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臭氧和臭氧/过氧化氢—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引黄水库水试验研究

作 者: 刘勇
导 师: 贾瑞宝
学 校: 山东建筑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羟基自由基 臭氧/过氧化氢高级氧化 悬浮颗粒物
分类号: TU9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水源的污染不断加剧,引黄水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具有低浊、高藻、高有机污染的水质特征,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济南某水厂以鹊华水库水为水源,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原有处理工艺难以满足受污染水源水质变化的需求,加氯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可致癌物三卤甲烷类化合物(THMs),降低了饮用水水质安全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应用先进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来获得优质饮用水。本文分析了引黄水库水质特点,通过强化常规处理工艺、预氧化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及各种组合工艺的中试试验研究,考察了各种工艺对引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提出了最佳处理工艺参数,得出如下结论:(1)引黄水库原水受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原水中CODMn在2.34~4.69mg/L之间,平均值为3.41mg/L, UV254在0.030~0.059cm-1之间,平均值为0.046 cm-1,氨氮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109~0.422mg/L;原水水质呈现低浊度、有机污染和含藻类的特性,夏秋季高藻高浊度,冬季低温低浊的特点。原水中固体颗粒物分布表明,引黄水库原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中以粒径10μm以下的颗粒物为主,粒径为1~10μm的颗粒物,占到颗粒总数的99.5%以上。(2)微生物絮凝剂强化混凝工艺改善了絮凝效果,提高常规工艺去除效率,对浊度、色度、有机污染物、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都有明显提高。(3)臭氧预氧化、二氧化氯预氧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具有脱色、除藻和助凝作用,经预氧化处理后,降低了后续工艺负荷,提高了常规工艺对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并且改善了对CODMn、UV254和藻类的去除效果。(4)采用常规工艺结合O3-BAC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引黄水库原水中有机污染物,O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浊度物质有很好的去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出水的固体颗粒物,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达到99%以上。(5)针对微污染引黄水库水,“预03+常规处理+O3-BAC"深度工艺是理想的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以及微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保障饮用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6)在预O3+常规处理+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预臭氧和主臭氧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2mg/L和2mg/L。(7) O3/H2O2高级氧化工艺中,投加H2O2促进了臭氧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提高了系统的氧化能力,O3/H2O2高级氧化-BAC深度处理工艺处理效果明显优于O3-BAC处理工艺。针对引黄水库水水质特点,O3/H2O2高级氧化过程中,确定臭氧投加量为2mg/L,[H2O2]/[O3]的最佳摩尔比为0.5~0.75。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绪论  13-21
  1.1 研究背景  13-14
    1.1.1 我国饮用水水污染现状  13-14
    1.1.2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  14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5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5
    1.2.2 试验研究的可行性  15
    1.2.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
  1.3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5-21
    1.3.1 臭氧氧化技术  15-17
    1.3.2 活性炭吸附技术  17-18
    1.3.3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18
    1.3.4 O_3/H_2O_2高级氧化技术  18-21
第二章 试验设备与分析方法  21-26
  2.1 试验工艺流程  21
  2.2 中试试验装置  21-25
    2.2.1 预氧化接触氧化塔  22
    2.2.2 常规处理  22-23
    2.2.3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  23
    2.2.4 臭氧发生装置  23-25
  2.3 水质分析方法  25-26
第三章 强化常规混凝工艺  26-43
  3.1 原水水质概况  26-31
    3.1.1 原水水质指标  26-29
    3.1.2 原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分布  29-31
  3.2 常规处理工艺  31-36
    3.2.1 烧杯试验  31-32
    3.2.2 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32-33
    3.2.3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3-34
    3.2.4 对氨氮和叶绿素a去除效果  34-35
    3.2.5 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去除效果  35-36
  3.3 微生物絮凝剂强化混凝工艺  36-41
    3.3.1 作用机理  37
    3.3.2 烧杯试验  37-38
    3.3.3 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38-39
    3.3.4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9-40
    3.3.5 对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  40-41
  3.4 本章小结  41-43
第四章 预氧化+常规工艺  43-58
  4.1 试验方法  43
  4.2 臭氧预氧化+常规工艺  43-50
    4.2.1 臭氧预氧化对浊度的影响  43-44
    4.2.2 臭氧预氧化对色度的影响  44-45
    4.2.3 臭氧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影响  45-47
    4.2.4 臭氧预氧化对氨氮的影响  47-48
    4.2.5 臭氧预氧化对叶绿素a的影响  48
    4.2.6 其他之指标的测定  48-50
  4.3 二氧化氯预氧化+常规工艺  50-54
    4.3.1 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50-51
    4.3.2 二氧化氯预氧化对浊度和色度的影响  51-52
    4.3.3 二氧化氯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影响  52-53
    4.3.4 二氧化氯预氧化对叶绿素a的影响  53-54
  4.4 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工艺  54-57
    4.4.1 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浊度和色度的影响  54-55
    4.4.2 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影响  55-56
    4.4.3 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叶绿素a的影响  56-57
  4.5 本章小结  57-58
第五章 O_3-BAC深度处理工艺  58-72
  5.1 常规工艺+O_3-BAC  58-63
    5.1.1 主臭氧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58-59
    5.1.2 O_3-BAC对有机物的影响  59-61
    5.1.3 O_3-BAC对浊度的影响  61
    5.1.4 O_3-BAC对氨氮的影响  61-62
    5.1.5 O_3-BAC对叶绿素a的影响  62
    5.1.6 O_3-BAC对固体颗粒物的影响  62-63
  5.2 O_3-BAC与单独BAC的试验对比  63-65
  5.3 预O_3+常规工艺+O_3-BAC  65-70
    5.3.1 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65-66
    5.3.2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66-68
    5.3.3 对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  68-70
  5.4 本章小结  70-72
第六章 O_3/H_2O_2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  72-78
  6.1 O_3/H_2O_2高级氧化反应机理  72-73
  6.2 试验方法  73
    6.2.1 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投加顺序  73
    6.2.2 臭氧和过氧化氢投加量的确定  73
  6.3 O_3/H_2O_2摩尔比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73-75
    6.3.1 对有机物的去除影响  73-75
    6.3.2 对浊度的去除影响  75
  6.4 单独O_3和H_2O_2与O_3/H_2O_2高级氧化的比较  75-77
  6.5 本章小结  77-78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8-80
  7.1 结论  78-79
  7.2 建议  79-80
参考文献  80-84
后记  84-8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85

相似论文

  1.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2-MIB的研究,X703
  2. 负载铈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氯霉素研究,X703
  3.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4. 由方铅矿直接制备活性PbO粉体的新技术及基础研究,TQ134.33
  5.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6. 臭氧胁迫对大豆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S565.1
  7. O3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研究,X787
  8. 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R123.1
  9. 上海市机动车和涂料VOCs源成分谱及其大气反应活性研究,X51
  10. C60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O621.3
  11. 不同浓度医用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684.3
  12. EGSB-MBR-臭氧工艺处理竹制品废水研究,X798
  13. 臭氧消毒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TH771.4
  14. 气相沿面放电/活性炭纤维吸附联合处理双酚A废水的研究,X703
  15. 水处理中生物活性炭吸附性能及其数学模型研究,X703
  16. 硫自养反硝化结合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硝酸氮污染水的研究,X703
  17. 臭氧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溴酸的控制研究,R123.1
  18. 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对脂肪性肝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R575.5
  19. 过氧化氢定量释放及其与金属蛋白相互作用的SECM-SPR原位研究,R363
  20.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X703
  21. 紫外线去除难溶性甲硫醇试验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 > 净水工程(给水处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