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业化后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作 者: 钟雯
导 师: 杨建文
学 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专 业: 财政学
关键词: 工业化后期 生产性服务业
分类号: F7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加强的“服务化”,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高度成熟的服务经济形态,看到上海与纽约、东京之类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服务业发展速度与结构上的差距,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在工业化后期向发达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这促使我们去了解和分析工业化后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形成上述现象背后的重要原因和机制,从而为推进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并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步伐提供有益的见解和意见。本文行笔聚焦于三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大类产业本身的理论探讨;二是从制造经济出发,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经济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并试图展示工业化后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三是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其中,论文第一章是对生产性服务业已有文献的梳理,力图从产业特性、产业分类、产业成长动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几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总体、深入的把握。第二章从分工深化的角度分析了工业化后期,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服务经济形成的重要影响。第三章运用实证分析对当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四章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导言  7-9
  第一节 时代背景和选题意义  7-8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章节分布  8-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0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9-12
    一、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  9-10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10-12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化相关理论  12-15
    一、钱纳里的产业结构转变模型  12-14
    二、丹尼·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14-15
  第三节 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动因  15-16
  第四节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情况  16-18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16-17
    二、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17-18
  第五节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18-20
第二章 工业化后期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分析  20-28
  第一节 分工深化  20-22
    一、分工深化与产业结构变动  20-21
    二、生产服务外部化与服务业发展  21-22
  第二节 国际产业转移  22-24
    一、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国际产业转移回顾  23-24
    二、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24
  第三节 服务外包  24-28
    一、服务业转移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新潮流  24-25
    二、服务外包兴起成为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主趋势  25-28
第三章 当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以及趋势  28-37
  第一节 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增长的一般规律  28-30
    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规律  28-29
    二、服务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变化规律  29-30
  第二节 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规律  30-32
    一、服务业各部门增加值的变化  30-31
    二、服务业各部门就业结构的变化  31-32
  第三节 工业化后期服务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生产性服务业  32-37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中间需求型特征  33-34
    二、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日益增长  34-35
    三、生产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显现优势  35-37
第四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37-58
  第一节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  37-45
    一、总体发展状况  37-38
    二、部分重点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38-41
    三、影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41-43
    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上海城市经济的影响  43-45
  第二节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投入产出分析  45-52
    一、上海产业之间的消耗关系  45-48
    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因素与供给因素的分解  48-52
  第三节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政策建议  52-58
    一、集群发展  53-54
    二、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服务业管制框架及其政策  54-55
    三、增强产业融合,在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55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创新  55-56
    五、跳出上海,寻找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6-58
参考文献  58-61
后记  61-62

相似论文

  1. 国际生产性服务业承接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F224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F424;F224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F224
  4. 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224
  5.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127;F224
  6.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F719
  7.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F424
  8.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F424;F223
  9. 引进利用外资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F832.6
  10.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F127;F224
  1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F719
  12. 关于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F719
  13. 分工、生产性服务业与政府的作用,F719
  14. 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F427
  15.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F719
  16. 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F719
  17. 大连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研究,F719
  18. 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F719
  19.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空间问题研究,F719
  20.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联分析,F427;F224
  21. 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F71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内贸易经济 > 服务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