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鸡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 者: 颜赟
导 师: 刁有祥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免疫抑制病 MDV REV CAV ARV 核酸探针
分类号: S85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AV)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es, ARV)是常见的可导致机体严重免疫抑制的病毒。这些病毒不仅可以引起机体原发感染导致死亡,还能侵害家禽的免疫系统,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或失败,易出现其它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不仅可以相互增强致病力,而且在免疫抑制上有明显的协同效应。REV和CAV共同感染所引起的生长迟缓,特别是对NDV疫苗抗体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比单一病毒感染要严重得多。MDV和REV单独感染均可导致肿瘤病变,二者协同或与CAV协同作用会导致更加明显的肿瘤病变。近年来,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不同临床表现的鸡群中MDV、REV、CAV和ARV多重感染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成为目前导致我国商品肉鸡群中多种疾病暴发,使养鸡业的疫病更加复杂和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山东省不同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的肉种鸡群、商品肉鸡群和死亡鸡胚中分别采集脏器样品,用核酸探针技术对免疫抑制性病毒进行了检测,以此为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肉种鸡群采集102份有肿瘤病变的病、死鸡肝脏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 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检测。结果,MDV、REV、CAV的检出率分别为88.24%、79.41%、47.06%,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三重感染检出率达30.39%;二重感染检出率为59.80%,以MDV和REV共感染检出率最高,为44.12%;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3.92%和1.96%。上述结果表明,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已普遍存在,是目前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自然发病和临床健康AA商品肉鸡群中分别采集脏器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 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es, ARV)检测。结果,自然发病AA商品肉鸡群中MDV、REV、CAV和ARV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69.30%、57.46%、63.60%和67.11%;临床健康AA商品肉鸡群中MDV、REV、CAV的检出率分别为36.96%、43.48%和30.42%,且自然发病和健康鸡群中均存在不同病毒组合的多重感染,感染率分别为85.96%和43.46%。用X~2检验进行分析发现,自然发病商品肉鸡群与临床健康商品肉鸡群中MDV、CAV、MDV+REV、REV+CAV的检出率和未检出的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REV、MDV+CAV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对自然发病商品肉鸡的肝脏、脾脏、法氏囊中4种病毒检出率进行X~2检验分析发现,MDV在脾脏中检出率显著高于肝脏和法氏囊;REV在法氏囊中检出率显著高于肝脏和脾脏,而CAV和ARV分别在脾脏和肝脏中检出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已普遍存在,是目前AA商品肉鸡易发病且生长缓慢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为了解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垂直感染情况,本研究对从山东省部分地区采集297份死亡鸡胚脏器样品,用核酸探针技术对REV、CAV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97枚死亡鸡胚中两种病毒的二重感染占28.62%,其中REV感染占样品总数的40.40%;CAV感染占样品总数的59.60%,说明商品鸡群中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与免疫抑制性病毒垂直传播有密切关系。

全文目录


符号及缩略词  4-7
中文摘要  7-10
英文摘要  10-13
1 前言  13-37
  1.1 禽免疫抑制病概述  13
  1.2 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13-32
    1.2.1 鸡马立克氏病  14-19
    1.2.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19-26
    1.2.3 鸡传染性贫血病  26-29
    1.2.4 鸡病毒性关节炎  29-32
  1.3 鸡群免疫抑制病毒感染现状  32-34
  1.4 鸡群免疫抑制病毒多重感染  34-35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35-37
2 材料与方法  37-40
  2.1 材料  37-38
    2.1.1 病料  37
    2.1.2 仪器和试剂  37
    2.1.3 探针  37-38
  2.2 方法  38-40
    2.2.1 样品总 DNA 的提取及定量  38-39
    2.2.2 斑点杂交  39-40
3 结果  40-50
  3.1 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40-46
    3.1.1 肉种鸡脏器样品中MDVREVCAV 的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40-42
    3.1.2 商品肉鸡脏器样品中MDV、REV 、CAV 和ARV 的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42-45
    3.1.3 死亡鸡胚中REV 和CAV 的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45-46
  3.2 鸡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检测结果  46-50
    3.2.1 肉种鸡脏器样品中MDV、REV 和CAV 的检测结果  46
    3.2.2 商品肉鸡脏器样品中MDV、REV 、CAV 和ARV 的检测结果  46-48
    3.2.3 不同器官中MDV、REV、CAV、ARV 检出率比较  48-49
    3.2.4 死亡鸡胚中REV 和CAV 的检测结果  49-50
4 讨论  50-55
  4.1 肉种鸡脏器样品中MDV、REV和CAV的检测结果分析  50-51
  4.2 商品肉鸡脏器样品中 MDV、REV 、CAV 和 ARV 的检测结果分析  51-53
  4.3 不同器官中 MDV、REV、CAV、ARV 检出率比较  53
  4.4 死亡鸡胚中 REV 和 CAV 的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53-55
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67
致谢  67-6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68

相似论文

  1. cdma2000 1x EV-DO Rev.A前向分组调度算法研究,TN929.533
  2. 重组慢病毒载体介导艾滋病毒Rev蛋白调控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裂解性周期复制的研究,R512.91
  3. 鸡贫血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域定位研究,S858.31
  4.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CVI988/Rispens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S852.65
  5. 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的胚胎学研究,Q944
  6. AMTEC热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TK124
  7.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B亚群的分离鉴定及核酸探针的制备,S852.65
  8. 山东省白羽肉鸡免疫抑制病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S858.31
  9. 禽偏肺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S855.3
  10. 红荧烯分子在半金属表面的生长,O484.1
  11. 贝类派琴虫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研究,S944
  12. 规模化种鸡场胚胎疾病病原学研究及禽波氏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S852.61
  13.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的核酸探针检测及病毒感染牙鲆鳃细胞系的研究,S943
  14. 绵羊肺腺瘤病毒ENV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位杂交检测,S852.65
  15. 快速高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S852.61
  16. 肉种鸡场主要种源性疫病的流行情况研究,S858.31
  17. 用核酸探针和分子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家禽病毒的核酸,S854.43
  18. 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症”重要病原的核酸检测技术,S947.9
  19.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PCR检测条件优化及浮游动物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S945.4
  20. 核酶对HIV-1在人T淋巴细胞内复制的抑制效应及其影响因素,R39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禽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