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研究

作 者: 刘跃萍
导 师: 杜靖川
学 校: 云南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山东半岛城市群 区域旅游合作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山东省政府提出在半岛城市群的基础上打造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以便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从而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不仅便于半岛城市群区域内人们的近距离旅游,而且还能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区域外客源流入,实现共赢的目的。但是,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旅游业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于加快旅游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把空间经济学研究一般产业空间结构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研究中来,以探索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分析的方法为重点,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空间分布现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发展的对策,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空间模式,优化半岛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科学安排半岛城市群的旅游交通空间,并提出一些保障措施,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旅游产业的科技支撑、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等等,希望能为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以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  8-12
    1.1.1 国内旅游业发展形势  8-9
    1.1.2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历史与现状  9-12
  1.2 主要研究内容  12
    1.2.1 研究重点  12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
  1.3 研究方法与意义  12-15
    1.3.1 研究意义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15
2 理论基础  15-30
  2.1 研究综述  15-22
    2.1.1 国外研究综述  15-18
    2.1.2 国内研究综述  18-21
    2.1.3 山东半岛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21-22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24
    2.2.1 区域  22
    2.2.2 区域旅游  22-23
    2.2.3 区域旅游合作  23-24
  2.3 空间经济学理论  24-26
    2.3.1 中心——外围理论  24
    2.3.2 城市层级体系演化理论  24-25
    2.3.3 产业集聚理论  25-26
  2.4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6-27
    2.4.1 增长极理论  26
    2.4.2 核心——边缘理论  26-27
  2.5 区位论  27-28
  2.6 博弈论  28-29
  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29-30
3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要素分析  30-37
  3.1 经济发展情况  30-31
  3.2 旅游资源分布  31-32
  3.3 交通分布状况  32-33
  3.4 旅游业发展情况  33-34
  3.5 旅游产品体系的空间结构  34-35
  3.6 旅游客源市场  35-37
4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空间分析  37-47
  4.1 旅游经济综合指数计算  37-39
  4.2 空间自相关分析  39-42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39-40
    4.2.2 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40-42
  4.3 旅游经济区域划分  42-47
    4.3.1 旅游经济区划分依据  42-43
    4.3.2 扩散中心——烟台、威海  43-44
    4.3.3 极化中心——青岛  44-45
    4.3.4 价值硅地——济南、淄博、东营、日照  45
    4.3.5 极化效应受害区——潍坊  45-47
5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对策  47-56
  5.1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空间模式构建  47-49
    5.1.1 以青岛为龙头的东部滨海旅游区  47-48
    5.1.2 以济南为核心的西部山水风情旅游区  48-49
  5.2 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  49-50
    5.2.1 打造一级旅游城市  49-50
    5.2.2 建设和完善二级旅游中心城市  50
    5.2.3 以县城为依托,建设三级旅游中心城市  50
  5.3 科学安排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交通空间  50-52
    5.3.1 高速公路  51
    5.3.2 航空和水路  51
    5.3.3 其他方面  51-52
  5.4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发展保障措施  52-56
    5.4.1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52-53
    5.4.2 完善基础设施  53-54
    5.4.3 强化旅游产业的科技支撑  54-55
    5.4.4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55-56
6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中国西部边疆资源型经济锁定与消解,F127
  2.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县域乡村创新发展动力与空间规划对策研究,TU982
  3.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与机制研究,F290
  4. 关于山西与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592.7
  5. 关于晋陕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F592.7
  6. 关于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F592.7
  7. 新形势下粤港合作的空间经济学分析,F127
  8.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机制及调控研究,F299.27
  9.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分析评价,X826
  10. 山东半岛城市群住宅价格变动的城市基础因素分析,F293.3
  11. 山东半岛城市群结构及发展动力研究,F299.27
  12. 基于“点—轴”理论的滇西北旅游区空间组织研究,F592.7
  13. 皖北旅游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592
  14. 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F592.3
  15.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F592.7
  16. 山东半岛城市群模型分析方法研究,F224
  17.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机制研究,F224
  18. 城市群形成动力机制研究,F299.2
  19. 区域宜居城市建设研究,F299.2
  20. 中国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