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种林型下长鞭红景天和优势种的更新研究

作 者: 罗杰
导 师: 郑维列
学 校: 西藏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自然更新 长鞭红景天 优势种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西藏色季拉山的方枝柏纯林、急尖长苞冷杉纯林和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林型下长鞭红景天优势种的更新,了解长鞭红景天在不同林型下的更新情况以及各林型下优势种的更新特征,为长鞭红景天的科学保护和西藏色季拉山原始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方枝柏林群落、急尖长苞冷杉林群落和方枝柏冷杉群落三个群落下的长鞭红景天的种群扩张能力和群落内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的更新,揭示长鞭红景天的种群扩张对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更新的影响,论证其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长鞭红景天的更新情况,在阳坡生境更新良好。而在阴坡生境的林型下草本层中,长鞭红景天不是优势种,不能得到很好的更新。2.混交林中,方枝柏更新株数量极少,为衰退型种群,而急尖长苞冷杉更新株数量充足,表现出增长型种群的结构特征;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急尖长苞冷杉更新株数量充足,表现为增长型种群;方枝柏纯林中方枝柏更新株数量较充足,表现为稳定型种群。3.急尖长苞冷杉纯林内物种多样性低,由于急尖长苞冷杉的强大的优势,使其它的灌木逐渐减少和消亡,林分的结构逐渐趋于单一,杜鹃占据了除急尖长苞冷杉外的绝大多数的空间。4.色季拉山调查样地周围的植物从生物学特性分,主要以阳性物种为主。这些物种喜光性强,对光照有较大需求。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综述  10-18
  1.1 物种更新研究  10-11
  1.2 森林群落演替与更新  11-17
    1.2.1 植物群落概念  11-12
    1.2.2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12-13
    1.2.3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13
      1.2.3.1 多度  13
      1.2.3.2 盖度  13
      1.2.3.3 频度  13
      1.2.3.4 重要值  13
    1.2.4 植物群落的演替  13-14
      1.2.4.1 演替类型  14
      1.2.4.2 演替机制  14
      1.2.4.3 演替理论  14
    1.2.5 森林更新研究  14-17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18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8-21
  2.1 地理位置  18
  2.2 地质地貌  18
  2.3 土壤特征  18-19
  2.4 气候  19
  2.5 植被  19-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28
  3.1 实验设计  21-27
    3.1.1 样地设置  21-27
  3.2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7-28
    3.2.1 数量特征  27
    3.2.2 数据分析  27-28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28-42
  4.1 长鞭红景天在各林型下的更新  28-29
    4.1.1 鞭红景天更新株高的分布情况  28
    4.1.2 长鞭红景天更新地径的分布情况  28
    4.1.3 长鞭红景天更新株数量的分布情况  28-29
  4.2 方枝柏更新分析  29-33
    4.2.1 不同林型下方枝柏更新分析  29-30
      4.2.1.1 更新株的数量比较  29-30
      4.2.1.2 更新株的地径比较  30
      4.2.1.3 更新株的株高比较  30
    4.2.2 方枝柏更新株地径与株高的关系  30-31
    4.2.3 方枝柏更新株地径与株数的关系  31-32
      4.2.3.1 方枝柏纯林下的更新株地径与株数的关系  31-32
      4.2.3.2 混交林下更新株地径与株数的关系  32
    4.2.4 林缘与林下的更新比较  32-33
  4.3 急尖长苞冷杉更新分析  33-38
    4.3.1 不同林型下冷杉的更新  33
    4.3.2 更新情况结果分析  33-34
      4.3.2.1 更新株的数量情况  34
      4.3.2.2 更新株的株高状况  34
      4.3.2.3 更新株的地径状况  34
    4.3.3 更新株的地径与株高的关系  34-36
      4.3.3.1 混交林下冷杉更新株地径与株高的回归分析  34-35
      4.3.3.2 纯林下冷杉更新株地径与株高的回归分析  35-36
    4.3.4 冷杉更新株地径与株数的关系  36-38
      4.3.4.1 纯林下冷杉的更新株地径与株数的分布特征  36-37
      4.3.4.2 混交林林下冷杉的更新地径与株数的分布特征  37-38
    4.3.5 冷杉更新株的林缘与林下的比较  38
  4.4 各林型下草本层物种的更新情况  38-40
  4.5 各林型下乔灌物种的更新情况  40-42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42-43
  5.1 结论  42
  5.2 讨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胶州湾中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研究,S932.4
  2. 2007年春季和秋季北黄海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调查分析及两种微型硅藻的分离鉴定,Q179.1
  3. 安徽菜子湖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生态适应性研究,Q948
  4. 黄土高原三种优势种的耗水规律及抗旱性研究,Q945
  5. 南方半集约化养殖池塘微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研究,S931.3
  6. 朱砂叶螨优势种天敌昆虫的评价及其控害作用研究,S476
  7. 道路创面植被演替中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研究,Q948
  8. 山西霍山暖温带次生林植物功能型的划分,Q948
  9. 海拔高度和坡向对长鞭红景天生物量的影响,S567.239
  10. 花椒绵粉蚧及其天敌优势种的研究,S476
  11. 太白山红桦林自然更新障碍及种子萌发生理的研究,S792.15
  12. 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生殖生态学研究,Q948
  13. 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主要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比较研究,S718.4
  14.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长和演替的光照效应研究,Q948.8
  15. 劳伦斯诗歌中的救世思想,I561.072
  16. 烟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其防治技术研究,S451
  17. 洛阳市猪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和优势种致病性及治疗试验,S858.28
  18. 截污后武汉东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质量评价,X820.2
  19.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Q948.8
  20. 夏、冬季黄东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Q958.8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