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新钻石模型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作 者: 周转青
导 师: 丁娟娟;郝凯
学 校: 北方工业大学
专 业: 数量经济学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GEM模型 集群 新钻石模型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立足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特点,运用了统计学、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集群的概念入手,比较分析了北京过去与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北京与国内主要城市及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状况,确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国内竞争中的地位,为其发展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之上,借鉴GEM模型,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的情况,得出结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近十年有很大的增长,且优势主要源于企业自身的实力、稳定的市场地位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对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来说,其基础设施较薄弱,同时企业绩效也不高,因此,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和提高企业绩效方面努力加强其竞争力。在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国内主要几个城市及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北京市排名第三,分别位于上海和天津之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基础、企业和市场中,基础指标的排名较好,排在第二,仅次于上海,这主要得益于其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上的优势。北京市的科技经费与科技人员不论是总量还是密度上都是全国最高的,同时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中等院校,这也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但同时要看到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是最高的,短板在市场这一指标上,市场指标排名第四。市场因素对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尤为重要,因此从拓展市场方面入手的话可能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在对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北京市高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薄弱点提出一些提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措施与政策建议,对加快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21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7
    1.3.1 有关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综述  11-12
    1.3.2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及竞争力模型的文献综述  12-13
    1.3.3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13-17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整体结构  17-19
    1.4.1 研究思路  17
    1.4.2 整体框架  17-19
  1.5 本文研究方法  19-20
  1.6 本文创新点  20-21
2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状  21-25
  2.1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21-22
    2.1.1 概念的鉴定  21
    2.1.2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21-22
  2.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23
  2.3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23-25
3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近十年竞争力发展状况  25-45
  3.1 "新钻石模型"的构建及指标因素选取  25-26
  3.2 "新钻石模型"因素对简介  26-27
  3.3 "新钻石模型"指标评分标准的确定  27-28
  3.4 "新钻石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28-31
    3.4.1 层次分析法的理论介绍  28-29
    3.4.2 建立判断矩阵及做一致性检验  29-31
  3.5 "新钻石模型"各因素权重的计算  31-37
    3.5.1 "因素对Ⅰ"各因素权重的计算  31-33
    3.5.2 "因素对Ⅱ"各因素权重的计算  33-35
    3.5.3 "因素对Ⅲ"各因素权重的计算  35-37
  3.6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2000年)  37-39
  3.7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2007年)  39-43
  3.8 结论及结论分析  43-45
4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国内的位置  45-51
  4.1 客观数据的收集  46
  4.2 指标体系评价  46-49
    4.2.1 客观数据标准化  46-47
    4.2.2 一级指标的得分计算  47-49
    4.2.3 计算各市或省的综合得分  49
  4.3 结论及结论分析  49-51
5 结论及展望  51-54
  5.1 结论及建议  51-53
  5.2 展望  53-54
参考文献  54-57
致谢  57-58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8-59
附录  59-61

相似论文

  1. DMR集群系统高层协议的设计和研究,TN929.52
  2. 企业思想教育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64
  3.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4.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5. 乳制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F224
  6. 中国肉猪产业(品)国际竞争力研究,F752.6;F224
  7. 高校教务管理网上选课系统优化研究,TP393.09
  8.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竞争力测量的实证研究,F224
  9. 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重组问题研究,F426.21
  10. 战略转型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F272
  11. 甘肃联通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F626
  12.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13. 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426.21
  14.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化机理研究,F426.21
  15. 基于DCV的山西煤炭企业竞争力研究,F426.21
  16. 全球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服务外包业比较研究,F746.18
  17. 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G643
  18. 产业集群下服装区域品牌的网络结构分析及实证研究,F273.2
  19. 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20. 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竞争力研究,F832.2
  21. 基于灰色层次综合分析法的财务竞争力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