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移动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及性质分析

作 者: 姚军锋
导 师: 李兵;胡颖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机械电子工程
关键词: 移动并联机器人 机构综合 运动学 工作空间 螺旋理论
分类号: TP24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一直是机器人研究中的热点。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综合系统;但是现有的移动机器人通常是作为多功能运动载体,它的移动平台只是搭载体,没有姿态变化,搭载的机械手臂也难以完成大刚度支撑类作业。并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稳定,刚度大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工作空间却很小,使得很多时候并联机器人串联在移动平台上,跟移动机器人搭配使用。本文研究的移动并联机器人是一种新型机器人,它将并联机器人技术与移动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其结构特点是在现有并联机器人基础上去掉固定平台,而将每个分支在固定平台上的关节处安装平面电机或配置驱动滚轮;这种新型机器人与现有的移动机器人相比,结构更为简单,刚性和承载能力都更强;与并联机器人相比,由于去掉了固定平台,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操作灵活性也更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移动并联机器人机构进行机构综合创新设计和机构性质分析,得到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新机型,并为此类机器人的工程应用奠定关键技术基础。重点是对三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方案进行构型综合的系统研究,可以通过型综合数综合法、机构拓扑结构学理论以及螺旋理论来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基于ADAMS对典型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运动学仿真,确定机构的正确性。通过螺旋理论分析典型机构的奇异性,再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机构的工作空间,通过对典型机构的奇异性、运动学逆解分析和机构工作空间的比较,确定移动并联机器人的最终试验机构。最后通过对移动并联机器人进行误差建模,得到了误差模型方程,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输出误差的结果进行模拟,得到了移动并联机器人的输出误差分布的统计规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7
  1.1 课题来源  8
  1.2 课题研究背景  8-9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分析  9-16
    1.3.1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动态分析  9-11
    1.3.2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动态分析  11-12
    1.3.3 移动并联机器人的发展动态分析  12-16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7
第2章 三杆六自由度移动并联机构构型综合  17-24
  2.1 引言  17-18
  2.2 并联机构的符号记法  18-19
  2.3 机器人机构构型综合  19-23
  2.4 本章小结  23-24
第3章 典型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24-38
  3.1 螺旋理论介绍  24
  3.2 螺旋理论的一些基础概念  24-26
  3.3 典型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26-37
    3.3.1 -(P-P)-S-R-和-(R⊥P)-S-R~*-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26-27
    3.3.2 -(P-P)-R-S-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27-29
    3.3.3 -(R ⊥ P)-R~*-S-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29-30
    3.3.4 -(P-P)-U-U-和-(R⊥P)-U-U-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30-37
  3.4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典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8-53
  4.1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问题  38
  4.2 典型机构的运动学逆解  38-43
    4.2.1 -(P-P)-S-R-机构的运动学逆解  38-40
    4.2.2 -(R⊥P)-S-R~*-机构的运动学逆解  40-41
    4.2.3 -(P-P)-R-S-机构的运动学逆解  41-42
    4.2.4 -(R⊥P)-R~*-S-机构的运动学逆解  42-43
  4.3 典型机构的工作空间  43-52
    4.3.1 -(P-P)-S-R-和-(R⊥P)-S-R~*-机构的工作空间  43-46
    4.3.2 -(P-P)-R-S-和-(R⊥P)-R~*-S-机构的工作空间  46-49
    4.3.3 -P-P-U-U-机构的工作空间  49-52
  4.4 选定试验样机机构  52
  4.5 本章小结  52-53
第5章 选定机构的误差分析  53-61
  5.1 引言  53
  5.2 误差模型  53-58
    5.2.1 移动并联机器人的误差来源  53-54
    5.2.2 移动并联机器人误差建模  54-58
  5.3 误差模拟分析  58-60
  5.4 本章小结  60-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66-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2.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3.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4.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分段距离技术特征运动学分析,G821
  5. 可回收式水平海底管道连接器关键技术研究,TE973
  6.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4
  7. 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子午线轮胎成型鼓研究,TQ336.1
  8. 虚拟人运动仿真研究,R318.0
  9. 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4.2
  10. 在役化工容器壁面检测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研究,TP242
  11. 管道复杂焊缝扫查器的研究与设计,TG439.9
  12. 交叉杆型并联机床运动学及Kane动力学研究,TH113
  13. 一种基于三并联万向腕关节和二并联机构的混联机构的研究,TH112
  14. 教学用六足机器甲虫步态研究,TP242
  15. 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运动规划,TP242
  16.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P242
  17. 地毯簇绒机簇绒针传动机构动力学分析,TS106.76
  18. RFID标签封装设备贴装头设计与实现,TN405
  19. 基于学习的逆向运动学人体运动合成,TP391.41
  20. 基于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的焊缝实时跟踪控制,TG441
  21. 并联式六维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设计与研究,TH76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机器人技术 > 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