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分析

作 者: 万英慧
导 师: 张福记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 D6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化是近几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主题。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来临,中国人民终于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实现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西方的封锁以及国内经济建设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国再一次贻误了有利时机。改革开放后,中国才真正找到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现代化。本文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改革开放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纠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弊端,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必然途径;是回应时代主题的转变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总结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兴衰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3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改革思想的提出和初步实践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重点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阶段和整体推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改革阶段。文章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社会建设、精神成长、国家崛起为一体的全面进步过程。30年来我国GDP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3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政治发展始终保持和断创造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效作用;30年中社会自主性得到发育,社会结构出现多样性分化,社会保障系统和支撑体系日趋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共识;30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面貌、精神世界焕然一新,文化创新成为自觉追求,主流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民族优秀文化、西方有益文化得到尊重和传播,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都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文章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针对改革开放发展新阶段凸现的新矛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最终实现社会现代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言  10-16
  一、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的内涵  10-11
  二、选题意义  11-12
  三、研究现状  12-15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15-16
    (一)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二) 论文结构及创新  15-16
第一部分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现代化依据及基本进程  16-25
  一、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现代化依据  16-22
    (一) 坚持改革开放是纠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弊端,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必然途径  16-17
    (二) 坚持改革开放是回应时代主题的转变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  17-19
    (三) 坚持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9-20
    (四) 坚持改革开放是总结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兴衰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  20-22
  二、改革开放30 年的基本进程  22-25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  25-62
  一、经济现代化  25-29
    (一) 经济规模的跨越  26-27
    (二) 经济质量的提升  27-28
    (三) 人民生活的改善  28-29
  二、政治现代化  29-44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逐步确立  29-33
    (二) 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完善  33-34
    (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步伐加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34-37
    (四) 人权保障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  37-39
    (五)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  39-41
    (六)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41-44
  三、文化现代化  44-55
    (一) 思想解放运动下的文化变迁  44-46
    (二) 文化世俗化  46-48
    (三) 文化产业的发展  48-53
    (四) 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55
  四、社会现代化  55-62
    (一) 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度跨越式发展  55-57
    (二)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57-58
    (三) 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8-59
    (四)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59-62
第三部分 进一步改革开放、又好又快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思考  62-74
  一、改革开放快速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原因  62-68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凸现新矛盾  68-71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的要求推进全面改革,加速实现现  71-74
结语  74-75
注释  75-77
参考文献  77-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79-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3.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5.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6.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7.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8.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9.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代县的基督教与民间信仰,B979
  10.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25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G633.3
  12.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1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解决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D616
  16.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社会公平,D616
  17. 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研究,G641
  18. “90后”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9.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20. 石家庄市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研究,F205
  2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治研究,D922.6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