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 者: 孔庆蕊
导 师: 孙虎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平利县 山地旅游 垂直地带性 旅游资源开发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愈加迫切,使得山地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山地区域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清爽的空气环境,使其具备了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先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景观景点不断增多,既为人们提供了旅游去处,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变大,并引起旅游相关人员的关注。因此,如何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影响着山地的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的分布与种类,进而影响了依附其上的各种旅游资源的分布;另一方面,山地垂直地带性影响着山地不同区域的环境脆弱性,从而影响着旅游开发的程度。具有足够海拔高度的山地,其垂直地带性的影响甚至远大于纬度地带性对它的影响。因此,进行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考虑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山地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其开发模式的研究与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平利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相对高差大,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宜人,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了西河漂流、千家坪森林公园等多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但是,在开发与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山地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对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着眼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对其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平利县内现有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垂直地带性对其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最后,基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研究区内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开发模式。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对垂直地带性、山地生态旅游等概念进行概述,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垂直地带性不仅直接影响了自然旅游景观的分布与开发,也间接影响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在山地区域进行旅游开发时,垂直地带性是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意义及技术路线对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第三部分,描述了研究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及发展现状等。第四部分,描述了山地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包括独立山体上的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以及区域内旅游资源分布的类垂直地带性格局;并对研究区内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进行了分析。第五章,进行了基于垂直地带性的山地旅游开发模式探讨,并针对研究区的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内的垂直地带性旅游开发。第六章,结论。本文依据垂直地带性对旅游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适于山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受天气、交通等原因,没有到交通不便或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本文利用R2V、MapInfo、AutoCAD等专业制图软件进行图件分析与制图。主要考虑垂直地带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在生态学原理的为主要理论指导下,进行平利中低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力求使旅游者在旅游中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1.2 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  11-13
  1.3 国内外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13-14
    1.3.1 国外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3
    1.3.2 国内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3-14
  1.4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6
    1.4.1 研究方法  14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16
第二章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6-20
  2.1 相关概念  16-17
    2.1.1 山地  16
    2.1.2 垂直地带性  16
    2.1.3 山地旅游  16-17
    2.1.4 生态旅游  17
  2.2 相关理论依据  17-20
    2.2.1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  17-18
    2.2.2 区位理论  18
    2.2.3 生态学理论  18
    2.2.4 环境伦理学  18-19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20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20-32
  3.1 地理位置与范围  20
  3.2 自然环境概况  20-23
    3.2.1 地质地貌  20-21
    3.2.2 气候条件  21
    3.2.3 生物资源  21-22
    3.2.4 水文条件  22
    3.2.5 矿产资源  22-23
  3.3 社会经济概况  23-24
    3.3.1 社会历史概况  23
    3.3.2 经济概况  23-24
  3.4 区位交通条件  24
  3.5 平利县旅游资源概况  24-28
    3.5.1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景观价值高  24-27
    3.5.2 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特色突出  27-28
  3.6 平利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28-32
第四章 山地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  32-42
  4.1 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  32-33
  4.2 人文景观的垂直地带性  33-34
  4.3 山地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  34-36
    4.3.1 独立山体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  34-35
    4.3.2 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  35-36
  4.4 平利县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  36-42
    4.4.1 平利县地形  36-37
    4.4.2 平利县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  37-38
    4.4.3 平利旅游资源的垂直分布  38-42
第五章 山地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开发  42-56
  5.1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42-44
    5.1.1 环境保护原则  42
    5.1.2 因地制宜、多层次开发原则  42-43
    5.1.3 注重特色、突出主题的原则  43
    5.1.4 产品开发的综合效益原则  43-44
    5.1.5 循序渐进原则  44
    5.1.6 社区、游客参与原则  44
  5.2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模式  44-46
    5.2.1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44-45
    5.2.2 地质地貌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45
    5.2.3 生态主题公园  45-46
    5.2.4 山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46
    5.2.5 山地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  46
    5.2.6 山地运动开发模式  46
  5.3 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开发  46-49
    5.3.1 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开发  47
    5.3.2 类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的旅游资源开发  47-49
  5.4 平利县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开发研究  49-53
    5.4.1 平利县旅游资源开发类型  49-51
    5.4.2 平利县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开发  51-53
  5.5 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措施  53-56
    5.5.1 旅游资源保护的一般措施  53-54
    5.5.2 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54-56
第六章 结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1
致谢  61-6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2-63

相似论文

  1. 项目融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283
  2. 蓥华山景区旅游的灾后重建研究,F592.7
  3.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4. 江西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F592.7
  5. 南岳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6. 基于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F592.7
  7. 云南省镇雄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8. 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9. 汨罗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F592.7
  10. 商南县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模式研究,F592.7
  11. 小城镇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G124
  12. 浏阳市观赏植物园修学旅游研究,F592.7
  13.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4.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F592.7
  15. 齐河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592.7
  16. 阳泉市山地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F592.7
  17. “成都地区山地旅游营销策略研究”,F592.7
  18. 山地旅游安全管理研究,X959
  19. 夹金山山地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F592.7
  20. 拉萨地区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F592.7
  21. 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控制研究,F5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