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华北东、西板块的古元古代拼合

作 者: 汪晶
导 师: 吴元保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地球化学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华北中央造山带 锆石年代学 锆石微量元素 古元古代 板块拼合
分类号: P5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华北中央造山带是一条陆-陆碰撞造山带,由华北东部和西部两个陆块在古元古代碰撞形成,并沿华北中央造山带拼合形成华北克拉通的古老基底。然而,迄今为止,华北东、西陆块拼合的时代仍然没有得到精确的限定。因此我们在华北中央造山带北段的怀安地区,选择六块代表性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锆石微区微量元素的分析,其中包括五块高级变质岩样品和一块伟晶岩脉样品。TTG片麻岩样品和高压基性麻粒岩样品中原岩岩浆锆石核的分析点给出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2503±17和1964±38 Ma,应分别代表了TTG片麻岩和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两块变沉积岩样品中岩浆继承锆石核的分析点给出的年龄在2683±22到1964±13 Ma之间变化,表明变沉积岩原岩物质除少部分来源于华北克拉通的太古宙陆壳岩石,大部分来自于华北中央造山带。TTG片麻岩样品和两块变沉积岩样品中的变质锆石重稀土相对亏损,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呈现从中稀土到重稀土分异较小的稀土配分模式,并可见明显的Eu负异常,表明此类锆石应形成于与石榴石和长石共生的麻粒岩相变质阶段。高压基性麻粒岩样品和TTG片麻岩淡色体样品中,变质锆石重稀土含量也相对较低,从中稀土到重稀土没有明显分异,表明这些锆石也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下,但它们的Eu负异常较弱或无Eu负异常,可能与其寄主岩石的原岩组成有关。锆石Ti温度计显示所有这些变质锆石的形成温度在702到749℃之间,与区域内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温度相近。这些锆石的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约为1845 Ma,此年龄应代表了怀安杂岩中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时代的最佳估计值。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前人提出的华北东部、西部两个陆块在古元古代沿华北中央造山带发生碰撞拼合的模型。此外,在TTG片麻岩淡色体样品中,有部分变质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面状到扇状分带特征,U,Th含量和Th/U比值较高,REE含量高,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呈现从中稀土到重稀土逐步富集明显的变化趋势,表明这些锆石可能形成于折返过程中有大量石榴石分解和部分熔融发生的阶段,此类锆石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结果为1819±13 Ma,这可能代表了该地区退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结合前人已经发表的有关华北中央造山带高级变质岩中变质锆石的年龄数据分析,明显可见三个不同的年龄峰值,分别为1876±6,1849±2,和1814±4 Ma,这一发现表明在华北中央造山带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变质事件,或者存在至少三期不同的变质作用。此外,穿插高压基性麻粒岩叶理的伟晶岩脉样品中岩浆锆石分析点给出的年龄为1806±15 Ma,此年龄应代表了伟晶岩脉的侵位年龄,表明在怀安地区,华北东部、西部两个陆块的碰撞拼合至此时已经结束。

全文目录


作者简介  5-7
摘要  7-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前言  12-15
  §1.1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演化  12-13
    1.1.1 华北克拉通的演化历史及其研究意义  12
    1.1.2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的不同模型  12-13
  §1.2 华北东、西陆块古元古代拼合的时代约束  13-15
第二章 地质背景及样品特征  15-21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15-19
    2.1.1 华北克拉通的构造区划  15-16
    2.1.2 怀安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16-19
  §2.2 样品特征  19-21
第三章 分析方法  21-22
第四章 分析结果  22-39
  §4.1 变沉积岩样品08MQG22  22
  §4.2 变沉积岩样品08MQG23  22-25
  §4.3 高压基性麻粒岩样品08MQG26  25-26
  §4.4 TTG片麻岩淡色体样品08MQG28  26-27
  §4.5 TTG片麻岩样品08MQG30  27-28
  §4.6 伟晶岩脉样品08MQG29  28-39
第五章 讨论  39-43
  §5.1 原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39-40
  §5.2 华北东、西陆块古元古代拼合  40-43
第六章 结论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51

相似论文

  1. 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P542
  2. 中国东部部分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成因,P542.5
  3. 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挤压应力场演变过程,P542.2
  4. 华北克拉通主要变质核杂岩晚中生代花岗岩时代、成因类型对比及意义,P588.121
  5.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群的岩石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P597.3
  6. 中国东部承德盆地大北沟高Ti安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P511.4
  7. 辽西台里地区花岗质岩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597.3
  8. 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P315
  9. 太原西山煤田杜儿坪垒状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P618.11
  10. 华北克拉通西部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包体提供的信息,P588.145
  11. 辽西早白垩世四合屯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P594
  12. 西南天山巴雷公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P588.242
  13. 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带深部磁性结构研究,P318
  14. 山西吕梁山北段古元古代地层对比研究,P534.3
  15. 华夏地块前海西期地壳深熔作用,P597.3
  16. 冀东—辽西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壳演化,P597.3
  17.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演化—来自火成岩与深源捕虏体(晶)证据,P588.145
  18. 蚌埠隆起区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的制约,P588.121
  19. 五台山元古界滹沱群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研究,P597
  20. 内蒙宁城道虎沟火山岩的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P588.1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