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 者: 李奕慧
导 师: 唐宏
学 校: 赣南师范学院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归因风格 乐观 悲观 认知差异 眼动模式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归因风格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根据塞林格曼对归因风格的定义,可将归因风格划分为乐观归因风格与悲观归因风格。大学生对遇到的事会有意或无意地寻找事情结果的原因,他们的认知方式会影响到归因的方式,而不同的归因方式又会对他们的认知以及身心健康有影响。大学阶段是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和关键期,心理发展存在各种矛盾冲突,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大的特点,归因风格会对他们的情绪、心态、求知欲、心理健康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人格的完善、学习策略的形成以及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等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来探讨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研究中设计了三个实验,研究被试的筛选是采用归因风格问卷(ASQ),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赣南师院大一、大二、大四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一设计选择性注意实验,让两组归因风格大学生注意选择不同属性词汇以及对中性图片选择不同属性的解释,考察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在注意选择不同属性词汇以及选择中性图片不同属性解释时选择的概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实验二采用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设计再认实验,考察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记忆再认不同属性的词汇时,对不同属性词汇的保持率以及在不同判断标准下辨别力d’和反应偏向β的差异。实验三采用眼动实验室研究,实验材料为6组图片,每组图片包括一张积极图片和一张消极图片,将图片交替呈现,以首视点、注视点数以及注视时长为考察的眼动指标,建立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观看眼动图片的眼动模式。研究发现:1.归因风格具有受情境性影响的特征。大一、大四年级学生悲观归因风格的人数居多,大二年级学生乐观归因风格人数居多。2.不论注意选择不同属性词汇还是选择中性图片不同属性的解释,或者是记忆再认不同属性新旧词汇,研究发现大学生认知过程会受到归因风格的影响,乐观归因风格的大学生更接受、注意积极的信息,悲观归因风格大学生更接受、注意消极的信息。3.大学生在对信息的选择时存在积极的偏好。无论乐观归因风格的大学生还是悲观归因风格的大学生,选择积极信息的反应时比选择消极信息的反应时更快。4.在不同判断标准下,归因风格对不同属性词汇再认的辨别力指标d’没有影响,对反应偏向β有影响,乐观归因风格大学生对积极词汇的选择标准比悲观归因风格大学生更宽松,对消极词汇的选择标准更严格。5.归因风格对大学生眼动模式有影响,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在首视点、注视点数目以及注视时长存在差异。乐观归因风格的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图片中积极的信息,而悲观归因风格的大学生则更多关注消极的信息。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引言  9-10
第1章 文献综述  10-24
  1.1 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  10-18
    1.1.1 归因与归因风格的概述  10-12
    1.1.2 归因风格的结构及分类  12-13
    1.1.3 归因风格的研究方法  13-14
    1.1.4 归因风格的研究现状  14-18
  1.2 大学生归因风格特点的概述  18-19
    1.2.1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总体特点  18-19
    1.2.2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人口变量学差异  19
  1.3 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概述  19-21
    1.3.1 大学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20
    1.3.2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0
    1.3.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0-21
    1.3.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特点  21
    1.3.5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  21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21-24
    1.4.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1
    1.4.2 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认知差异研究的意义  21-23
    1.4.3 本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  23-24
第2章 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选择性注意加工的比较研究  24-35
  2.1 前言  24
  2.2 研究目的  24
  2.3 研究方法  24-28
    2.3.1 实验设计  24-25
    2.3.2 被试筛选  25
    2.3.3 实验材料  25
    2.3.4 研究工具  25-26
    2.3.5 实验步骤  26-28
    2.3.6 数据处理  28
  2.4 研究结果  28-31
    2.4.1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基本情况  28-29
    2.4.2 考察归因风格对选择不同属性词汇、解释概率的影响  29-30
    2.4.3 考察归因风格对选择不同属性、解释平均反应时的影响  30-31
    2.4.4 考察性别对选择不同属性词汇、解释概率的影响  31
  2.5 分析讨论  31-33
    2.5.1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基本特点  31-32
    2.5.2 归因风格对注意选择加工的影响  32
    2.5.3 归因风格对大学生注意选择平均反应时的影响  32-33
    2.5.4 性别对大学生注意选择的影响  33
  2.6 结论  33-35
第3章 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记忆再认的比较研究  35-46
  3.1 前言  35-36
  3.2 实验目的  36
  3.3 研究方法  36-39
    3.3.1 实验设计  36-37
    3.3.2 被试  37
    3.3.3 实验材料  37
    3.3.4 研究工具  37
    3.3.5 实验步骤  37-38
    3.3.6 数据分析  38-39
  3.4 研究结果  39-44
    3.4.1 考察归因风格对再认不同属性词汇的保持率的影响  39
    3.4.2 考察归因风格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对不同属性的新旧词汇判断的辨别力指标d'的和反应偏向β的影响  39-44
  3.5 分析讨论  44-45
    3.5.1 归因风格对再认不同属性词汇保持率的影响  44
    3.5.2 归因风格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对不同属性新旧词汇判断辨别力指标d’的影响  44-45
    3.5.3 归因风格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对不同属性新旧词汇再认反应偏向β的影响  45
  3.6 结论  45-46
第4章 不同归因风格的大学生眼动模式的比较研究  46-52
  4.1 前言  46
  4.2 实验目的  46-47
  4.3 方法  47-48
    4.3.1 被试  47
    4.3.2 实验材料  47
    4.3.3 研究工具  47
    4.3.4 实验步骤  47-48
    4.3.5 数据分析  48
  4.4 实验结果  48-50
    4.4.1 两组被试在图片首视点位置的比较  48-49
    4.4.2 两组被试在图片两个区域上注视点个数的百分数的比较  49
    4.4.3 两组被试在图片两个区域上的注视持续时间的比较  49-50
  4.5 分析讨论  50-51
    4.5.1 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在图片首视点位置的差异  50
    4.5.2 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在不同属性图片注视点数百分数的差异  50-51
    4.5.3 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在不同属性图片注视持续时间的差异  51
  4.6 结论  51-52
第5章 研究结果与综合讨论  52-54
第6章 研究的价值与展望  54-56
  6.1 本研究的价值  54-55
    6.1.1 理论意义  54
    6.1.2 实践意义  54-55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5-56
    6.2.1 研究的不足  55
    6.2.2 研究的展望  55-56
附录  56-63
参考文献  63-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G804.2
  2. 初中生乐观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B844.2
  3. 中国IPO市场询价机制的有效性研究,F224
  4. 从《嘉莉妹妹》与《欲望号街车》中看人性阐释,I712.07
  5. 分布式图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6. 现代制造环境下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知识集成以及个体认知差异对其影响研究,TH186
  7. 我国医患关系的双方认知比较研究,R197.3
  8.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B844.2
  9. 我国A股市场盈利预测偏差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224
  10. 中国上市公司CEO致辞初步研究,F279.2
  11. 两种目的论与两种礼乐观,J601
  1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乐观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G804.8
  13. 不确定数据上的关联分类器,TP311.13
  14. 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模式及其解释,F224
  15. 对反科学主义的批判,N02
  16. 青少年归因风格、学业自我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B844.2
  17. 大学生心理韧性、归因风格与快乐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8. 认知差异对课堂教学设计影响之探讨,G633.6
  19.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G444
  20. 当代社会人生观浅论,B821
  21. 论法律中的“苦与乐”,D9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