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某地下工程溶洞处理分析

作 者: 范德友
导 师: 刘叔灼;林培源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溶洞 岩溶水 处理分析 沉降监测
分类号: P64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堪称岩溶“大国”,面积达344万平万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3。虽然自然界中岩溶现象普遍存在,但各个溶洞发育情况不完全一致,形态存在不可预见性,其处理方式也多种多样。随着铁路、公路等地下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岩溶地区修建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常常会遇到石灰岩溶地区的大断面隧道工程建设,不同程度的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并且严重影响了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本论文重点分析了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气候条件、水文和地球化学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评价及处理措施。分析了岩溶水的基本特征、岩性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岩溶地下水的排导和处理措施。并结合作者参加的某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共揭露33个形态各异的溶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各自形态特征,针对该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和对防潮的特殊性,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溶洞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处理后效果的观测,从观测结果看,本工程中采取的溶洞处理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效果。由于溶洞发育条件和规模的不可预见性,其处理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只能结合现场条件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溶洞处理方式,以确保施工和工程使用安全。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2
  1.2 岩溶的基本概念  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4
  1.4 选题来源  14-15
第二章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15-29
  2.1 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  15-21
    2.1.1 地质构造  15-16
    2.1.2 岩石类型  16-19
    2.1.3 气候  19-20
    2.1.4 水文  20-21
    2.1.5 地球化学  21
  2.2 岩溶对地基的不利影响  21-22
    2.2.1 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  21-22
    2.2.2 岩溶地基均匀性问题  22
    2.2.3 岩溶水动力特征问题  22
  2.3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22-26
    2.3.1 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22-23
    2.3.2 地基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23-24
    2.3.3 地基稳定性的定量评价  24-26
  2.4 地基处理措施  26-27
    2.4.1 换填、镶补、嵌赛与跨盖等  26
    2.4.2 梁、板、拱等结构跨越  26-27
    2.4.3 灌浆加固、清爆填塞  27
    2.4.4 洞底支撑或调整柱距  27
    2.4.5 钻孔灌浆  27
    2.4.6 设置褥垫层  27
    2.4.7 调整基础底面面积  27
    2.4.8 地下水排导  27
  2.5 本章小结  27-29
第三章 岩溶地下水处理  29-40
  3.1 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29-30
  3.2 岩性和构造条件对岩溶地下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30-32
    3.2.1 岩石成分对岩溶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30-31
    3.2.2 构造形迹对岩溶、非岩溶底层间隔情况的影响  31-32
  3.3 岩溶地下水的排导  32-33
  3.4 大面积渗漏和局部渗漏岩溶水的处理  33-36
    3.4.1 径向注浆  33-35
    3.4.2 局部出水的注浆封堵  35-36
  3.5 溶管水的处理  36-37
    3.5.1 溶管连通方法  36-37
    3.5.2 注浆封堵法  37
    3.5.3 限量排放法  37
    3.5.4 放水减压法  37
  3.6 暗河的处理  37-38
  3.7 岩溶隧道施工的季节选择  38
  3.8 本章小结  38-40
第四章 某地下工程岩溶处理实例  40-58
  4.1 地质勘探概况  40
  4.2 溶洞分布简况  40-41
  4.3 溶洞特征简述  41-45
  4.4 溶洞处理方式  45-51
    4.4.1 溶洞洞穴处理  45-49
    4.4.2 岩溶水处理  49-51
  4.5 溶洞处理效果监测  51-56
    4.5.1 围岩变形监测  52-54
    4.5.2 跨越梁板沉降变形观测  54-56
    4.5.3 岩溶水排水情况观测  56
  4.6 本章小结  56-58
第五章 结论  58-60
参考文献  60-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DInSAR技术及其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TD325.4
  2. 高速铁路140m钢箱系杆拱桥施工技术,U445.4
  3. 凌云路湛河连续梁桥溶洞处理措施研究,U445.551
  4. 远程沉降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P274
  5. 滇中阳宗海流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脆弱性评价,P641
  6. 许家沟泉域岩溶水开发对泉流量影响的数值预测,P641.6
  7.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风险评价与岩溶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P642.25
  8. 地下工程开挖地表沉降预计与观测,TU433
  9. 大窑沟二号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U451.2
  10. 工广地表和井架基础沉降监测与趋势分析,TU433
  11. 成都来福士广场沉降监测及数据管理系统,TU196.2
  12. 基于能量释放率的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TU452
  13. 基于OLAP的变压器维修信息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TP274
  14. 地下工程预应力锚索设计方法研究,TU472
  15. 变工序暗挖地下街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方案优选,U451
  16. 沈阳市明成嘉园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监测、预测与有限元分析,TU473.1
  17. 复杂地层条件下运输通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地表环境分析研究,U455.49
  18. 白芷山隧道岩溶段施工力学性态与稳定性研究,U451
  19. 彭湖高速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分析,U416.1
  20. 南昆线猪场5号大桥线路病害监测与主要影响因素研究,U216.4
  21. 桥梁桩基溶洞勘测及处理技术研究,U442.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 >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 岩溶(喀斯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