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弱有效市场下的沪铜定价机制和神经网络定价模型研究

作 者: 林幽谷
导 师: 严法善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沪铜期货 定价机制 有效性检验 人工神经网络
分类号: F7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铜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工业原材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消费量也一直快速增长,这主要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经济复苏时,经济的启动往往依靠国家的基建规模的扩张,从而导致铜的需求猛增;在经济高涨的时期,消费迅猛增长,物价指数高昂,直接刺激着铜的需求。我国铜的下游产品的出口比重一般较大,我国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9%,电线电缆、消费类电子、电器、五金、轻工等,一直都是出口强项。随着下游产品出口的增加,将直接带动国内铜的消费。因此出口的增加,对铜的消费,特别是铜材的消费有一定的影响。铜在下游产业的应用大多以铜材的形式使用,近几年来,我国铜材的大量进口,直接抵消精铜的消费,使铜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铜材缺乏有效产能,又没有新增大型铜材项目,而只有极少量的中型铜材项目,因此,在未来几年内,铜材的产量难以迅速增加。这样,我国就需要直接大量地从国外进口铜材,从而对精铜消费有极大的影响。2008年国际铜消费量达到1810.9万吨,其中我国铜消费量为490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的27.1%,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铜消费大国,2009年1月至2月,我国铜表观消费量已达105.7万吨,而全球同期铜产量也仅为292.7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的36.11%,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铜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进一步全球化,我国铜的供给、消费与国际市场形成了一种越来越紧密的联动关系,但是,由于国内与国际市场上影响铜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复杂多变,铜价的剧烈波动在所难免,这种价格波动必然会给供给与消费者、生产与经营者的利益带来重大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走进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已成为铜供给与消费者、生产与经营者的必然选择。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期货市场将成为铜市场体系的核心,其价格发现、规避价格风险、风险投资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商品流通的基本功能将在我国铜的供给与消费,生产与经营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以沪铜期货市场定价机制和定价模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国内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对这个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并运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对沪铜期价的运行提出了可靠的模型和预测。因为只有在市场是非完全有效地条件下,我们所做的一切模型和预测才是可靠的,否则,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切市场上的信息,我们的努力也就不再有意义。通过游走模型和协整模型的双重检验,我们发现沪铜市场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仍没有成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沪铜期货只满足市场有效性的第一个条件,即与现货市场存在可协整关系,但不满足重要的协整方程的无偏估计条件和残差序列项的不相关条件,所以认为沪铜期货市场仍存在非有效成分因子。我们虽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沪铜期货价格定价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而本身并不具有因果的解释能力,运用神经网络来预测期铜的价格,即使有较高的准确率,也只能说明神经网络模型的自变量与期价有一定的关系存在,但并不表示模型的自变量就是影响期价的直接因素。自变量的选取,大多也是依赖人们的主观经验,并没有客观的唯一的标准,如果某个参数设置不当,模型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其预测的准确率很可能是不确定的或者有较大的波动的。所以,本文的工作也是初步的,涉及到应用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鉴于作者自身知识水平、能力及时间所限,无论是算法本身,还是算法的应用,都仍然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在实务上,我们仍只能把人工神经网络作为期铜价格预测方法中的一种,而不应是唯一的一种。仍然应该采用更广泛的方法和手段作为补充方法,提高和完善人工神经网络对沪铜期货的预测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1 引言  9-16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4
  1.3 文章的创新点  14
  1.4 研究思路  14-16
2 期货定价基本理论  16-26
  2.1 持有成本原理  16-17
  2.2 蛛网理论  17
  2.3 CAPM定价原理  17-19
  2.4 APT定价原理  19-20
  2.5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20-26
3 沪铜期货价格机制的有效性  26-40
  3.1 有效市场理论  26-27
  3.2 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  27-32
  3.3 沪铜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32-40
4 我国沪铜期价定价机制  40-53
  4.1 沪铜期货介绍  40-45
  4.2 沪铜期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45-50
  4.3 上海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50-53
5 沪铜期货定价模型和预测  53-62
  5.1 BP网络概述  53-54
  5.2 BP网络的算法  54-57
  5.3 BP建模  57-62
结论  62-63
附录1 沪铜期货连续50个交易日的预测价格  63-64
附录2 注释  64-65
参考文献  65-67
后记  67-68

相似论文

  1.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对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优化,TE667
  3.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4. 企业安全效益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F272;F224.5
  5. 酮类化合物的3D-QSPR研究,O641
  6. 神经元MOS管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TP183
  7. 基于神经网络盲均衡优化算法的研究,TN911.7
  8. 产品功能疲劳对客户资产的影响研究,F224
  9. 烟煤掺烧印尼煤的动力配煤模型研究,TK227.1
  10. 一种在深度结构中学习原型的分类方法,TP18
  11. 面向电力营销服务的客户身份自动识别系统设计,TP391.41
  12. 多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定价原理研究,F426.61
  13. 浆体管道输送系统的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F426.1
  14. 考虑光伏发电的短期负荷预测,TM715
  15. 直升机主减速器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技术研究,V267
  16. 基于DM642的红外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实现,TP391.41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母线保护中的应用,TP183
  18. 浙商企业经营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F279.27
  19. 基于RPROP人工神经网络对验证码识别的研究与实现,TP393.08
  20. 网格资源定价机制和交易策略研究,TP393.09
  21. 基于视觉特性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TP391.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 商品流通 > 期货贸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