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生成方法研究

作 者: 刘春阳
导 师: 钟纪刚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非线性建筑形态 形态特征 形态生成要素 形态生成方法
分类号: TU-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1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试图对非线性建筑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然后归纳和总结了非线性建筑的理论依据--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非线性理论与混沌理论,非还原论与非机械决定论,分形理论以及当代的哲学思想。在这些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线性建筑对复杂性的反映。接着本文探讨了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追求,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谈起,解读了非线性建筑同时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审美追求进行了探讨。随后本文总结了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的技术支持,它分别表现在材料的发展,新型结构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对非线性建筑的概述完成后,本文开始对建筑形态从线性发展到非线性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得出了非线性建筑的形态是对原有建筑形态的继承和拓展,而不是颠覆的结论。紧接着就是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这主要表现在三个部分,分别是非线性建筑的形体的特征,结构的特征和表皮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非线性建筑才和其他的建筑区分开来。再接下来就是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生成要素的解析。这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叙述,一方面是对形态生成的限定因素,包括环境,功能和经济;另一方面是对形态生成的影响因素,这是基于建筑形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包括材料,结构,几何,生物学等方面,这些方面作用于非线性建筑的形态,产生不同的形态效果。最后就是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论述,要研究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生成方法。明确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的过程和步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形态生成的过程分成了6个步骤分别进行探讨。接下来就是讨论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的方法,对应于非线性建筑形态特征从形体、结构、表皮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同样将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生成方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那就是形体的生成方法、结构的生成方法和表皮的生成方法。论文还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表达方法进行了阐述。本文总结和归纳了6种常见的形态表达方法。它们分别是形态模仿、旋转、折叠、拓扑变形、分形构成和图解表达。通过对这些表达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期望对我们在现实的工作实践提供借鉴和启迪。另外,本文也提出对非线性建筑形态要谨慎而理性地对待,不能盲目地追求夸张炫目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建筑形态的拓展,要有理有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让建筑设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图表目录  9-15
1 绪论  15-21
  1.1 研究的背景及对象  15-17
    1.1.1 关于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研究缘起和背景  15-16
    1.1.2 关于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研究对象  16-17
  1.2 研究的意义  17-18
    1.2.1 研究的目的  17
    1.2.2 研究的意义  17-18
  1.3 研究的方法  18
  1.4 论文的框架  18-21
2 非线性建筑的概述  21-35
  2.1 非线性建筑概念的界定  21
  2.2 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的理论依据  21-26
    2.2.1 复杂性科学与非线性建筑  21-25
    2.2.2 当代哲学理论与非线性建筑形态  25-26
  2.3 非线性建筑的美学追求  26-32
    2.3.1 从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分析非线性建筑  27-28
    2.3.2 以建筑的层级理论解读非线性建筑  28-30
    2.3.3 非线性建筑的审美取向  30-32
  2.4 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的技术支持  32-34
    2.4.1 材料多元化的发展  32
    2.4.2 新型的结构形式出现  32-33
    2.4.3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  33-34
  2.5 本章小结  34-35
3 非线性建筑形态特征解析  35-55
  3.1 线性到非线性建筑形态的历史发展脉络  35-40
    3.1.1 现代主义建筑形态的机械美学  35-37
    3.1.2 现代主义之后形式的挣扎与理性的内核  37-39
    3.1.3 非线性建筑形态的出现  39-40
  3.2 非线性建筑的形态特征分析  40-54
    3.2.1 非线性建筑的形体特征  40-47
    3.2.2 非线性建筑的结构的形态特征  47-50
    3.2.3 非线性建筑的表皮形态特征  50-54
  3.3 本章小结  54-55
4 生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要素解析  55-79
  4.1 非线性建筑形态的限定因素  55-60
    4.1.1 环境因素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限定  55-57
    4.1.2 功能因素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限定  57-60
    4.1.3 经济因素对非线性建筑形态的限定  60
  4.2 基于建筑形态学分析非线性形态的影响要素  60-76
    4.2.1 材料与非线性建筑形态  60-67
    4.2.2 结构与非线性建筑形态  67-71
    4.2.3 几何学与非线性建筑形态  71-74
    4.2.4 仿生学与非线性建筑形态  74-76
  4.3 本章小结  76-79
5 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生成方法  79-127
  5.1 非线性建筑形态生成的过程和步骤  79-82
    5.1.1 调研与分析  79
    5.1.2 明确业主的功能要求  79
    5.1.3 概念的提炼  79-80
    5.1.4 要素图解—形态控制线—形体的雏形  80-81
    5.1.5 生成结构与表皮的雏形  81-82
    5.1.6 形态最终确定  82
  5.2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建筑形态控制  82-83
    5.2.1 非线性建筑形态控制的基本思路  82-83
    5.2.2 形态控制线与建筑形体的动态关联  83
  5.3 非线性建筑形体的生成方法  83-92
    5.3.1 理性与感性思维综合作用于形体  83-84
    5.3.2 客观因素—形态控制线—建筑形体  84-88
    5.3.3 主观意识—形态控制线—建筑形体  88-90
    5.3.4 阿斯塔纳国家图书馆形态生成分析和模拟  90-92
  5.4 非线性建筑结构雏形的生成方法  92-104
    5.4.1 结构随形  93-100
    5.4.2 结构自由造型  100-104
  5.5 非线性建筑表皮的生成方法  104-112
    5.5.1 简单几何图案的叠加  105-107
    5.5.2 渐变的几何图案生成方法  107-112
  5.6 非线性建筑形态的表达  112-125
    5.6.1 形态模仿  112-115
    5.6.2 旋转  115-116
    5.6.3 折叠  116-118
    5.6.4 拓扑变形  118-119
    5.6.5 分形构成  119-121
    5.6.6 图解表达  121-125
  5.7 本章小结  125-127
6 总结与反思  127-129
  6.1 非线性建筑形态体现的优势与局限  127-128
  6.2 采取谨慎的态度面对非线性建筑形态  128-129
致谢  129-131
参考文献  131-133
附录  133-137
  A 阿斯塔纳国家图书馆形态生成编程图  133-134
  B 动态可调空间网架结构编程图  134-135
  C 异形柱自由造型编程图  135-136
  D 渐变表皮生成的编程图  136-137
  E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37

相似论文

  1.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2.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3. 淇河鲫鱼形态学和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S917.4
  4. 竹子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及生长建模研究,S795
  5. 中文博客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H136.5
  6. 山西合院式民居不同地域形态特征分析,TU241.5
  7. 文昌鱼分类地位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Q953
  8. 青岛德占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TU238
  9. 三点金的生态学特性及地被适应性研究,S688.4
  10. 心电图特征参数获取技术及其应用,TP391.41
  11. 髀骨之杵体相特征的CT值分析,R816.8
  12. 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影响,Q958
  13. 山西翼城花鼓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722.2
  14. 关于火柴头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S451
  15. 爵士音乐的形态与观念,J605
  16. 中国窄径茧蜂亚科分类研究(膜翅目:茧蜂科),Q969.544.7
  17. 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合唱音乐,J642.53
  18. 安徽省地方桑品种种质特性研究,S888.3
  19.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抗倒形态特征及若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S512.104
  20. 西安古城区传统民居形态研究,TU241.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