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

作 者: 柏彦飞
导 师: 符杰祥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鲁迅 文学 道德精神 “诚与爱”
分类号: I21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今多元价值相互激荡的现实、文化语境中,文学这个承载价值观念的载体也变得支离,分别传达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尽管文学的外在形态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式微化的趋势,但五四时期历史所赋予文学的使命及流贯其中的内在精神却始终筋连不曾发生断裂,那就是知识分子在文学中所试图构建的道德理想。历代知识分子无不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抒写着社会的良心和流灌一种道德血液,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总是将道德理想的建设或重建自觉的作为自身责任之担当。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五四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对道德理想的探索历程更加的苦难,他们对道德理想的建设更加的艰难与沉重。因此,闪现在他们文学世界中的道德光辉,更能让我们感知当时朴素灵魂的伟大之处,更能让我们感染知识分子对理想道德境地的坚持与奉献。回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道德个案,观照鲁迅的“诚与爱”的道德精神,以期呈现一代导师道德精神的原型,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也是本课题的开拓意义所在。本文考察和论述了“诚与爱”,亦即体现在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并且把这种道德精神看作鲁迅全部文学活动的根由与旨归。从文学发生,文学态度,文学实践三个层面对“诚与爱”的道德精神进行了阐释和论述。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诚与爱”——鲁迅文学的发生,并从个人体验、弱国子民的屈辱感、体现在鲁迅自身的真诚与仁爱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二部分,论述“诚与爱”——鲁迅的文学态度,并从文学的为人生,文学是余裕的,文学是无用的三个指向来谈鲁迅对待文学的态度是如何体现“诚与爱”的道德精神的;第三部分,论述了“诚与爱”——鲁迅的文学实践,通过“假面模式”“看客模式”这两个具化的实践来梳理阐述鲁迅在文学实践中是怎样映现他“诚与爱”的道德精神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10
1“诚与爱”:鲁迅文学发生  10-17
  1.1 个人体验  10-13
  1.2 弱国子民的民族屈辱感  13-14
  1.3 鲁迅本身的仁爱、悲悯和真诚  14-17
2“诚与爱”:鲁迅的文学态度  17-28
  2.1 为人生的观点  17-22
  2.2 余裕文学的提倡  22-24
  2.3 文学是无用的  24-28
3“诚与爱”:鲁迅的文学实践  28-37
  3.1 假面模式  28-32
    3.1.1 面子的伪善  29-30
    3.1.2 对“诚与爱”的提倡呼吁  30-32
  3.2 看客模式  32-37
    3.2.1 所揭示的真实  32-34
    3.2.2 悲剧对立  34-35
    3.2.3 复仇与反抗  35-37
结语  37-38
注释  38-41
参考文献  41-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3.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4.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5.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6.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7.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8.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9. 网络文学及其版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1
  10.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11.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12.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13.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4.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15. 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I206.6
  16.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7.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G633.3
  18.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19.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20. 幼儿师范学校中幼儿文学教学方法研究,I207.8-4
  21.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