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洞庭湖底泥中磷的释放特性及其原位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作 者: 杨静
导 师: 谭万春;孙士权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东洞庭湖 底泥  磷形态 磷释放 原位控制技术
分类号: X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洞庭湖水源的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其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行为是揭示富营养化机理的重要一环,将为东洞庭湖的治理与管理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同时,湖泊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对其相关技术及机理缺少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至今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东洞庭湖底泥为研究对象,依托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东洞庭湖水体污染物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分布研究(2008SS06)”和“东洞庭湖沉积物污染特性及静态释放规律研究(2008SS05)”项目,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含水率)下底泥磷在底泥-间隙水界面释放的规律、不同影响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和水动力)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释放的原位控制技术(曝气供氧、沸石覆盖和硝酸钙原位处理等)在不同环境下的控制上覆水磷浓度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助于底泥磷向间隙水释放,其释放强度顺序为:碱性(pH9)>酸性(pH5)>中性(pH7)。系统pH值升高可加速Fe-P和有机磷的释放,pH值降低有利于Ca-P释放;2)温度越高,底泥磷释放越快。温度由5℃升至25℃时,间隙水磷浓度可增加2倍。同时温度升高底泥各形态磷迁移转化速率加快,尤其是底泥有机磷的释放最为显著;3)低含水率可使底泥磷释放速率减缓,但可提高间隙水磷浓度。含水率由70%降低到50%时,间隙水磷浓度增加了1.36倍,但释放速率降低了1.7倍。(2)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水体的环境pH值为7时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量最小,降低或升高pH值均使磷的释放量增加。2)水体的环境温度越高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就越大。温度由5℃升至25℃时,上覆水磷浓度增加了1.7倍;3)溶解氧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最为显著。水体在厌氧环境下磷的释放量是好氧条件下的5.56倍。4)扰动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仅是有限的短期效应,当表层底泥以及悬浮物受扰动向水体释放TP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进入一种释放“枯竭”状态。(3)原位控制及其对底泥磷形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厌氧时,控制水中磷浓度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未处理;好氧时: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扰动时: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2)沸石覆盖和曝气供氧对底泥固磷效果较好,底泥总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0.5%和19.6%,而硝酸钙原位处理使土壤磷向生物相转化,使内源磷具有较高的再释放风险;3)沸石覆盖和曝气供氧主要对表层底泥(1~2cm)各形态磷产生影响,而硝酸钙原位处理对底层(≥5cm)底泥磷形态迁移转化都会产生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2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4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20
    1.2.1 沉积物中的释放研究  14-15
    1.2.2 沉积物中磷形态研究  15-17
    1.2.3 底泥原位控制技术研究  17-20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路线  20-22
    1.3.1 研究内容  20-21
    1.3.2 研究路线  21-22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32
  2.1 试验材料  22-25
    2.1.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
    2.1.2 试验底泥  22-23
    2.1.3 试验用水  23
    2.1.4 天然沸石  23
    2.1.5 试验仪器  23-24
    2.1.6 主要化学药剂  24-25
    2.1.7 模拟试验装置  25
  2.2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25-27
    2.2.1 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25
    2.2.2 底泥分析项目及方法  25-27
  2.3 试验过程及方法  27-31
    2.3.1 水土比的确定  27-28
    2.3.2 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规律试验  28
    2.3.3 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规律试验  28-30
    2.3.4 底泥磷释放原位控制试验  30-31
    2.3.5 原位控制技术对底泥磷形态影响试验  31
  2.4 样品底泥磷污染分析  31
  2.5 本章小结  31-32
第三章 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规律研究  32-39
  3.1 环境因子对底泥中磷形态影响  32-35
    3.1.1 温度对底泥磷形态的影响  32-33
    3.1.2 pH 值对底泥磷形态的影响  33-35
    3.1.3 含水率对底泥磷形态影响  35
  3.2 环境因子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  35-38
    3.2.1 温度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影响  35-36
    3.2.2 pH 值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36-37
    3.2.3 含水率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37-38
  3.3 本章小结  38-39
第四章 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规律研究  39-43
  4.1 pH 值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39-40
  4.2 温度对底泥-上覆水磷释放影响  40-41
  4.3 溶解氧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41
  4.4 扰动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41-42
  4.5 本章小结  42-43
第五章 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原位控制技术研究  43-50
  5.1 原位控制技术对水质的影响  43-45
  5.2 静态条件下原位控制技术控制磷释放的效果  45-47
    5.2.1 曝气供氧对上覆水磷浓度的影响  45
    5.2.2 沸石覆盖对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影响  45-46
    5.2.3 硝酸钙原位处理对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影响  46-47
  5.3 水动力下各原位控制技术控制上覆水磷浓度的效果  47-48
  5.4 本章小结  48-50
第六章 原位控制对底泥磷形态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50-56
  6.1 沉积物样品对比照片  50-51
  6.2 底泥原位控制对底泥总磷和间隙水总磷含量的影响  51
  6.3 原位控制对底泥磷形态的影响  51-55
    6.3.1 底泥原位控制对底泥交换性磷的影响  51-52
    6.3.2 底泥原位控制对铁结合性磷的影响  52-53
    6.3.3 底泥原位控制对钙结合性磷的影响  53-54
    6.3.4 底泥原位控制对底泥有机磷的影响  54-55
  6.4 本章小结  55-56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56-58
  7.1 结论  56-57
  7.2 建议  57-58
参考文献  58-65
致谢  65-66
附录: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66

相似论文

  1.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TP3
  2. 五氧化二磷与复合氨化缩合剂制备聚磷酸铵,TQ314.248
  3. 磷石膏还原制硫化钙工艺的优化及研究,X786
  4.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5.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6.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7.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8.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9. 磷石膏中微量组分对水泥熟料烧制及性能的影响,TQ177.3
  10. 洱源农村畜禽粪便氮磷流失规律及控制方案研究,X712
  11. 烟杆基活性炭制备及对低浓度磷化氢吸附净化研究,X712
  12. 滇池底泥热解及产物研究,X131.2
  13.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14.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15.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16.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17.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18.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1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20. 番茄磷转运蛋白基因LePT1和LePT2在水稻中的功能鉴定,S511
  21.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湖泊、水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