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动态发展变化特征研究

作 者: 尚丽坤
导 师: 雷强
学 校: 西安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艺术体操 运动员 教练员 发展变化
分类号: G8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对其重视的程度不断加强。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国家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艺术体操要进步,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因此,艺术体操队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艺术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弱势项目。因此,艺术体操队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艺术体操队伍培养的不足与不力,将严重地制约着我国艺术体操运动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一线、二线、三线人数比例不协调,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匮乏,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在逐年加剧;教练员人数少、学历较低、运动员与教练员数量比例相对不平衡。同时艺术体操发展的群众基础薄弱、场地缺乏、训练时间不合理、相关信息来源渠道不够及时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艺术体操队伍现有发展和未来持续发展。如何抓好艺术体操队伍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实现我国艺术体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本论文将用动态的视角,以2001—2008年期间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2001—2008年的一、二、三线的运动员、教练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探寻这一时期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旨在为艺术体操队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研究结果:1.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数量呈现出一线、三线下降,二线上升趋势,表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二线人数的上升并没有引起一线、二线人数的上升,反而一线、二线人数是在下降的。2.二线5.14%的贡献基础率与三线5.29%的贡献基础率,可以看出我国奥运会体操项目二线向一线、三线向二线输送运动员是基于后备人才队伍基础比较雄厚。3.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培养的主要地域是东部,培养数量与中西部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同时,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性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发展水平较高,中部一般,西部落后。4.我国艺术体操一、二、三线教练员与运动员数量相对平衡,二线教练员数量上升明显,一线教练员学历普遍高于二线和三线。5.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学历总体相对稳定,一、二、三线都是教练员大专学历的在下降,专科和本科在平稳上升,研究生学历变化不大。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前言  7-10
  1.1 问题的提出  7-8
  1.2 文献综述  8-10
    1.2.1 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研究综述  8
    1.2.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综述  8-9
    1.2.3 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研究综述  9
    1.2.4 艺术体操教练员的研究综述  9-10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0
  2.1 研究对象  10
  2.2 研究方法  10
    2.2.1 文献法  10
    2.2.2 访谈法  10
    2.2.3 数理统计法  10
    2.2.4 比较分析法  10
3 结果与分析  10-30
  3.1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队伍建设分析  10-23
    3.1.1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数量动态发展变化  10-14
    3.1.2 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队伍效率动态发展变化  14-16
    3.1.3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地域分布动态发展变化  16-23
  3.2 艺术体操教练员队伍建设分析  23-29
    3.2.1 我国一、二、三线艺术体操教练员数量的动态分析  23-24
    3.2.2 我国艺术体操一、二、三线运动员与教练员比例变化特征的分析  24-25
    3.2.3 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学历变化特征的分析  25-29
  3.3 加强艺术体操队伍建设  29-30
    3.3.1 运动员队伍建设对策  29
    3.3.2 教练员队伍建设对策  29-30
4 结论与建议  30-31
  4.1 结论  30
  4.2 建议  30-31
致谢  31-32
参考文献  32-3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5-36

相似论文

  1.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2.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3. 陕西省女子足球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43
  4.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5. 优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甲组)中级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选材模型的研究,G884
  6. 中国优秀冰壶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特征研究,G862.6
  7. 哈尔滨市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技术犯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861.1
  8. CUBS男子运动员特质自信心与投篮命中率相关研究,G841
  9. 江西省拳击运动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研究,G886.1
  10.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1.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12. 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对策研究,G845
  13. 间歇训练法在普通高校课余游泳训练队的应用研究,G861.1
  14.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5. 常州市城区有偿性羽毛球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现状的分析研究,G847
  16. 新奥运周期中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动作的发展,G832
  17. 冷战后日朝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831.3
  18.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水槽最大摄氧量能力测试的多参数模式探讨,R87
  19.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R87
  20. 电解质饮料对运动员水盐代谢影响的研究,R87
  21. 中药金匮肾气丸对散打运动员冬季体能与免疫的影响,R28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操运动 > 艺术体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