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特征及其污染释放控制修复技术研究

作 者: 魏垒垒
导 师: 张志斌
学 校: 山东建筑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南四湖 沉积物 营养盐释放 植物修复
分类号: X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湖泊沉积物是湖体中N、P、C等生源要素的重要蓄积库。通常情况下,沉积物是湖泊中营养盐的汇,但当湖泊环境发生变化时,沉积物中营养盐可能又会重新释放出来,成为湖泊的重要内源负荷,营养盐从沉积物中释放取决于它的化学形态及所处的环境因子。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调蓄湖泊,将直接影响南水北调输水水质。然而目前对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物分布及其释放控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以南四湖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物的释放规律,考察了沉水植物修复技术对沉积物污染释放的控制修复效果,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南四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沉积物TN的含量为0.18-7.08 mg/g,平均2.97 mg/g。TN含量较高的区域为:南阳湖西南湖区、独山湖、微山湖中部至湖西区域、微山湖韩庄闸处。②南四湖沉积物TP含量变化范围为0.30-1.29 mg/g,平均值为0.68 mg/g。③南四湖沉积物OM含量为11.4-106.0 mg/g,平均46.1 mg/g。OM含量较高的区域和TN分布类似,这些区域和水产养殖的区域重合。由于80%的入湖河流汇入上级湖,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因此上级湖沉积物TN、TP和COD含量明显高于下级湖。(2)南四湖沉积物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TP和COD的释放总体上不会对南四湖调水水质形成影响;微山湖个别点位NH4+-N释放会影响调水水质,南阳湖、独山湖和昭阳湖NH4+-N释放对调水水质影响不大(参照调水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质的要求)。②南四湖微山湖区微山湖湖心区NH4+-N吸附/解吸平衡浓度(CEAC)由湖滨带向湖心区不断升高,湖心区其高于lmg/L的区域约占微山湖的1/5。NH4+-N最大吸附容量由湖心区向湖滨带递增。微山湖湖心区沉积物NH4+-N在调水后将会释放,对调水水质产生影响,应引起重视。③南四湖消落带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由于化肥施用量不同,其TN和TP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316-2016 mg/kg和443-1165mg/kg,OM含量为77.1-140.2 mg/g。玉米地土壤TN、TP和OM含量最高;芦苇地土壤TP和TN含量最低。玉米地不仅氮磷总量高,而且易释放态磷含量也高,对水质威胁最大。在淹水情况下,芦苇、林地、玉米和大豆土壤P释放进入上覆水体,其释放量分别为-0.14、0.06、0.97、0.12 mg/kg。玉米施肥量应当严格控制。④鱼类饲料含有丰富的N、P和OM,大量残余饵料及鱼类代谢物,增加了养殖区沉积物营养盐含量。这是南四湖沉积物TN、TP和OM含量高的区域与养殖区重合的重要原因。残余饲料污染物释放增加水体N、P和COD含量,同时造成DO降低。⑤水生植物衰亡过程中释放N、P和COD,同时造成DO和pH的降低,水质恶化,鱼类死亡。(3)沉水植物修复控制沉积物污染释放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沉水植物对N释放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在试验初期,对于抑制NH4+-N的释放具有显著作用,其放峰值平均仅为空白组的34%。同时,沉水植物对于P和COD的释放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②相对金鱼藻和狐尾藻,黑藻对于水体NH4+-N和TN的去NH4+-N释除效果更好,其去除率分别为49%和81%。沉水植物黑藻对于南四湖沉积物N释放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南四湖污染底泥生态修复过程中值得推广种植。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21
  1.1 湖泊富营养化与沉积物内源污染  11-12
  1.2 沉积物污染来源  12-15
    1.2.1 外源污染  12-14
    1.2.2 内源污染  14-15
  1.3 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  15-18
    1.3.1 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机制  16-17
    1.3.2 影响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的因素  17-18
  1.4 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控制修复技术  18-19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1.6 课题研究内容  20-21
第2章 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21-24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
  2.2 样品处理与测试  21-24
    2.2.1 水样处理与分析  21-22
    2.2.2 沉积物样品处理与分析  22
    2.2.3 试验所用的设备药品  22-24
第3章 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  24-30
  3.1 样品采集  24-25
  3.2 沉积物TN分布特征  25-26
  3.3 沉积物TP分布特征  26-27
  3.4 沉积物OM分布  27-28
  3.5 TP、TN和OM相关性分析  28-29
  3.6 本章小结  29-30
第4章 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物释放规律研究  30-54
  4.1 样品采集  30-32
  4.2 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  32-39
    4.2.1 沉积物NH_4~+-N的释放  32-37
    4.2.2 沉积物TP的释放  37-38
    4.2.3 沉积物COD的释放  38-39
  4.3 消落带的污染物释放  39-43
    4.3.1 消落带土壤TN、TP和OM含量  41-42
    4.3.2 消落带土壤P形态分布  42-43
    4.3.3 消落带土壤污染物静态释放  43
  4.4 残余饲料的污染释放  43-48
    4.4.1 饲料本底TN、TP和OM含量  44-45
    4.4.2 饲料NH_4~+-N释放  45-46
    4.4.3 饲料TN释放  46
    4.4.4 饲料TP释放  46-47
    4.4.5 饲料COD释放  47-48
    4.4.6 饲料对DO的消耗  48
  4.5 湖区衰亡水草的污染释放  48-52
    4.5.1 水草本底TN、TP和OM含量  49
    4.5.2 衰亡水草NH_4~+-N释放  49-50
    4.5.3 衰亡水草TP释放  50
    4.5.4 衰亡水草COD释放  50-51
    4.5.5 衰亡水草对DO的消耗  51
    4.5.6 衰亡水草对pH的影响  51-52
  4.6 本章小结  52-54
第5章 南四湖沉积物污染释放控制技术  54-58
  5.1 样品采集  54-55
  5.2 沉水植物对NH_4~+-N释放的控制  55-56
  5.3 沉水植物对TN释放的控制  56
  5.4 沉水植物对TP释放的控制  56-57
  5.5 沉水植物对COD释放的控制  57
  5.6 本章小结  57-58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58-60
  6.1 结论  58-59
  6.2 建议  59-60
参考文献  60-65
致谢  65-6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66

相似论文

  1. 龙葵和小飞蓬耐锰性及富集作用的研究,X173
  2.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3.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4.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5. 太湖北部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X832
  6. 沉积物岩心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东海内陆架高分辨沉积记录中的应用,P736.21
  7. 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X524
  8. 植物、外加碳源和菌剂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介质的修复作用研究,X53
  9. 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根际效应及机制,X53
  10. 钱塘江沉积物多氯联苯的释放规律及其污染控制研究,X524
  11. 太湖入湖口沉积物磷素释放与模型耦合研究,X132
  12.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P343.5
  13. 黄河下游水体及河口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研究,X143
  14. 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X143
  15. 东、黄海典型海域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重建及其影响因素,Q911
  1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X55
  17.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和斑马鱼胚胎检测和评估青岛沿海底沉积物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胚胎致畸性,X174
  18. 石油污染对植物生长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X173
  19. 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X524
  20. 黄河口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及交换通量的研究,X524
  21. 菲和亚甲基蓝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湖泊、水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