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流兔流域生态植被变化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张强
导 师: 金晓媚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植被 NDVI 地下水位埋深 地面高程 海流兔流域
分类号: TP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基地。海流兔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由于本身处于干旱半干旱的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因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此区域的开发加大,致使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地下水位降低、部分地区出现盐碱化沙地以及由于开矿导致的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符合国家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为了更合理的开发鄂尔多斯盆地,加强此地区的生态勘查,评价此地区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题用植被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作为研究重点,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主要研究指标,分析1985~2008年24年间植被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区域变化规律,以2008年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植被月际变化规律;通过这些规律进一步分析植被与气象因子、地面高程、地貌、地下水以及人为因素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发现:(1)海流兔河流域年平均NDVI在0.05~0.35之间徘徊,1985~2008年间海流兔河流域的植被除1989年之外总体状况逐年变好(2)近二十五年来海流兔河流域植被变化最大的地区为海流兔河谷地区,变化最明显的地区为北部沙地地区,与1985年相比北部沙地地区的NDVI平均增长了200%。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为补浪河上游地区和西南部灌木地区。(3)在影响植被分布的气象因子中,温度与降水起主导作用,降水对植被的影响有一年左右的延迟时间,对植被影响最不明显的气候因子是蒸发量。(4)在植被与高程相互关系中发现,在高程1350m左右出现了一个NDVI相对低值,在1050m,1300m处出现了NDVI相对高值区。(5)植被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中发现0.3m为水生植被临界水位埋深,0.8 m为土壤盐渍化极限水位埋深,2.9m为植被发育最好水位埋深,2.8m为当地最优势植被发育水位,0.8~4m为当地优势植物适合发育水位区间。(6)人为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突变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7
  1.1 研究背景  10
  1.2 研究现状  10-12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3
  1.4 研究内容  13-15
    1.4.1 研究海流兔流域年际植被变化规律  13-14
    1.4.2 分析植被变化的环境影响因素  14-15
  1.5 技术路线  15-17
第2章 自然地理概况  17-35
  2.1 地理位置  17-19
  2.2 气候特征  19-20
    2.2.1 气温  20
    2.2.2 降水  20
    2.2.3 蒸发量与日照  20
    2.2.4 大风与沙尘暴  20
  2.3 水文特征  20-23
    2.3.1 河流  20-21
    2.3.2 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趋势  21-23
  2.4 土壤,植被特征  23-26
    2.4.1 土壤  23
    2.4.2 植被  23-26
  2.5 地貌特征  26-29
    2.5.1 沙盖黄土梁岗  26
    2.5.2 河谷  26-28
    2.5.3 滩地  28
    2.5.4 沙丘、沙地  28-29
  2.6 区域地质概况  29-33
  2.7 水文地质特征  33-35
    2.7.1 地下水赋存环境  33-34
    2.7.2 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  34
    2.7.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34-35
第3章 植被变化规律研究  35-46
  3.1 研究数据介绍  35-38
    3.1.1 NOAA 数据  35-36
    3.1.2 MODIS 数据  36-37
    3.1.3 TM/ETM 数据  37-38
  3.2 研究方法介绍  38-40
    3.2.1 样方调查方法  38
    3.2.2 植被指数  38-39
    3.2.3 数据处理方法  39-40
  3.3 海流兔河流域植被年际变化规律  40-42
    3.3.1 年际空间变化趋势  40-41
    3.3.2 年际时间变化规律  41-42
  3.4 海流兔河植被月际变化规律及区域变化规律  42-45
    3.4.1 月际时间变化规律  42-43
    3.4.2 月际空间变化规律  43-45
  3.5 小结  45-46
第4章 植被与各环境影像因素的关系研究  46-71
  4.1 植被与气象因素关系  46-51
    4.1.1 植被与降水的相互影响  46-48
    4.1.2 植被与蒸发量的关系研究  48-49
    4.1.3 植被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49-51
  4.2 植被与地面高程关系  51-59
    4.2.1 研究数据介绍  51-53
    4.2.2 植被的高程效应  53-57
    4.2.3 植被的坡向效应  57-59
  4.3 植被与地貌关系  59-62
    4.3.1 地貌类型分类  59-61
    4.3.2 相互关系分析  61-62
  4.4 植被与地下水关系  62-68
    4.4.1 地下水埋深对植被的影响  62-67
    4.4.2 地下水水质对植被的影响  67-68
  4.5 植被与人类活动关系  68-71
    4.5.1 地下水开发  68-69
    4.5.2 矿产开发  69
    4.5.3 植树造林  69
    4.5.4 小结  69-71
第5章 结论  71-72
致谢  72-73
参考文献  73-76
附录  76

相似论文

  1.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2.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3.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4.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5. 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的定量估算与动态变化研究,TP79
  6. 长白山西坡亚高山—高山带植物群落组成及其规律研究,Q948
  7. 长白山西坡高山—亚高山带立地类型与植被型的拟合分析,Q948
  8. 两种泥炭蒸散发实验研究,P931.1
  9. 长白山北坡地带性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S714.3
  10. 基于NDVI-LST模型的长白山地区植被分类与动态变化研究,Q948
  11.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植被生化参量反演及真实性检验研究,TP79
  12. 基于农田小气候模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定量化方法研究,S423
  13. 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影响研究,X37
  14. 青岛—黄海浒苔卫星光学遥感,X173
  15. 植被BRDF模型的研究及应用,TP79
  16. 基于HJ-1B星的云检测及土地覆盖模式与地表温度研究,TP79
  17. 基于RS和IDL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分析研究,Q948.1
  18. 机载LIDAR数据滤波及建筑物提取技术研究,TN958.98
  19. 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沼泽湿地潜在退化风险评价,P942
  20. 基于RS与GIS的白沙灌区土壤墒情监测系统,S152.7
  21. 基于GIS与RS的中国西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P237;P46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遥感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