, G1<GR P>0.05 );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8<P15<P30,P8组与P30组、P15组与P30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P8组与P15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0组微拉伸粘结强度仍较对照组PR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粘结剂间相互比较,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牙釉质粘结强度高于GB,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5>G1 , p>0.05);各组样本的拉伸断裂模式多为粘结界面和混合断裂模式,使用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显示各组间的断裂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形成的混合层厚度约5μm,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混合层厚度不均匀,树脂突结构紊乱,呈簇状分布。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形成的混合层和树脂突,随着酸蚀时间(8s, 15s, 30s)的延长而增厚增粗。G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形成的混合层较对照组薄,仅少量树脂突形成,而对照组牙釉质粘结面形成的树脂突较长,排列整齐。3与对照组比较,PB和G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15<PR P=0.00, G1<GR P=0.007); 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后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8<P15<P30 ,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对照组PR低(P<0.05);两种粘结剂间相互比较,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显著高于GB粘结剂(P<0.0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厚度较对照组薄,树脂突长与牙本质小管结合不紧密,有细小树脂突侧支形成。P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厚度随着酸蚀时间(8s,15s,30s)的延长而增厚,均有树脂突和侧支形成。GB粘结剂与放射线照射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厚度较对照组薄,未见树脂突及树脂突侧支形成,对照组粘结面见少量树脂突形成。结论:1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显微硬度降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2全酸蚀粘结剂PB和自酸蚀粘结剂GB对放射线照射牙釉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降低,两种粘结剂获得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别。延长酸蚀时间(30s),可提高全酸蚀粘结剂PB与放射线牙釉质的粘结强度。3全酸蚀粘结剂PB和自酸蚀粘结剂GB对放射线照射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降低,但全酸蚀粘结剂PB获得的粘结强度较自酸蚀粘结剂GB高。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全酸蚀粘结剂PB与放射线照射后牙釉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有增加的趋势。4临床上,为提高放射线损伤患牙的粘结修复效果,我们推荐使用全酸蚀粘结系统,并可适当延长酸蚀时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2
前言  12-13
第一部分:放射线对牙体硬组织显微硬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13-18
  材料与方法  13-15
  结果  15-16
  讨论  16-18
第二部分:放射线对牙体硬组织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18-37
  实验一放射线对牙釉质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18-28
    材料和方法  18-22
    结果  22-24
    讨论  24-28
  实验二放射线对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28-37
    材料和方法  28-30
    结果  30-33
    讨论  33-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4
附录  44-46
综述  46-57
  参考文献  52-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

相似论文

  1. 苏牧2号象草新品种耐盐机制初探,S543.9
  2. 斑马鱼肠道微细结构及肠粘膜屏障的研究,Q95-33
  3. 20#钢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及其性能研究,TQ153
  4. Hybrid Coat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R781.2
  5. 外界刺激对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原位形成和内源性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R78
  6. 硬化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形态的观察和粘结强度的研究,R783.5
  7. 苯酚对多刺裸腹溞消化机能的影响,X174
  8. 堇青石结合的莫来石制品性能研究,TQ175.71
  9. 多组元梯度成分硬质复合膜刀具研究,TG71
  10. 不锈钢表面NiTi合金涂层的制备,TG174.44
  11. 中碳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的研究,TG156.8
  12. 自行车飞轮零件及其成型模具的失效分析与加工工艺改进,U484
  13. 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对牙本质脱矿效果的初步研究,R781.2
  14. 三种牙本质脱敏剂对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R783
  15. 粪肠球菌感染牙本质小管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781.2
  16. 牙本质保护膜对水门汀粘结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
  17. 牙本质表面预处理对树脂粘固剂粘结强度的影响,R783
  18. 不同粘结前处理剂/酸蚀剂处理后牙本质胶原纤维塌陷程度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R781.2
  19. 不同表面处理对玻璃离子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R783.1
  20. 劲润牙本质保护膜用于活髓基牙制备后敏感的临床疗效观察,R783.6
  21. Ⅰ bond用不同涂擦方式对人牙本质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780.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一般性问题 > 肿瘤治疗学 > 放射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