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替普瑞酮对抗血小板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作 者: 尹泉
导 师: 王启仪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替普瑞酮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前列腺素 内皮素 血小板聚集率 机制
分类号: R9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水平探讨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对需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2)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的变化,明确替普瑞酮和泮托拉唑是否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具有影响。方法:105名符合入组标准、需接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人,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空白组不接受任何胃药治疗,其余两组分别接受替普瑞酮(50mg tid)和泮托拉唑(40mg qd)治疗30天。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脉血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值,留取大便标本测定大便潜血,治疗过程记录患者是否有心血管不良事件、消化道症状及出血事件发生。结果:共80名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空白组26人,替普瑞酮组30人,泮托拉唑组24人,其余25人因为自行停药换药、不能按时完成随访等原因被排除。(1)内皮素-1:空白组治疗前为102.34±17.00 ng/L,治疗后为103.19±17.21 ng/L,前后无显著差异(t=-0.287,P=0.777),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96.61±16.41 ng/L,治疗后为74.66±21.02 ng/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t=8.602,P<0.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103.86±25.84 ng/L,治疗后为99.18±24.01 ng/L,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1.178,P=0.251)。(2)6-酮-前列腺素F1α:空白组治疗前为40.88±17.18 ng/L,治疗后为39.42±17.02 ng/L,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0.383,P=0.705),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39.59±13.65 ng/L,治疗后为47.05±15.63 ng/L,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t=-3.268,P=0.003),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38.28±15.57 ng/L,治疗后为34.68±14.08 ng/L,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1.420,P=0.169)。(3)血栓素B2:空白组治疗前为106.50±28.67 ng/L,治疗后为102.23±26.55 ng/L,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0.934,P=0.359);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122.64±40.23 ng/L,治疗后为116.55±34.79 ng/L,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0.719,P=0.478);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113.81±46.43 ng/L,治疗后为104.85±40.75 ng/L,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1.465,P=0.157)。(4)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空白组治疗前为3.49±2.19,治疗后为3.97±1.93,无统计学差异(Z=0.185);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4.09±2.29,治疗后为3.06±0.96,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Z=0.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3.76±2.59,治疗后为4.15±1.60,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Z=0.612)( 5 )血小板聚集率-ADP :空白组(t=1.779,P=0.087)、替普瑞酮组(t=-0.891,P=0.380)、泮托拉唑组(t=0.933,P=0.361)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6)替普瑞酮组和泮托拉唑组的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反酸、烧心、上腹不适感、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48),三组患者4周后大便潜血均是阴性,均没有消化道出血或心血管事件发生,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1)替普瑞酮通过降低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患者的血内皮素-1水平,促进PGI2生成而保护胃粘膜,但不影响其血栓素A2水平;(2)泮托拉唑对该类患者的前列腺素和内皮素水平无影响,其保护胃粘膜的机制与该途径无关。(3)替普瑞酮可降低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对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有帮助作用。(4)替普瑞酮和泮托拉唑均不影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5)替普瑞酮和泮托拉唑均能显著降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消化道出血低危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短期(1个月)的消化道出血概率较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缩略语  9-11
前言  11-15
  1 研究背景  11-1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4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5
材料与方法  15-20
  1. 材料  15
  2. 方法  15-19
  3. 统计学方法  19-20
结果  20-24
  1. 空白组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  21
  2. 替普瑞酮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21
  3. 泮托拉唑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21-22
  4. 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变化  22
  5. 大便潜血、不良事件及消化道症状  22-24
分析与讨论  24-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1
综述  41-49
读书期间发表的论文  49-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5.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6.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7. 内皮素-1、胰岛素抵抗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743.3
  8.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9.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0.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1.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2.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3.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4.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5. 基于SOA的Portal定制系统的优化与实现,TP311.5
  16.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7.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8.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9.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20.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2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临床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