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探究斯克里亚宾作品Op·8的创作与演奏

作 者: 栗树
导 师: 范立芝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练习曲 创作技法 演奏技法
分类号: J6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是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的作品,他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架起一座从晚期浪漫主义通往现代主义的桥梁。斯克里亚宾的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部钢琴作品,其中有26首练习曲,这些作品分布于他音乐创作的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斯克里亚宾的早期创作充满着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和年轻人的幻想,透露出贵族浪漫优雅的情调。在创作中期,他的作品走进了追求“神秘主义”、表现哲学观念的道路。到了晚期,斯克里亚宾确立了“神秘和弦”的最终使用,作品逐渐走向神秘、超凡的境界。作品Op·8处于斯克里亚宾的创作早期,体现了他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的创作轨迹。在他的创作中,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仍有显著的地位,但是为了追求音响上的复杂化,他使用大量的变和弦,并积极探索四度排列的和弦,来加强不协和音之间的碰撞;旋律仍然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但旋律线条常常与和声织体交织在一起,带来丰富、多层次的声部进行;在对节奏的使用上,他没有放弃节奏,只是通过频繁的变换节拍、大量的使用复杂节奏,为音乐带来紧张、动荡和虚幻的气氛。从作品中所包含的大量技法难点来看,他少了一些对手指快速跑动能力的训练,更注重双音的练习、大跨度的跳跃练习和复杂节奏的练习等方面。本文以《探究斯克里亚宾作品Op·8的创作与演奏》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套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斯克里亚宾的生平和创作。具体为斯克里亚宾的人生经历、斯克里亚宾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整体创作两个方面;第二部分,Op-8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理念。具体为练习曲的发展概况、Op·8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念影响下的创作理念三个方面;第三部分,从创作技法上对练习曲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织体、节奏、节拍;第四部分,从演奏技法上对练习曲进行分析。包括不同音程的弹奏方法、大跨度的跳跃练习、对隐藏的旋律线条的正确把握、复杂节奏的练习和踏板的使用几个方面;第五部分,斯克里亚宾作品Op·8的历史地位。笔者希望通过对这套练习曲不同方位的全面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把握斯克里亚宾的创作轨迹,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和风格特点,从而更好的运用到钢琴演奏实践当中去,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对斯克里亚宾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使神秘面纱遮盖下的音乐能够大放光彩。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0
第1章 斯克里亚宾的生平和创作  10-14
  1.1 斯克里亚宾的生平  10-12
    1.1.1 幼年时的成长经历和学院生涯  10-11
    1.1.2 毕业后的游历演出和执教生涯  11
    1.1.3 创作高产期的生涯  11-12
  1.2 斯克里亚宾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整体创作  12-14
    1.2.1 早期:1888年至1900年  12-13
    1.2.2 中期:1900年至1905年  13
    1.2.3 晚期:1905年—1915年  13-14
第2章 作品Op·8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理念  14-18
  2.1 练习曲的发展概况  14
  2.2 作品Op·8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4-16
  2.3 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影响下的创作理念  16-18
    2.3.1 哲学思想的影响  16-17
    2.3.2 宗教观念的影响  17-18
第3章 从创作技法上对作品Op·8进行分析  18-31
  3.1 曲式结构  18-19
  3.2 调式调性  19-21
  3.3 和声  21-25
    3.3.1 对三度叠置和弦的变化发展  22-23
    3.3.2 非三度叠置和弦上的探索  23
    3.3.3 四度叠置和弦  23-24
    3.3.4 空五度音响和弦  24
    3.3.5 终止式  24-25
  3.4 旋律和织体  25-28
    3.4.1 旋律  25-27
    3.4.2 织体  27-28
  3.5 节奏和节拍  28-31
    3.5.1 节奏  28-29
    3.5.2 节拍  29-31
第4章 从演奏技法上对斯克里亚宾Op·8进行分析  31-50
  4.1 音程的练习  31-40
    4.1.1 音程间的交替练习  31-34
    4.1.2 六度音程的练习  34-36
    4.1.3 八度音程的练习  36-39
    4.1.4 重复性和弦的练习  39-40
  4.2 大跨度的跳跃练习  40-42
  4.3 对隐藏的旋律线条的把握  42-43
  4.4 复杂的节奏练习  43-46
    4.4.1 rubato的处理  44
    4.4.2 不规则节奏的对位练习  44-46
  4.5 踏板的使用  46-50
    4.5.1 右踏板  46-48
    4.5.2 左踏板  48-50
第5章 斯克里亚宾作品Op·8的历史地位  50-52
结语  52-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7

相似论文

  1. 《为了爱,我的救主情愿去死》—巴赫声乐作品释义,J605
  2. 大堂鼓与小军鼓演奏法的共性与个性,J632.52
  3. 对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研究,J624.1
  4. 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演奏浅析,J624.1
  5.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性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J632.21
  6. 戈多夫斯基《53首基于肖邦练习曲的练习曲》初探,J624.1
  7. 黑色喜剧电影艺术特征探析,J905
  8. 李斯特《十二首超级练习曲》情感特征初探,J624.1
  9. 《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J616.1-4
  10. 科勒长笛练习曲(Op.75)之分析、研究,J624.1
  11. 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分析,J624.1
  12. 中国钢琴变奏曲创作研究,J624.1
  13. 吉纳斯特拉《十二首美洲前奏曲》钢琴演奏技法分析,J624.1
  14. 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特征,J624.1
  15. 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作品四号与作品三十号之创作研究,J624.1
  16.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J605
  17. 斯克里亚宾《Op.20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研究,J624.1
  18. 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研究,J624.1
  19. 斯克里亚宾《狂喜之诗》音乐分析研究,J605
  20. 斯克里亚宾《Op.11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与风格研究,J614.1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 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 > 钢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