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时延的端系统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作 者: 邬叶舟
导 师: 鲁东明;邢卫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关键词: 拥塞控制 基于丢包的协议 基于时延的协议 带宽共享公平性
分类号: TP393.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互联网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计算机网络研究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互联网的应用之所以能快速的发展和稳定的运行,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互联网传输层的主流协议TCP在网络拥塞控制方面存在的周期性丢包、对高速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带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学术界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案。这些研究成果为实现网络的高吞吐率、低丢包率、短时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在对当前的拥塞控制机制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从事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本文首先引入了基于时延的端系统拥塞控制机制存在的拥塞预测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PERT作为一种基于时延的拥塞控制协议,通过在发送端模拟路由器端的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表现出了较同类协议更高的拥塞预测可靠性。(2)然后,本文通过研究PERT协议的算法思想,指出PERT因为基于时廷辅助拥塞控制,在与基于丢包的协议(如TCP)共存网络时会出现带宽共享公平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ERT改进的MPERT。基于对流的稳态吞吐率模型的分析,通过将标准的AIMD窗口调节算法中静态调节因子的动态化,使MPERT可以具有对网络环境的自适应能力。(3)最后,本文进行了大量的NS2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证明MPERT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与TCP共存时的公平性,还保留了PERT在同构网络中链路利用率高、时延短和丢包率低的优点,并且能够在高速网络中快速地占用剩余的带宽资源,在无线网络中提高对信道误码丢包的“鲁棒性”。本文主要解决了基于时延的拥塞控制协议与基于丢包的拥塞控制协议共存时的带宽共享公平性问题,并对高速网络和无线网络中的拥塞控制进行了探索,这对基于时延的拥塞控制协议未来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图目录  9-10
表目录  10-11
第1章 绪论  11-14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2-13
  1.3 本文的结构  13-14
第2章 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14-29
  2.1 基本概念  14-18
    2.1.1 网络拥塞和拥塞控制  14-15
    2.1.2 互联网的网络模型  15
    2.1.3 拥塞发生的原因  15-16
    2.1.4 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的难点  16-17
    2.1.5 拥塞控制的性能指标  17-18
  2.2 TCP拥塞控制机制  18-22
    2.2.1 TCP拥塞控制机制的发展历程  18-19
    2.2.2 经典TCP拥塞控制算法  19-21
    2.2.3 TCP拥塞控制的不足  21-22
  2.3 网络拥塞控制机制分类  22-28
    2.3.1 基于路由器和基于端系统的拥塞控制机制  22-26
    2.3.2 高速网络的拥塞控制机制  26-28
  2.4 本章小结  28-29
第3章 自适应的基于时延的拥塞控制机制  29-45
  3.1 基于时延的端系统拥塞控制机制的不足  29-31
  3.2 PERT  31-34
    3.2.1 PERT的概述  31-33
    3.2.2 PERT拥塞控制机制的不足  33-34
  3.3 MPERT—对PERT的改进  34-43
    3.3.1 吞吐率分析  34-37
    3.3.2 α参数的调节  37-38
    3.3.3 β参数的调节  38
    3.3.4 MPERT的速率模式  38-39
    3.3.5 MPERT算法描述  39-43
  3.4 MPERT实现中的几点说明  43-44
    3.4.1 丢包率p和提前响应率p’的计算方法和“过时”更新问题  43-44
    3.4.2 最大排队时延q_(max)的初始化问题  44
  3.5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实验仿真与分析  45-64
  4.1 异构网络中的性能分析  46-53
    4.1.1 流混合比例的变化  47-48
    4.1.2 在50-50混合比例下,流总数的变化  48-50
    4.1.3 在50-50混合比例下,瓶颈链路缓冲大小的变化  50-52
    4.1.4 与非响应流共存  52-53
  4.2 同构网络中的性能分析  53-59
    4.2.1 短时持续流(web流)的影响  53-55
    4.2.2 长时持续流(ftp流)的影响  55-56
    4.2.3 RTT的变化  56
    4.2.4 多瓶颈链路  56-57
    4.2.5 小缓冲区的影响  57-58
    4.2.6 多流汇聚时的收敛性能  58-59
  4.3 在高速网络中与无线网络中的性能分析  59-62
    4.3.1 在高速网络中  59-61
    4.3.2 对无线信道误码的鲁棒性  61-62
  4.4 路由器队列机制的影响  62-63
  4.5 本章小结  63-64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64-66
  5.1 本文总结  64
  5.2 工作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6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9

相似论文

  1. 宽带卫星网络中的TCP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TN927.2
  2. 流控制传送协议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TN915.04
  3. IP网络的QoS技术研究,TN915.09
  4. 基于总线环混合结构的可靠组播协议的研究,TP393.04
  5. 基于优化算法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研究,TP393.06
  6. 降低拥塞率和支持资源均衡利用的新型光网络研究,TN929.1
  7. 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稳定性研究,TP393.06
  8. 路由器中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TP393.05
  9. 基于XCP协议的拥塞控制算法研究,TP393.06
  10. 单芯片网络交换机的QoS设计与实现,TN915.05
  11. 基于网络拥塞控制的分布式交通控制系统及其计算机模拟,TP273
  12. 基于主动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算法研究,TP393.06
  13. 主动队列管理中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算法研究,TP393.06
  14. 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的研究,TP393.06
  15. 面向适应流与非适应流的网络层拥塞控制机制研究,TP393.06
  16. 基于中间节点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TP393.06
  17. 基于QoS路由模型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TP393.06
  18. 基于H.264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方法研究,TN919.8
  19. Ad Hoc网络TCP性能分析及改进研究,TN929.5
  20. 时滞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Hopf分岔研究,O193
  21. 基于Web的煤矿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P27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 一般性问题 > 计算机网络测试、运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