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_1改性大豆磷脂研究
作 者: 陈斌斌
导 师: 谷克仁
学 校: 河南工业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大豆水化油脚 溶血磷脂 酶法改性 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分类号: TQ645.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在水相体系中,探讨磷脂酶A1对大豆浓缩磷脂、大豆水化油脚及粉末大豆磷脂进行水解的可行性。根据酶解磷脂定量生成脂肪酸的原理,通过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别确定磷脂及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计算磷脂平均分子量,以酸价来衡量水解程度,利用红外光谱进行溶血磷脂结构表征。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利用磷脂酶A1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水解制备溶血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温度、时间、加酶量、底物浓度对磷脂水解的影响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5h,加酶量200U·g-1,底物浓度50%。在此条件下产品酸价升高83.64mgKOH·g-1,反应水解率为111.8%,说明磷脂Sn-1位脂肪酸被完全水解后,部分Sn-2位脂肪酸发生酰基转移继续被水解,水解后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6.16%。以大豆水化油脚为原料,直接加入磷脂酶A1对大豆水化油脚进行水解制备溶血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温度、时间、加酶量对磷脂水解的影响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7h,加酶量290U·g-1。在此条件下产品酸价升高92.56mgKOH·g-1,反应水解率为118.4%,水解后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19.29%。以大豆水化油脚为原料,在超临界CO2体系中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加酶量对水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0Mpa,时间4h,加酶量200U·g-1,温度60℃。在此条件下产品酸价增至93.96mgKOH·g-1,反应水解率为119.8%,水解后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21.85%。以粉末大豆磷脂为原料,利用磷脂酶A1对粉末大豆磷脂进行酶改性制备溶血磷脂。考察了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时间,温度,转速对水解的影响范围,并通过响应面试验法优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63.8%,温度59℃,时间8.49h,加酶量196U·g-1,转速554r/min。在此条件下产品酸价升高75.36mgKOH·g-1,反应水解率为102.1%,水解后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18.18%。对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通过三次薄层分离纯化,液相色谱测得产品纯度为80%,并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对其进行表征,推断该物质为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脂肪酸组成为十二碳脂肪酸、十四碳脂肪酸、十六碳脂肪酸等。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前言 11-15 1.1 磷脂的酶改性 11-14 1.1.1 非水相反应体系中磷脂酶改性 11-12 1.1.2 水相反应体系中磷脂酶改性 12-14 1.2 存在问题 14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1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5-22 2.1 试验材料 15 2.2 主要试剂 15 2.3 主要仪器 15-16 2.4 试验方法 16-22 2.4.1 常规指标分析 16 2.4.2 磷脂各组分含量的薄层测定 16-18 2.4.3 磷脂各组分的含量测定~([37]) 18 2.4.4 磷脂侧链脂肪酸组成测定~([38]) 18-20 2.4.5 磷脂酶活力的测定方法~([39]) 20 2.4.6 磷脂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20-21 2.4.7 水解率计算 21-22 第三章 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1改性大豆浓缩磷脂研究 22-33 3.1 概述 22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3.2.1 试验原料 22 3.2.2 酶活力测定 22 3.2.3 酶解反应机理~([42]) 22 3.3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反应体系的选择 22-23 3.4 大豆浓缩磷脂的酶解步骤 23 3.5 结果与讨论 23-31 3.5.1 原料大豆浓缩磷脂的分析 23-24 3.5.1.1 常规分析 23 3.5.1.2 薄层分析 23-24 3.5.1.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4 3.5.2 大豆浓缩磷脂催化酶解反应体系的确定 24-26 3.5.2.1 浓缩磷脂直接酶解对比试验 24-25 3.5.2.2 反应体系的选择 25-26 3.5.3 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_1 催化浓缩磷脂水解的单因素试验 26-28 3.5.3.1 加酶量的影响 26 3.5.3.2 温度的影响 26-27 3.5.3.3 底物浓度的影响 27-28 3.5.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28 3.5.4 正交试验对水解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28-29 3.5.5 验证试验 29 3.5.6 酶解产物分析 29-31 3.5.6.1 脂肪酸分析 29-31 3.5.6.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1 3.6 本章小结 31-33 第四章 水相体系中大豆水化油脚磷脂酶A_1改性研究 33-43 4.1 概述 33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3 4.2.1 试验原料 33 4.2.2 酶活力测定 33 4.2.3 酶解反应机理 33 4.3 大豆水化油脚的水解步骤 33-34 4.4 结果与讨论 34-37 4.4.1 常规指标分析 34 4.4.1.1 原料大豆水化油脚的理化指标 34 4.4.1.2 薄层分析 34 4.4.2 磷脂酶A_1 催化大豆水化油脚水解的单因素试验 34-36 4.4.2.1 反应时间的影响 35 4.4.2.2 加酶量的影响 35-36 4.4.