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线中继网络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机制研究

作 者: 孟庆宇
导 师: 王文博
学 校: 北京邮电大学
专 业: 军事通信学
关键词: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中断概率 无线中继 平均吞吐量
分类号: TN9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同时考虑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尤其在高速率宽带通信环境下,对通信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向纠错编码(FEC)技术可以采用信道编码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其特点是有效性高,但当错误无法纠正时,其可靠性低。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ARQ)可以通过检错码检验接收的数据包是否存在错误,对有错误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其特点是可靠性高、有效性低。为了在通信过程中同时兼顾可靠性和有效性,引入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HARQ)。它将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大大改善了通信质量。本文首先对HARQ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定义、重传类型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推导了三种HARQ技术的中断概率表达式、平均时延表达式和平均吞吐量表达式,从中断概率和平均吞吐量的角度比较了这三种重传类型的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的通信性能,在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中继技术,中继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提高系统容量,并使边缘用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传输性能。考虑到无线中继网络的HARQ研究较少,本文在介绍了中继技术的引入对无线网络的影响以及与中继目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基础上,对HARQ应用到无线中继网络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中继配置,设计了相应的传输方案,并理论分析了其性能,给出了性能评估结果。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结合单中继节点模型,设计3种不同的重传方案。接下来推导不同方案不同重传机制下中断概率的表达式,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双中继模型,设计了相关的重传方案。接下来进行了相关公式的推导,将双中继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性能与单中继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9
  1.1 HARQ技术概述  9-12
    1.1.1 HARQ技术的基本原理  9-10
    1.1.2 三种HARQ重传类型  10-12
  1.2 HARQ协议  12-14
  1.3 HARQ的分类  14-17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
  1.6 全文内容安排  17-19
第二章 HARQ的不同重传类型的性能分析  19-28
  2.1 中断概率  19-21
    2.1.1 HARQ-I型  20
    2.1.2 HARQ-CC型  20-21
    2.1.3 HARQ-IR型  21
  2.2 平均时延  21-22
  2.3 平均吞吐量  22
  2.4 性能分析  22-28
    2.4.1 参数设定  22-24
    2.4.2 数值结果与性能分析  24-28
第三章 无线中继技术  28-35
  3.1 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结构  28-29
  3.2 无线中继技术功能  29-30
  3.3 LTE-Advanced 系统下中继的分类  30-32
  3.4 LTE-Advanced 系统下中继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和出现的问题  32-35
    3.4.1 研究热点  32-33
    3.4.2 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35
第四章 无线单中继网络HARQ传输方案设计  35-50
  4.1 系统模型  35
  4.2 传输方案  35-39
    4.2.1 方案1  36-37
    4.2.2 方案2  37-38
    4.2.3 方案3  38-39
  4.3 中断概率(方案1)  39-42
    4.3.1 HARQ I型  39-41
    4.3.2 HARQ-CC  41-42
    4.3.3 HARQ-IR  42
  4.4 中断概率(方案2)  42-45
    4.4.1 HARQ I型  42-43
    4.4.2 HARQ-CC  43-44
    4.4.3 HARQ-IR  44-45
  4.5 性能分析  45-50
    4.5.1 参数设定  45-46
    4.5.2 数值结果与性能分析  46-50
第五章 无线双中继网络HARQ传输方案设计  50-61
  5.1 系统模型  50-51
  5.2 传输方案  51-53
  5.3 中断概率分析  53-58
    5.3.1 HARQ I型  54-55
    5.3.2 HARQ-CC  55-57
    5.3.3 HARQ-IR  57-58
  5.4 性能分析  58-61
    5.4.1 参数设定  59
    5.4.2 数值结果与性能分析  59-61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63
  6.1 全文总结  61
  6.2 HARQ技术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61-63
参考文献  63-65
致谢  65-6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6

相似论文

  1. 无线传感网中协作方式的研究,TP212.9
  2. 多小区MIMO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干扰建模和协作调度研究,TN929.5
  3. 协作通信网协作中继节点选择技术研究,TN929.5
  4. 电力通信业务风险度评估方法研究,TM73
  5. 合作通信中的协议性能研究,TN92
  6. 多用户合作通信网络与性能研究,TN915.0
  7. 无线合作网络建模与性能研究,TN929.5
  8. Profibus无线传输装置的设计与实现,TP273
  9. 合作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性能研究,TN92
  10. 协作通信系统中继策略研究,TN914
  11. 基于博弈论的中继网络资源分配,TN925
  12. 无线中继网络试验平台的搭建与累积广播算法的研究,TN929.5
  13. 无线中继网络中资源分配算法研究,TN925
  14. 无线协同网络中业务性能分析与研究,TN925
  15. 分布式空时码的设计准则与中继选择的研究,TN925
  16. 合作通信系统分集技术及功率优化分配研究,TN914
  17. 铁路工务施工安全智能防护体系的设计与实现,TP29-AC
  18. HSUPA系统分组调度算法研究与仿真,TM734
  19. 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研究,TN929.5
  20. 协作分集与中继选择算法研究,TN92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