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

作 者: 袁渊
导 师: 乔国强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浪》 诗说 艺术形式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文本,伍尔夫的《浪》是有名的“难读”。罗兰·巴特曾在《文本的愉悦》中把通常的文本分为两类:令人痛苦的文本和令人愉快的文本。两种文本中恰恰是前者最值得一读,因为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传统,从而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它们。《浪》明显属于这样的一类文本,因为它之中蕴含了伍尔夫对传统小说艺术形式最为大胆的革新。探讨伍尔夫这些革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体味其深远意义,就是本文的中心任务。《浪》不仅对传统小说的人物,情节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也对其通行文体进行了大胆改良。在这部作品中,传统小说中的人物被“净化”成了“主旨人物”;传统小说的情节被ABA’的人物发展模式和存在于他们之间的一种形式化的对比所取代;传统小说的叙述文体为一种诗化的文体所代替。所有这一系列革命性的改良使这部作品读起来更像一首诗而非一部小说,所以我们以“诗说”称呼它。顾名思义,“诗说”就是诗和小说的结合体。本文也以欣赏诗歌的角度解析这部作品。本文主体共分四部分,每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析《浪》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第一章主要在将这部作品与传统小说艺术特点的对比基础上突出其“诗化”特征。第二章主要从其内部着手,解析其崭新的人物观、独特的内部结构,以及其诗歌化的文体。第三章在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的部分观点,并将这部作品放在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艺术形式革新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第四章主要涉及对这部作品的评判,从对《浪》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方式的反批评中得出对其进行恰当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虽然着重探讨《浪》的艺术特点,但全文并没有沉迷于抽象空泛的理论,而是始终坚持了作品艺术形式与主题思想紧密结合。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伍尔夫的这部作品的集中研究都还甚为稀少,但本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并非简单的出于对这片研究处女地开垦的热情,而是想通过其微薄努力将伍尔夫这部乍看奇特,细品隽永绮丽的作品从曲高和寡的学术领域介绍到普通读者中来,让普通读者也有机会领略到其艺术魅力。唯有如此,其美方以永存延续。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  4-5
Abstract  5-7
摘要  7-9
Introduction  9-13
Chapter One Encountering Povel: the “Strangeness”  13-20
  1.1 The Dissolution of Conventional Character  13-15
  1.2 The Disappearance of Conventional Plot  15-16
  1.3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ventional Novel’s Prose Style  16-20
Chapter Two Approaching Povel: the Inner Glamour  20-41
  2.1 From Conventional Character to “Motif-character”  20-26
  2.2 From Conventional Plot to the “Symphony”of Motifs  26-35
  2.3 The Poetic Style  35-41
Chapter Three Approaching Povel: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41-51
  3.1 Povel as a New Way of Perceiving  41-45
  3.2 Povel as a New Mode of Expression  45-51
Chapter Four An Apology for Povel  51-64
  4.1 Defense against Charges of Woolf’s Highbrowness  51-58
  4.2 Charge against Excessive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Woolf  58-64
Conclusion  64-68
Notes  68-72
Bibliography  72-75

相似论文

  1.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2. 航行船舶甲板上浪及外飘影响的计算研究,U662
  3. 斜坡式防波堤越浪过程的SPH模拟,U656.2
  4. 传统声乐文化的回归,J616
  5. 姜夔诗词分期研究,I207.22
  6. 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J213
  7. 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新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J213
  8. 浅析绘画艺术的形式,J202
  9. 云南少数民族包的文化符码研究,J523
  10. 民间美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218.3
  11. 我国上市公司MBO相关问题研究,F279.21
  12. 波致混合在大洋环流模式中的作用方式,P731.21
  13. 侗族鼓楼艺术研究,TU-86
  14. 武冈浪石古村落环境景观特色研究,TU986
  15. 允许部分越浪海堤越浪量及越浪流的研究,U656.2
  16. 多胎多浪羊及其F1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S826
  17. 视觉艺术形式效能心理分析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523.5
  18. 综合材料在雕塑中的应用及其与作品形象融合的方式研究,J305
  19. 宝浪油田宝北低渗储层水平井剩余油开发技术研究,TE327
  20. 新選組の佐幕の道,K313.3
  21. 《沧浪诗话》与清代诗学,I207.2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