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洞庭湖底泥中磷的释放特性及其原位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作 者: 杨静
导 师: 谭万春;孙士权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东洞庭湖 底泥 磷 磷形态 磷释放 原位控制技术
分类号: X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洞庭湖水源的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其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行为是揭示富营养化机理的重要一环,将为东洞庭湖的治理与管理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同时,湖泊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对其相关技术及机理缺少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至今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东洞庭湖底泥为研究对象,依托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东洞庭湖水体污染物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分布研究(2008SS06)”和“东洞庭湖沉积物污染特性及静态释放规律研究(2008SS05)”项目,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含水率)下底泥磷在底泥-间隙水界面释放的规律、不同影响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和水动力)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释放的原位控制技术(曝气供氧、沸石覆盖和硝酸钙原位处理等)在不同环境下的控制上覆水磷浓度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助于底泥磷向间隙水释放,其释放强度顺序为:碱性(pH9)>酸性(pH5)>中性(pH7)。系统pH值升高可加速Fe-P和有机磷的释放,pH值降低有利于Ca-P释放;2)温度越高,底泥磷释放越快。温度由5℃升至25℃时,间隙水磷浓度可增加2倍。同时温度升高底泥各形态磷迁移转化速率加快,尤其是底泥有机磷的释放最为显著;3)低含水率可使底泥磷释放速率减缓,但可提高间隙水磷浓度。含水率由70%降低到50%时,间隙水磷浓度增加了1.36倍,但释放速率降低了1.7倍。(2)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水体的环境pH值为7时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量最小,降低或升高pH值均使磷的释放量增加。2)水体的环境温度越高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就越大。温度由5℃升至25℃时,上覆水磷浓度增加了1.7倍;3)溶解氧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最为显著。水体在厌氧环境下磷的释放量是好氧条件下的5.56倍。4)扰动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仅是有限的短期效应,当表层底泥以及悬浮物受扰动向水体释放TP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进入一种释放“枯竭”状态。(3)原位控制及其对底泥磷形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厌氧时,控制水中磷浓度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未处理;好氧时: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扰动时: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2)沸石覆盖和曝气供氧对底泥固磷效果较好,底泥总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0.5%和19.6%,而硝酸钙原位处理使土壤磷向生物相转化,使内源磷具有较高的再释放风险;3)沸石覆盖和曝气供氧主要对表层底泥(1~2cm)各形态磷产生影响,而硝酸钙原位处理对底层(≥5cm)底泥磷形态迁移转化都会产生影响。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2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4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20 1.2.1 沉积物中磷的释放研究 14-15 1.2.2 沉积物中磷形态研究 15-17 1.2.3 底泥原位控制技术研究 17-20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路线 20-22 1.3.1 研究内容 20-21 1.3.2 研究路线 21-22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32 2.1 试验材料 22-25 2.1.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 2.1.2 试验底泥 22-23 2.1.3 试验用水 23 2.1.4 天然沸石 23 2.1.5 试验仪器 23-24 2.1.6 主要化学药剂 24-25 2.1.7 模拟试验装置 25 2.2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25-27 2.2.1 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25 2.2.2 底泥分析项目及方法 25-27 2.3 试验过程及方法 27-31 2.3.1 水土比的确定 27-28 2.3.2 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规律试验 28 2.3.3 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规律试验 28-30 2.3.4 底泥磷释放原位控制试验 30-31 2.3.5 原位控制技术对底泥磷形态影响试验 31 2.4 样品底泥磷污染分析 31 2.5 本章小结 31-32 第三章 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规律研究 32-39 3.1 环境因子对底泥中磷形态影响 32-35 3.1.1 温度对底泥磷形态的影响 32-33 3.1.2 pH 值对底泥磷形态的影响 33-35 3.1.3 含水率对底泥磷形态影响 35 3.2 环境因子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的释放影响 35-38 3.2.1 温度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影响 35-36 3.2.2 pH 值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36-37 3.2.3 含水率对底泥-间隙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37-38 3.3 本章小结 38-39 第四章 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规律研究 39-43 4.1 pH 值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39-40 4.2 温度对底泥-上覆水磷释放影响 40-41 4.3 溶解氧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41 4.4 扰动对底泥-上覆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 41-42 4.5 本章小结 42-43 第五章 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原位控制技术研究 43-50 5.1 原位控制技术对水质的影响 43-45 5.2 静态条件下原位控制技术控制磷释放的效果 45-47 5.2.1 曝气供氧对上覆水磷浓度的影响 45 5.2.2 沸石覆盖对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影响 45-46 5.2.3 硝酸钙原位处理对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影响 46-47 5.3 水动力下各原位控制技术控制上覆水磷浓度的效果 47-48 5.4 本章小结 48-50 第六章 原位控制对底泥磷形态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50-56 6.1 沉积物样品对比照片 50-51 6.2 底泥原位控制对底泥总磷和间隙水总磷含量的影响 51 6.3 原位控制对底泥磷形态的影响 51-55 6.3.1 底泥原位控制对底泥交换性磷的影响 51-52 6.3.2 底泥原位控制对铁结合性磷的影响 52-53 6.3.3 底泥原位控制对钙结合性磷的影响 53-54 6.3.4 底泥原位控制对底泥有机磷的影响 54-55 6.4 本章小结 55-56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56-58 7.1 结论 56-57 7.2 建议 57-58 参考文献 58-65 致谢 65-66 附录: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66
|
相似论文
-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TP3
- 五氧化二磷与复合氨化缩合剂制备聚磷酸铵,TQ314.248
- 磷石膏还原制硫化钙工艺的优化及研究,X786
-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 磷石膏中微量组分对水泥熟料烧制及性能的影响,TQ177.3
- 洱源农村畜禽粪便氮磷流失规律及控制方案研究,X712
- 烟杆基活性炭制备及对低浓度磷化氢吸附净化研究,X712
- 滇池底泥热解及产物研究,X131.2
-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 番茄磷转运蛋白基因LePT1和LePT2在水稻中的功能鉴定,S511
-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湖泊、水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