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阐释理论

作 者: 于莉莉
导 师: 冯仲平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金批《西厢》 阐释理论 基本内涵 形成机制 价值意义
分类号: I207.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其文学批评最显著的特征是“六经注我”的自由阐释。总体看来,大致可从四个层面来理解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阐释理论。首先,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历史坐标。主要对《西厢记》评点的历史流变、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主要内容、金批西厢研究状况等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阐释理论。其次,金圣叹《西厢记》评点阐释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文情”为主的阐释标准;二是强调评点阐释者即读者的主导地位;三是宗教对评点阐释理论的影响,金批西厢存在大量以佛道思想诠释文法、结构、创作旨趣的现象,宗教色彩浓厚。第三,金圣叹《西厢记》评点阐释理论的形成机制。主要从主体因素、社会因素两个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三点:倜傥高奇的个性与奉礼尊君的思想,杂糅三教的世界观与博通古今的深厚学养,追求立言不朽的强烈愿望。社会因素主要涉及三点,即明朝社会危机下的思想启蒙,晚明时期的文艺思潮、苏州地区突出的“才子”风习。最后,金圣叹《西厢记》评点阐释理论的价值意义。主要包括对文学本身的影响和对批评者价值观念的影响。前者有三点:文学作品的意义实现与价值增殖、文学认识的深化与研究维度的拓展、戏剧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与繁荣;后者从“述而不作”的阐释传统、“理一分殊”的阐释转向切入,指出金圣叹《西厢记》评点自由阐释理论在打破以作者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确立批评者主体地位以及批评活动独立品格中的重要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9
第一章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历史坐标  9-19
  第一节 金圣叹与《西厢记》评点  9-12
    一、《西厢记》评点的历史流变  9-10
    二、金圣叹其人  10-11
    三、《西厢记》评点  11-12
  第二节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主要内容  12-15
    一、戏剧创作论  12-13
    二、戏剧人物论  13-15
  第三节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研究概述  15-19
    一、清代金批《西厢》研究概况  15-16
    二、20 世纪金批《西厢》研究概况  16-17
    三、金批《西厢》有待深入研究的阐释理论  17-19
第二章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阐释理论的基本内涵  19-33
  第一节 “文情”——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阐释标准  19-24
    一、“事妙,故文妙”——辨淫说  20-21
    二、“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文法论  21-24
  第二节 “六经注我”——强调评点阐释者的主导地位  24-30
    一、“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读者自由阐释的独立性  24-27
    二、“发愿只与后世锦绣才子共读”——观念读者与现实读者的主体性  27-29
    三、“扫地、焚香、对雪、对花读之”——接受心境对阅读的影响  29-30
  第三节 “杂糅三教”——宗教对评点阐释理论的影响  30-33
    一、无  30-31
    二、极微论  31-32
    三、先王之礼  32-33
第三章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阐释理论的形成机制  33-40
  第一节 主体因素——博通古今的学养与立言不朽的愿望  33-36
    一、倜傥高奇的个性与奉礼尊君的思想  33-34
    二、杂糅三教的世界观与博通古今的深厚学养  34-35
    三、追求立言不朽的强烈愿望  35-36
  第二节 社会因素——明代启蒙运动与文艺思潮  36-40
    一、明代社会危机下的思想启蒙  36-37
    二、晚明时期的文艺思潮  37-39
    三、苏州地区的“才子”风习  39-40
第四章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阐释理论的价值意义  40-46
  第一节 自由阐释与文学作品的价值实现  40-43
    一、文学作品的意义实现与价值增殖  40-41
    二、文学认识的深化与研究维度的拓展  41
    三、戏剧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与繁荣  41-43
  第二节 自由阐释与批评者独立身份的确立  43-46
    一、“述而不作”的阐释传统与批评主体的隐退  43-44
    二、批评者及批评活动独立品格的确立  44-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9-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2. 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研究,F293.3
  3. 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N19
  4. 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地基土形成机制及其工程适宜性,TU42
  5. 定窑瓷器艺术及其精神,K876.3
  6. 城市旧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J525
  7. 山西翼城花鼓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722.2
  8. 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法论,I207.22
  9.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F832.3;F224
  10. 人民汇率波动给我国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带来的影响,F832.6
  11. 企业组织资本及其信息披露困境,F272
  12.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P314
  13. 丁家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P642.22
  14. 我国电力价格两部制竞价上网机制研究,F426.61
  15. 比较文学辨“异”研究,I0-03
  16.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公共管理反效果及形成机制研究,D630
  17. 过度就业及其对就业的挤出效应研究,F249.2
  18.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F273.1
  19. 中国生产相对过剩的形成机制及解决思路,F124
  20. 攀枝花机场12#滑坡及后壁的变形监测与稳定性分析,P642.22
  21. 川西凹陷孝—新—合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机制,P618.1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古代戏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