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

作 者: 谌亮
导 师: 桂寿平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物流工程与管理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协同进化 物流能力 关联度
分类号: F25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1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两种趋势,处于国际市场中的经济体面临新的挑战——竞争已由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由众多企业、供应链之间竞争所共同构成的区域之间的竞争,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将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更好地运用物流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之一,必须使区域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力。目前,我国东部沿海逐步承接海外、西部内陆逐步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梯度转移,我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物流活动由此变得日益频繁,服务功能、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如何组织、控制和协调区域中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的仓储、运输、分拣等物流设备和资源的处理能力和对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能力,来达到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物流服务能力,已成为整个区域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物流的作用日益凸现。本文对区域物流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物流生态系统中各个成员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为怎样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区域物流协同的概念模型。阐述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和动因,分析区域物流协同的特征和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竞争的四种模式的内涵。第二,考察区域物流协同的协同对象——物流服务需求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结合协同学与生物种群理论来分析区域物流的协同模式,并深入研究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进化过程中,物流产业集群的动态平衡点的稳定性,探寻区域物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能力获取的协同进化模式。第三,针对区域物流协同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协同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的协同量化模型,并搜集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协同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关联度模型合理可行,对区域改善物流环境,提高系统物流能力,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3
  1.1 研究意义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0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16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6-19
    1.2.3 评述  19-20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0-21
    1.3.1 研究目标  20
    1.3.2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20-21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22
    1.4.1 研究方法  21-22
    1.4.2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2
  1.5 本章小结  22-23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3-30
  2.1 区域物流  23-24
    2.1.1 区域物流特征  23-24
  2.2 物流能力  24-25
    2.2.1 物流能力的定义  24-25
    2.2.2 物流能力的形成机制  25
  2.3 物流服务供应链  25-27
    2.3.1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  25-26
    2.3.2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  26-27
  2.4 协同理论  27-29
    2.4.1 协同学基本原理  27-29
    2.4.2 协同学研究的对象特征  29
  2.5 本章小结  29-30
第三章 区域物流的协同理论构建  30-36
  3.1 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和协同的动因  30-31
    3.1.1 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  30
    3.1.2 区域物流协同的动因  30-31
  3.2 区域物流协同特征  31-32
  3.3 区域内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竞争模式  32-35
  3.4 本章小结  35-36
第四章 区域物流协同机制分析  36-58
  4.1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捕食型协同进化模型  36-41
    4.1.1 模型的建立  36-38
    4.1.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38-41
  4.2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型协同进化模型  41-47
    4.2.1 模型的建立  41-43
    4.2.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43-47
  4.3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互利共生型协同进化模型  47-50
    4.3.1 模型的建立  47-48
    4.3.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48-50
  4.4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合作型协同进化模型  50-54
    4.4.1 模型的建立  51
    4.4.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51-54
  4.5 区域物流协同算例分析  54-56
  4.6 本章小结  56-58
第五章 协同环境下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灰关联分析  58-77
  5.1 协同环境下灰关联分析的指标体系  58-62
    5.1.1 评价的目标  58
    5.1.2 评价指标设定的原则  58-59
    5.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9-62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2-65
  5.3 协同环境下灰关联模型的构建  65-67
    5.3.1 确定评价指标集  65
    5.3.2 计算灰色关联度  65-67
  5.4 实证分析  67-76
  5.5 本章小结  76-77
结论  77-79
参考文献  79-83
附录1  83-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4-85
致谢  85

相似论文

  1.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2. 灰色系统理论及相关模型的分析比较,N941.5
  3. 新余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F832.2
  4. 基于强化学习的改进遗传算法研究,TP18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224
  6. 景观导向型产业空间分类开发的模式研究,F592;F224
  7. 区域物流用地规模预测研究,F301;F224
  8. 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F719
  9. 新闻阅读中关联度、知识背景和难易度对后见偏差的影响,B842
  10. 灰色理论在混凝土耐久性中的应用,TU375
  11.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F224
  12.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多机协同突防航迹规划方法研究,V249.1
  13. 基于资源需求分析的准时生产工厂物流优化研究,F426.471
  14. 并行与双系统协同差异进化算法及其应用,TP18
  15. 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U414
  16. 休闲旅游指标体系研究,F592.6
  17. 大型装备制造业供应商的评价选择研究,F274;F224
  18. 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研究,F259.27;F224
  19. 陕西省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F127;F224
  20. 智能优化算法及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TN92
  21. 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研究,F719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物资经济 > 物资经济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