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作 者: 王仁瑾
导 师: 李祥立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关键词: 分户热计量 温度法 热分摊 非稳态传热 室内温度
分类号: TU1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建筑采暖能耗也快速增长。目前,采暖能耗占社会总商品能源消耗的6.93%,因此,降低冬季采暖能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在欧洲,采暖热计量技术有80多年的使用历程,我国推行热计量技术也有20多年的时间,经研究和实践证明,热计量技术在降低采暖能耗方面有巨大潜力。但是,在基于楼栋热计量采暖系统运行中发现,各用户耗热量分摊比例计算成为一个难题,也制约了热计量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所以,建立合理、公平的耗热量分摊模型,对推动热计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已投入使用的热计量系统中,基本都是采用以下三个指标进行热分摊:用户建筑面积、实际供热量和热舒适水平。基于建筑面积分摊方式,类似于传统的福利性供热模式下热分摊方式,不利于建筑节能;而按照实际供热量的方式,初投资过多,运行、维护困难;基于热舒适的热分摊可行性较高,但无法排除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通过对比以往热计量系统,本文在热舒适分摊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用户耗热量分摊体系及用户分摊系数模型。基于建筑热负荷因素的方差分析,首先提出建筑耗热量分摊体系。根据围护结构特点,将为保持建筑整体热环境而产生的耗热量,定义为公共耗热量,由全体用户基于建筑面积分摊;将单独用于提高用户自身热舒适的耗热量,定义为可变耗热量,每位用户有效耗热量是公共耗热量与可变耗热量之和。然后,基于房间和围护结构热平衡分析,推导出有效耗热量计算公式和耗热量分摊系数公式。在推导有效耗热量过程中,所建立的动态传热模型有:(1)基于频域回归方法,建立非透明围护结构动态传热模型;(2)建立平板蓄热模型,模拟太阳辐射对用户热负荷产生的影响;(3)透明围护结构传热模型。为验证本文耗热量分摊模型,本文利用大连市某低能耗建筑的实测数据对文中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计算值与实测值累积耗热量对比中,在累积14h以后,相对误差保持在10%以下;在累积17h以后,相对误差保持在7%以下,满足工程要求,也证明了本文耗热量模型合理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8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0-13
    1.1.1 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分析  11
    1.1.2 居住建筑节能发展趋势  11-13
    1.1.3 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的意义  13
  1.2 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现状  13-16
    1.2.1 国内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13-15
    1.2.2 国外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15
    1.2.3 我国热计量存在的问题  15-16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6-18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1.3.2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16-18
2 建筑热环境及耗热量分析  18-27
  2.1 建筑热环境的形成  18
  2.2 正交试验设计  18-23
    2.2.1 耗热量影响因素分析  18-19
    2.2.2 正交试验表设计  19-20
    2.2.3 建筑参数设置及模拟运算  20-21
    2.2.4 模拟运算结果  21-23
  2.3 方差分析  23
  2.4 因素显著性检验  23-25
  2.5 建筑耗热量分摊体系  25-26
  2.6 本章小结  26-27
3 热分摊模型的建立  27-39
  3.1 非透明围护结构的非稳态传热分析  27-31
    3.1.1 传递函数  28-29
    3.1.2 频域回归分析  29-31
  3.2 透明围护结构传热模型  31-32
    3.2.1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热负荷  31-32
    3.2.2 外窗玻璃的吸热传热  32
  3.3 平板蓄热模型  32-34
    3.3.1 太阳相对位置计算  32-33
    3.3.2 平板蓄热假设  33-34
  3.4 地下围护结构传热分析  34-36
    3.4.1 差分方程  35-36
    3.4.2 地下围护结构传热模型  36
  3.5 有效太阳辐射  36
  3.6 热分摊模型  36-38
    3.6.1 公共耗热量  37
    3.6.2 可变耗热量  37-38
    3.6.3 用户分摊系数  38
  3.7 本章小结  38-39
4 居住建筑采暖工况实测  39-47
  4.1 实测建筑概况  40-42
    4.1.1 外墙  40-41
    4.1.2 屋顶  41
    4.1.3 外窗  41-42
  4.2 检测目的  42
  4.3 检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42-44
    4.3.1 室内温度检测  42-43
    4.3.2 供热量逐时检测  43-44
    4.3.3 气象参数检测  44
  4.4 检测仪器  44-46
  4.5 检测方案的实施  46
  4.6 本章小结  46-47
5 热分摊模型实例应用及分析  47-58
  5.1 围护结构参数计算及验证  47-49
    5.1.1 传递函数算例验证  47-48
    5.1.2 传递函数系数计算  48-49
  5.2 检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49-54
    5.2.1 检测数据处理方法  49-50
    5.2.2 检测数据分析  50-54
  5.3 结果及验证  54-57
    5.3.1 逐时供热量计算及验证  54-55
    5.3.2 累积供热量计算及验证  55-56
    5.3.3 累积有效耗热量计算  56-57
    5.3.4 耗热量分摊计算  57
  5.4 本章小结  57-58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2-63
致谢  63-65

相似论文

  1. 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优化及应用研究,TU831.3
  2. 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阶段的传热特性研究,V231.1
  3. 湘北地区传统民居聚落生态模式研究,TU-023
  4. 教授花园热计量方法的示范研究,TU995
  5. 教授花园供热系统运行节能技术及方法的应用与研究,TU995
  6. 非稳态条件下纺织品热传递性能测试研究,TS101.9
  7. 智能网络供暖系统的研究,TU995
  8. 焦炭塔给水冷焦过程的研究,TE624.3
  9. 严寒地区采暖房间室内温度日变化规律研究,TU832
  10. 全年工况下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分析,TU831
  11. 分户热计量系统室温控制算法的研究,TP273
  12. 局部采暖建筑室内温度及热负荷研究,TU832
  13. 水下砼储油罐温度场数值模拟与温度效应分析,TE972
  14. 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TK31
  15. 复合材料墙体的室内温度响应,TU111
  16. 含碳水泥生料球预热预分解过程的数值研究,TQ172
  17. 室内装修用内墙涂料、油漆中VOCs释放行为研究,X51
  18. 两种采暖方式室内温度稳定性分析,TU832
  19.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设计与舒适性研究,TU832
  20. 环境条件引起的热流计法测试误差研究,TU111.1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基础科学 > 建筑物理学 > 建筑热工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