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H值的变化对2.5%次氯酸钠抗粪肠球菌效果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 者: 李慧
导 师: 黄辉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根管冲洗 次氯酸钠 粪肠球菌 pH值
分类号: R781.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抗菌性能是评价根管冲洗液的重要指标。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作为根管冲洗液已经使用了70多年,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根管冲洗液之一[1]。它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广谱抗菌剂,能有效杀灭包括细菌、噬菌体、原虫、真菌、孢子及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次氯酸钠溶液中含有NaOCl、NaC1、[O]、H2O、HOCl、NaOH、HCl、NaClO3等组分,其中次氯酸(HOCl)具有氯化作用和强氧化作用,是次氯酸钠溶液发挥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2]。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pH值的改变会引起溶液中次氯酸浓度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次氯酸钠溶液的抗菌效果。本论文主要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pH值变化对次氯酸钠溶液抗菌效果的影响。目的:1、建立体外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2、比较pH 12、pH 9、pH7.5、pH6 2.5%次氯酸钠溶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3、比较pH 12、pH 9、pH7.5、pH6 2.5%次氯酸钠溶液对粪肠球菌的直接抑菌效果。方法:1、选取40颗离体单根管前牙,沿釉牙骨质界截去牙冠后,用不锈钢K锉按标准法分别预备根管至30#,17% EDTA、2.5%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复合树脂封闭根尖孔。选取其中4个样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根管内壁牙本质小管口情况。其余36个实验样本高温高压灭菌。将粪肠球菌分别接种至根管内,隔日更换BHI液体培养基,细菌培养过程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测,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触酶试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生化鉴定,以确定无杂菌污染。至培养21天,随机选取4个样本,扫描电镜下观察粪肠球菌在根管内感染情况。将剩余32个样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分别采用新鲜配制pH12(A1组)、pH9(B1组)、pH7.5(C1组)、pH6(D1组)2.5%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各组冲洗前、冲洗后分别取样,置于CO2孵箱中37℃培养48h后进行菌落计数(CFU/ml)。2、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观察新鲜配制pH12(A2组)、pH9(B2组)、pH7.5(C2组)、pH6(D2组)2.5%次氯酸钠及生理盐水(E2组,对照组)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并测量其抑菌环直径的大小(mm)。结果:1、17%EDTA与2.5%次氯酸钠交替冲洗,可有效去除根管内的玷污层,大多数牙本质小管口敞开。2、37℃CO2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h后,所有实验样本的BHI液体培养基仍保持清亮,表明经121℃、15MPa、15min所有样本达到灭菌效果。3、根据所取样本菌落形态、革兰染色、触酶试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生化鉴定,确定实验样本未受杂菌污染,为粪肠球菌标准株(ATCC29212)单一感染。4、扫描电镜下见粪肠球菌在根管内壁形成生物膜,并已进入牙本质小管。经过21天培养后,建立了稳定的根管粪肠球菌感染模型。5、冲洗前,A1组(pH12)、B1组(pH9)、C1组(pH7.5)、D1组(pH6)根管内粪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冲洗后四组根管内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D1组下降最明显,与A1、B1、C1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1、B1、C1三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6、A2组(pH12)、B2组(pH9)、C2组(pH7.5)、D2组(pH6)纸片周围均可见一环形无菌带,E2组(生理盐水)纸片周围仍有细菌生长。A2、B2、C2、D2四组的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均大于E2组(P﹤0.05);A2、B2、C2三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D2组与A2组、B2组、C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体外可以成功建立稳定的根管内粪肠球菌感染模型。2、不论在BHI琼脂培养基还在体外根管内,2.5%次氯酸钠对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3、不同pH值2.5%次氯酸钠溶液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不同。4、随着溶液pH值降低,2.5%次氯酸钠溶液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逐渐增强,本实验四种pH值2.5%次氯酸钠中,pH为6时抗粪肠球菌效果最强。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1
第1章 引言  11-13
第2章 四种pH 值2.5%次氯酸钠对根管内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比较  13-25
  2.1 概述  13
  2.2 材料与方法  13-17
  2.3 结果  17-19
  2.4 讨论  19-25
第3章 四种pH 值2.5%次氯酸钠体外抑菌效果的比较  25-32
  3.1 概述  25
  3.2 材料与方法  25-27
  3.3 结果  27-28
  3.4 讨论  28-32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32-33
致谢  33-34
参考文献  34-37
附图  37-4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3-44
附带综述  44-52

相似论文

  1. 罗非鱼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4
  2.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3.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次氯酸钠溶液对其作用研究,R780.2
  4.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TB383.1
  5. 药剂法应用于二次供水安全消毒的研究,TU991.2
  6. 次氯酸钠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印染废水的研究,X791
  7. 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突发性污染的氧化消减技术研究,TU991.2
  8. 肌肽复合物对人体无氧运动能力及代谢的影响,R87
  9. 自制根管润滑剂和次氯酸钠冲洗根管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估,R781.05
  10. 连作对线辣椒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S641.3
  11. 鸡胸肉、腿肉混合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研究,TS251.1
  12. 生物分子三维荧光研究,O657.3
  13. 劣质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盐碱化的影响研究,S156.4
  14. 紫胶漂白技术改进及其热性质研究,S899.2
  15. 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X703
  16. 金银花醇提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作用的体外研究,R285.5
  17. 饲用粪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评价研究,R446.5
  18. UTI尿液pH值改变及对UPEC生长、毒力因子表达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691.3
  19. 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实验研究,R780.2
  20. 氮素形态对红松幼苗生长及氮同化酶活性的影响,S791.24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内科学 > 治疗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