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6 4.4.3 大豆油脚磷脂酶A_1水解最佳水解工艺条件的确定 36-37 4.4.3.1 正交试验及水解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36-37 4.4.3.2 验证试验 37 4.5 酶解前后磷脂成分分析 37-42 4.5.1 磷脂脂肪酸分析 37-39 4.5.1.1 原料大豆水化油脚脂肪酸分析 37-38 4.5.1.2 大豆水化油脚酶解产物脂肪酸分析 38-39 4.5.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9-41 4.5.2.1 原料大豆水化油脚磷脂分析 39 4.5.2.2 大豆水化油脚酶解产物磷脂分析 39-41 4.5.3 红外分析 41-42 4.6 本章小结 42-43 第五章 超临界C0_2体系中大豆油脚的磷脂酶A1改性研究 43-50 5.1 概述 43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3 5.2.1 试验原料和仪器 43 5.2.2 酶活力测定 43 5.3 试验方法 43 5.4 结果与讨论 43-47 5.4.1 原料大豆水化油脚常规分析 43 5.4.2 酶在超临界条件下的活力测定 43-44 5.4.3 单因素试验 44-46 5.4.3.1 压力的影响 44 5.4.3.2 温度的影响 44-45 5.4.3.3 加酶量的影响 45-46 5.4.3.4 时间的影响 46 5.4.4 正交试验及水解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46-47 5.4.5 验证试验 47 5.5 酶解前后磷脂成分分析 47-49 5.5.1 脂肪酸分析 47-48 5.5.1.1 原料大豆水化油脚脂肪酸分析 47 5.5.1.2 超临界大豆油脚酶解产物脂肪酸分析 47-48 5.5.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48-49 5.5.2.1 原料大豆水化油脚磷脂分析 48 5.5.2.2 大豆水化油脚酶解产物磷脂分析 48-49 5.6 本章小结 49-50 第六章 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_1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研究 50-75 6.1 引言 50 6.2 试验材料及机理 50 6.2.1 试验材料 50 6.2.2 酶活力测定 50 6.3 粉末大豆磷脂的水解步骤 50 6.4 结果与讨论 50-73 6.4.1 原料粉末磷脂的常规分析 50-51 6.4.2 薄层分析 51 6.4.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51-52 6.4.4 脂肪酸分析 52 6.4.5 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_1 催化粉末大豆磷脂水解的单因素试验 52-55 6.4.5.1 反应温度对酶水解的影响 52-53 6.4.5.2 加酶量对酶水解的影响 53-54 6.4.5.3 反应时间对酶水解的影响 54 6.4.5.4 底物浓度对酶水解的影响 54-55 6.4.5.5 搅拌速度对酶水解的影响 55 6.4.6 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1催化粉末大豆磷脂水解最佳水解工艺条件的确定 55-65 6.4.6.1 响应面试验的设计 56 6.4.6.2 响应面试验结果 56-57 6.4.6.3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57-58 6.4.6.4 各影响因子对响应值影响的残差分布 58-59 6.4.6.5 响应面试验中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图 59-65 6.4.7 验证试验 65-66 6.4.8 酶解产物分析 66-68 6.4.8.1 脂肪酸分析 66 6.4.8.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66-67 6.4.8.3 红外谱图分析 67-68 6.4.9 N-acyl-PE 的分离和表征 68-73 6.4.9.1 样品的分离制备 68-71 6.4.9.2 质谱分析 71-72 6.4.9.3 气相色谱分析 72-73 6.4.9.4 红外光谱分析 73 6.5 本章小结 73-75 第七章 结论 75-76 参考文献 76-81 致谢 81-82 个人简历 82
|
相似论文
- 甘蓝型油菜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S565.4
- 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R965
- 乙肝病毒性肝硬化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R512.62
- 棉籽粕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Q936.2
- 大米蛋白的提取与改性研究,TS210.1
- 米渣中蛋白质的有效提取及其改性的研究,TS201.21
- LPA、ox-LDL与急性脑梗死类型及其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R743.3
- 溶血磷脂酰胆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信号通路,Q2
- 二甲双胍对大鼠NAFLD的作用及对肝细胞脂性凋亡PLA2/LPC通路的影响,R965
- 磷脂酶A_1水解大豆磷脂及其产物溶血磷脂的应用研究,TS201.2
-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水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R743.3
- S1P、LPA引起保存期间血小板功能改变的初步研究,R457.1
- 溶血磷脂酸对人卵巢癌细胞P120catenin表达的影响,R737.31
- 溶血磷脂酸对移植肾血栓形成的预警作用的临床研究,R699
- PLA_2/LPC途径在肝细胞脂性凋亡中的机制研究,R329
- 补肾法、疏肝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障碍模型小鼠子宫LPAR-3及Galectin-3影响的比较研究,R285
- 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在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研究,R329
- 缺血缺氧状态下溶血磷脂酸对豚鼠心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R363
- 溶血磷脂酸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7蛋白表达的影响,R739.4
- 活血化瘀方对溶血磷脂酸诱导VSMCs增殖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油脂和蜡的化学加工工业、肥皂工业 > 油脂工业产品及副产品 > 副产品加工及利用 > 磷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