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下扬子黄桥地区二叠—古近纪古构造特征研究及有利油气区带预测

作 者: 董强强
导 师: 蒲仁海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下扬子区 黄桥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有利区带
分类号: TE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桥地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境内,是下扬子区有利的海相含油气区。前人对该地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基础地质研究,进行了初步地震、钻井勘探,并取得一定进展。本论文吸收、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并利用已有勘探资料,对黄桥地区展开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研究。黄桥地区主要是受中北部大断裂控制,呈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单断式的箕状断陷,主断层基本上呈北东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区内整体上南高北低,南部以古隆起为主,如东南部古斜坡,北部以古凹陷为主,如中北部次凹。在现有资料条件下,本文对黄桥地区T2-Tg4地震反射层的古构造特征进行了尽可能细致的的研究,制作了地震合成记录,标定了区内目的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并对其进行解释;进而对断层进行解释,归纳出各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编制出一系列T2-Tg4反射层古构造相关图件;最后对各层位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各层位断裂类型、级别及期次,即区内晚印支-早燕山期形成逆冲断层,主要为一级断裂;晚燕山-早喜山期反转继承的正断层,主要为一级和二级断裂;晚喜山期发育阶梯式正断层,主要为二级和三级断裂。其中的一级断裂控制了区内构造、沉积特征,对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利用恢复剥蚀厚度所编制的原始沉积厚度图,分析研究了黄桥地区二叠纪至古近纪古构造演化史,区内经历了晚印支-中燕山推覆造山期、晚燕山-早喜山拉张裂陷期、晚喜山构造抬升期三个阶段。通过对黄桥地区烃源岩特征、盖层特征及油气运聚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化了对该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划分出油气有利区带,为之后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前言  7-13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3-22
  1.1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代构造单元划分  13-14
    1.1.1 下扬子区区域地质概况  13
    1.1.2 苏北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区域构造单元  13-14
  1.2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构造演化  14-17
    1.2.1 加里东晚期—印支早期平稳隆升阶段  14
    1.2.2 印支晚期—燕山中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  14-15
    1.2.3 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拉张阶段  15-16
    1.2.4 喜山晚期隆升剥蚀阶段  16-17
  1.3 黄桥工区概况  17-22
    1.3.1 工区位置  17
    1.3.2 区域地层特征  17-22
第二章 地震层反射特征  22-25
  2.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22-23
  2.2 地震反射层特征  23-25
第三章 黄桥地区断裂特征  25-35
  3.1 断裂样式  25-27
    3.1.1 逆断层或走滑型逆断层  25
    3.1.2 正断层或走滑型正断层  25
    3.1.3 走滑断层  25-27
  3.2 断裂剖面组合样式  27-29
  3.3 断裂系统平面组合及活动特征  29-35
    3.3.1 晚印支—中燕山期断裂平面组合  29-31
    3.3.2 晚燕山—早喜山期断裂系统组合  31-32
    3.3.3 断裂活动特征  32-35
第四章 黄桥地区古构造特征及演化  35-49
  4.1 剥蚀厚度恢复  35-44
    4.1.1 泥岩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量  35-38
    4.1.2 地层厚度趋势外推法恢复剥蚀厚度  38-39
    4.1.3 用声波时差法来校正地层趋势外推法  39-41
    4.1.4 闭合差与深度图类型  41
    4.1.5 原始沉积厚度图制作  41-44
  4.2 黄桥工区古构造面貌  44-47
    4.2.1 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残余构造面貌  44-46
    4.2.2 白垩纪古构造面貌  46
    4.2.3 古近纪古构造面貌  46-47
  4.3 黄桥地区构造演化  47-49
第五章 油气有利区带  49-61
  5.1 烃源岩特征  49-53
    5.1.1 烃源岩层位  49-52
    5.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52-53
    5.1.3 烃源岩热演化史  53
  5.2 区域盖层特征  53-56
    5.2.1 盖层的岩性特征  54-56
    5.2.2 盖层规模特征  56
  5.3 油气运聚规律  56-59
  5.4 油气有利区带  59-61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9
附录  69-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2.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3. 济阳坳陷孔店组转型期构造演化对原型盆地的控制影响研究,P542.3
  4. 内蒙古太仆寺旗金豆子山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P618.4
  5.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588.14
  6. 贺兰山断裂构造,P542
  7. 滁河断裂特征研究及其意义,P542
  8. 冀中坳陷潜山类型及其演化特征研究,P618.13
  9. 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P618.13
  10. 南海东北部中生界发育特征与盆地分析,P542
  11.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P618.13
  12. 中扬子区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沉积古地理研究,P531
  13. 杭锦旗地区中晚元古界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P618.13
  14.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演化特征研究,P618.13
  15.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P618.13
  16. 临江南地区深层复杂构造研究及储层描述,P618.13
  17. 浙江衢州新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P618.13
  18. 邯郸矿区2#煤层瓦斯地质研究,TD712
  19. 珙长矿区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瓦斯地质图编制,TD712
  20. 兴安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 石油、天然气地质 > 油气田(藏)地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