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微型桩群桩物理模拟试验

作 者: 梁炯
导 师: 门玉明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关键词: 黄土滑坡 滑坡防治 微型桩群桩 模型试验 FLAC 3D 数值模型
分类号: P64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广泛发育的、危害性较强的表生地质灾害,其频繁的发生,不仅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也制约着广大黄土地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黄土滑坡灾害防治技术是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众多滑坡防治技术中,微型桩技术是一种近年来才受到人们关注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场地适应性强、对滑体扰动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使其有可能成为_种黄土地区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技术,对其在黄土滑坡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发展黄土滑坡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滑坡灾害微型桩防治技术大型物理模拟试验”为依托,开展了桩周配筋和桩心配筋的微型桩群桩大型物理模型试验。通过采用位移传感器、水准仪、土压力传感器、电阻应变片等测试仪器,分析了微型桩在黄土滑坡中的变形特征、以及桩自身的抗滑机理,并与未加微型桩时的滑坡模型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初步阐明微型桩的承载机理,确定微型桩的破坏模式。文中用FLAC 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黄土滑坡和微型桩结构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微型桩的受力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并与模型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相互结合、相互论证,进一步阐明了微型桩的承载机理、微型桩在黄土滑坡作用下的受力特征及破坏规律。对黄土滑坡中的微型桩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课题来源  9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9-13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9-10
    1.2.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0-13
  1.3 微型桩的研究现状  13-17
    1.3.1 国外微型桩的研究现状  13-14
    1.3.2 国内微型桩的研究现状  14-17
第二章 滑坡基本参数模型试验  17-27
  2.1 试验目的  17
  2.2 模型试验的原理  17-19
    2.2.1 模型试验的意义  17
    2.2.2 相似理论基本定理  17-19
  2.3 基本参数模型试验设计  19-21
    2.3.1 相似比例的确定  19
    2.3.2 基本参数试验模型材料的模拟  19-21
  2.4 数据采集  21-24
    2.4.1 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  21-23
    2.4.2 位移传感器的布设  23-24
  2.5 荷载设计  24-25
  2.6 试验步骤  25
  2.7 试验结果分析  25-27
第三章 微型桩群桩模型试验  27-37
  3.1 试验目的  27
  3.2 群桩模型试验设计  27-30
    3.2.1 微型桩  27-29
    3.2.2 桩顶联系梁  29-30
  3.3 数据采集  30-35
    3.3.1 电阻应变片的布设  30-32
    3.3.2 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  32-34
    3.3.3 位移传感器的布设  34-35
  3.4 荷载设计  35-36
  3.5 试验步骤  36-37
第四章 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7-63
  4.1 桩心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7-47
    4.1.1 桩心群桩位移数据分析  37-38
    4.1.2 桩心群桩土压力数据分析  38-45
    4.1.3 桩心群桩应变片数据分析  45-47
  4.2 桩周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47-57
    4.2.1 桩周群桩位移数据分析  47-48
    4.2.2 桩周群桩土压力数据分析  48-55
    4.2.3 桩周群桩应变片数据分析  55-57
  4.3 微型桩承载机理分析  57-58
  4.4 微型桩破坏模式分析  58-63
第五章 有限元模拟  63-75
  5.1 FLAC 3D基本介绍  63
  5.2 模型的建立  63-66
  5.3 结果分析  66-73
    5.3.1 模型位移云图  66
    5.3.2 最大不平衡力  66-67
    5.3.3 主应力云图  67-69
    5.3.4 微型桩受力  69-70
    5.3.5 微型桩力矩  70-71
    5.3.6 微型桩位移矢量  71-73
  5.4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73-75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5-79
  6.1 主要结论  75-77
  6.2 展望  77-79
参考文献  79-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三维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及DBS电场的分析研究,R742.5
  2. 实际海浪环境下大尺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U661.7
  3. 钱塘江古海塘破坏机理研究,TV139.2
  4. 合成月壤与足垫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V416.8
  5. 小底坡低佛氏数下掺气坎的水力特性研究,TV135
  6. 巨厚层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及综合处治方案优选研究,P642.22
  7. 延长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P642.22
  8. 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及其破坏机理研究,P642.22
  9. 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法在东大山铁矿倾斜中厚矿体中的应用研究,TD861.1
  10. 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处理的研究,TU753
  11. 昆明城市环境下附加应力场效应研究,TU195
  12. 裂隙砂岩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TU452
  13. 基于三维工程地质模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TD325
  14. 对用载荷试验确定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的探讨,TU473.1
  15. 沈阳地铁隧道暗挖区间施工稳定性研究,U455.4
  16. 黄土的完全软化强度研究,P642.22
  17. 路桥过渡段沉降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U213.1
  18. 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动力特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U213.1
  19. 基于监测数据的凉水井滑坡数值模拟与预测预报,P642.22
  20. 地震动力条件下水库型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位移响应规律及其防治研究,P642.22
  21. 常规岛主厂房通风模式优化与数值模拟的研究,TU83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 >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 滑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