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南地区农民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机理研究

作 者: 池红
导 师: 傅新红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民工 流出地 新农村建设 影响机理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工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揭示农民工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农民工流动与流出地新农村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其目的在于借助人口迁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经济学理论,诠释农民工流动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机理,为国家探索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和加强农民工流出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宏观背景,在充分认识农民外出务工引起的巨大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地区农民工流出地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将农民外出务工产生的影响置于整个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内,从微观及宏观、经济与社会、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视角,先分析农民工流动与新农村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新农村建设的传导机理;然后综合运用人口迁移、人力资本、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分别探索农民工对流出地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影响机理,并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印证;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农民工通过在农村与城市间的流动,实现了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农村收入新的增长点,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一定的资金基础。3.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居民的影响,有利于流出地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已成为历史。4.农民工流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西南地区农村的教育环境,进而影响农村的教育水平。5.西南地区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有所提高,有助于流出地的民主管理建设。6.农民工给部分流出地农村带来了一些新农村建设的阻碍因素,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如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农民工就业途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综合素质;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回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制度歧视;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1 前言  11-2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
  1.2 基本概念和基本假定  12-16
    1.2.1 基本概念界定  12-14
    1.2.2 基本假定  14-16
  1.3 研究综述  16-20
    1.3.1 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入地的影响研究  16-17
    1.3.2 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研究  17-18
    1.3.3 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  18-20
    1.3.4 简要评述  20
  1.4 研究目的  20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  20-21
    1.5.1 研究思路  20-21
    1.5.2 研究内容  21
  1.6 数据来源  21
  1.7 研究方法  21
  1.8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1-22
2 理论基础  22-26
  2.1 人口迁移理论  22-24
    2.1.1 人口转移推拉理论  22
    2.1.2 二元经济理论  22-23
    2.1.3 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  23-24
  2.2 人力资本理论  24-25
  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25
  2.4 制度变迁理论  25-26
3 农民工流动与新农村建设  26-38
  3.1 农民工流动的历程回顾  26-28
  3.2 农民工流动的特征  28-32
    3.2.1 农民工流动的总体特征  28-29
    3.2.2 农民工流动的地域性  29-31
    3.2.3 农民工流动存在外部性  31-32
  3.3 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演变、内涵与意义  32-35
    3.3.1 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演变  32-33
    3.3.2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33-34
    3.3.3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34-35
  3.4 农民工流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传导机制  35-38
    3.4.1 农民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5-37
    3.4.2 农民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影响的传导机制  37-38
4 农民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内在机理  38-54
  4.1 农民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机理  38-40
    4.1.1 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影响  38-39
    4.1.2 对农业组织化程度的影响  39-40
    4.1.3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  40
  4.2 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民家庭生活的影响机理  40-48
    4.2.1 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  41-44
    4.2.2 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  44-47
    4.2.3 调查分析  47-48
  4.3 农民工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机理  48-50
    4.3.1 对居住条件的影响  48-49
    4.3.2 对流出地文化生活的影响  49-50
  4.4 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精神文明的影响机理  50-51
    4.4.1 对农村教育水平的影响机理  50
    4.4.2 对文明程度提升的影响机理  50-51
  4.5 农民工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影响机理  51-54
    4.5.1 对流出地基层民主建设的机理分析  51-52
    4.5.2 对流出地民主决策与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52-54
5 结论与建议  54-57
  5.1 结论  54-55
  5.2 政策建议  55-57
    5.2.1 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农民工就业途径  55
    5.2.2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综合素质  55-56
    5.2.3 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回流  56
    5.2.4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  56
    5.2.5 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制度歧视  56-57
    5.2.6 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57
6 研究展望  57-59
参考文献  59-62
致谢  62-63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3

相似论文

  1.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2.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3.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5.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6.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7.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8.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9.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0.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11.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12.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F276.44
  13. 现代科学技术与新农村建设研究,F320
  14. 农民工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F224
  15. 基于现代物流的云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研究,F259.27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F320
  17. 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成因及对策,F426.92
  18. 衡东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F121.23
  19. 泰安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S157
  20. 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探究,F249.26
  21. 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