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

作 者: 李胜男
导 师: 刘永良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辛弃疾 庄子 接受视界 显性接受 隐性接受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庄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后代众多学者所推崇、接受,作为南宋词坛的杰出词人,经历坎坷的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尤为明显。本文正文共分三个部分,从辛弃疾的思想与词的创作上着手,尽量全面地归纳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以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辛弃疾与庄子的关系作出新的阐释。第一部分概述辛弃疾对庄子思想的接受,引入接受美学关于“期待视界”的概念,揭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是基于思想上的契合而产生的独特的“期待视界”,并论述其“期待视界”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原因。第二部分论述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的显性接受,列表分析辛弃词中庄子典故,直观地证明辛弃疾在词作的显性层面上对庄子散文的接受,并将辛词中庄子典故进行归纳与类析,厘清庄子典故本身的涵义与其在辛弃疾词中的涵义,进而联系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分析辛弃疾在创作词作时运用庄子典故的不同手法。第三部分阐述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的隐性接受,相对于显性接受的可量化特征,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的隐性接受是以感觉经验和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接受。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的隐性接受主要分为以下三点:首先是悲壮激越、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其次是博大雄浑、雅正清空的文学意境;再次是汪洋恣肆、包罗万象的创作手法。传统文学研究注重“影响与继承”,而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研究则更强调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的过程中,辛弃疾自身的视界因接受了《庄子》而不断发展,《庄子》本文的意义也经由辛弃疾的文学创作得以重现,从而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文学接受的历史之链。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2
一、期待视界:辛弃疾庄子思想的接受  12-24
  (一) 期待视界与辛弃疾的期待视界  13-16
    1.期待视界  13-14
    2.辛弃疾对庄子的期待视界  14-16
  (二) 辛弃疾对庄子期待视界的形成过程  16-20
    1.青壮年时期(23—42岁)  16-17
    2.中年时期(43—56岁)  17-19
    3.老年时期(57—68岁)  19-20
  (三) 辛弃疾对庄子期待视界的形成原因  20-24
    1.时代文化氛围  21-22
    2.社会历史背景  22-23
    3.个人生活经历  23-24
二、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的显性接受  24-41
  (一) 辛词庄子典故量化  25-32
  (二) 辛词庄子典故类析  32-34
    1.庄子之言  32-33
    2.庄子之象  33-34
  (三) 辛词庄子典故运用  34-41
    1.正用  34-35
    2.反用  35-36
    3.直用  36-37
    4.化用  37-41
三、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的隐性接受  41-52
  (一) 悲壮激越、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  42-45
    1.庄子散文的情感  42-43
    2.辛弃疾词对庄子情感的接受  43-45
  (二) 博大雄浑、雅正清空的文学意境  45-48
    1.庄子散文的意境  45
    2.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意境的接受  45-48
  (三) 汪洋恣肆、包罗万象的创作手法  48-52
    1.庄子散文的手法  48-49
    2.辛弃疾词对庄子散文手法的接受  49-52
结语  52-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6-57
致谢  57-58

相似论文

  1.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2.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3. 试比较苏轼与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I207.23
  4. “济南二安”词作的文化内涵解读,I207.23
  5. 论《二十四诗品》对《庄子》审美风格的继承,I207.22
  6. 循道而趋 同乎大顺,B223
  7. 《庄子》与楚文化背景下的士人悲剧精神研究,I206.2
  8. 《圣经》比喻研究,I106.99
  9. 钱穆庄子学研究,B25
  10. 庄子养生思想对现代群众养生健身价值的研究,G852
  11. 庄子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R161
  12. 庄周与《庄子》关系新探,B223.5
  13.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研究,I207.23
  14. 庄子思想的终极关怀精神,B223.5
  15. “体道”与“言道”,B223.5
  16. 论庄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B223.5
  17. 志贺直哉的创作理念与庄子的人生哲学,B223.5
  18. 从庄子看诗哲同源,I207.22
  19. 冯友兰的庄子学研究,B26
  20. 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I561.07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