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胜物而不伤—论视知空间与绘画空间的对应关系

作 者: 董文通
导 师: 韩宝生
学 校: 西安美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胜物而不伤 身体空间 绘画空间 空间秩序 存在真实
分类号: J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中国哲学《庄子》中“胜物而不伤”的哲学观点和西方现象学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对绘画的空间秩序建构予以分析研究。由绘画的空间建构主体——“身体空间”入手,围绕“真正伟大的绘画作品”如何建构为目标,通过对绘画空间秩序建构与现实空间秩序的对应关系出发展开论述。文章的前一部分阐述了“胜物而不伤”的理论渊源及概念解释。通过论述“胜物而不伤”实现的现实前提,简要论述它对于绘画,或者说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的指导意义。文章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身体空间的诸多属性,及其与现实空间的关系。之后详尽论述了“胜物而不伤”对绘画者视知空间体验的要求,指出在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存在真实的体验中,“清虚”是前提,“自守”是原则。最后阐述了“胜物而不伤”这一认知事物的体察原则,只有建立在主体身体属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文章第三部分论述了建构绘画空间秩序的要素,以及身体空间属性在实现绘画空间秩序建构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决定因素。同时阐明了“胜物而不伤”对绘画空间秩序建构的要求,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在绘画实践中,主体自身平衡意识的建构与错觉的参与同样是深化、诠释“胜物而不伤”意义的行为需要。文章最后一部分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实际可操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论证了“胜物而不伤”观点的现实意义。“胜物而不伤”是感知事物存在真实的有效途径,是感知自身真实意识的绝佳方式。在绘画建构过程中,通过对空间秩序的理解,实现了呈现事物真实存在与主体真实情感意识的完美平衡。既实现了事物本身的价值,又彰显了知觉主体存在的意义,同时把绘画的单纯表现的属性还给了绘画,使绘画回归自身。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轴线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TU986.2
  2. 空间的游戏——浅析大卫·霍克尼的绘画空间处理,J205
  3. 末日危机中寻求真实,I712
  4. 《一九八四》:极权统治下的身体和空间,I561
  5. 空间的遐想,J205
  6. 谈《野草在歌唱》中的殖民空间与被禁锢的身体,I561.074
  7. 中西传统绘画透视比较研究,J205
  8. 以格洛—庞蒂的身体性空间为基础理解知觉的现象学,B842.2
  9. 毛泽东时代天安门图像中的身体与空间,K27
  10. 影响中国当代油画空间形式表现的内在因素,J205
  11. 透视法发展时期的绘画空间与现代建筑空间的比较研究,TU204
  12. 空间的变迁,J201
  13. 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I207.25
  14. 论中西绘画的多维性“空间表现” 及其当代发展,J205
  15. 意象与假象,J204
  16. “空故纳万境”,J217
  17. 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设计手法研究,TU-024
  18. 树形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TU-0
  19. 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研究,TU-024
  20. 景观雕塑环境的空间秩序建构,J313.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