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

作 者: 许楷
导 师: 关卫省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氧化沟工艺 含油废水 有机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污泥回流比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含油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如果需要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一般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需要设置厌氧、缺氧和好氧池,这样会增大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提高污水厂的建设费用等。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弥补了这一缺点,而且该工艺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和维护简单。本文主要研究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的启动,考察氧化沟处理含油废水污泥驯化所需要的时间。对氧化沟的各参数进行试验,确定其对于含油废水处理的最佳运行条件,考察污泥负荷和外加易生化降解的碳源对油去除的影响,研究了氧化沟处理含油废水对于冲击负荷的耐受能力。氧化沟启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沟好氧区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3mg/L、厌氧区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3mg/L、pH在7-8之间、污泥龄为12d、污泥回流比在80%-150%、HRT为24h、温度在26-28℃之间时,COD浓度从400mg/L提升至800mg/L、氨氮从20mg/L提升至60mg/L需要22天可正常运行;油浓度从10mg/L提升至80mg/L需20天可正常运行;在试验中由于红斑顠体虫带来的SVI上升,污泥沉降性能差的问题,通过提高氨氮负荷和控制pH在7.5-8可以解决。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RT在24h时氧化沟处理含油废水效率最高,对COD、氨氮和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96.0%和91.9%;在COD污泥负荷为0.291 kgCOD/(kgvss·d)、氮负荷为0.0124kg氨氮/(kgvss·d)、油负荷为0.0165 kg油/(kgvss·d)时氧化沟运行去除污染物效率最高,对于COD、氨氮和油的去除率分别为91.8%、96.0%和91.9%,;pH对于COD、氨氮和油的影响各有不同,去除COD的最佳pH在7-8,去除氨氮的最佳pH在7.5-8.5,去除油的最佳pH在6.5-7.5。同时去除COD、氨氮和油的最佳pH在7.5左右;污泥回流比在90%-130%时,对于COD、氨氮和油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7.9%-94.6%、89.6%-97.3%和88.8%-92.7%;当外加碳源(COD)从0mg/L提升至400mg/L时,油的去除率相应的从76.3%提升至95.8%;通过冲击负荷试验表明氧化沟在受到COD和油负荷冲后,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仍能快速的恢复到其原有水平,说明其对于负荷冲击耐受力强。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2
  1.1 课题研究背景  10-12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10
    1.1.2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其特点  10-11
    1.1.3 含油废水的危害  11-12
    1.1.4 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12
  1.2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12-16
    1.2.1 物理法除油  13
    1.2.2 化学法除油  13-14
    1.2.3 物理化学法除油  14
    1.2.4 生物化学法除油  14-15
    1.2.5 国内外含油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15-16
  1.3 氧化沟工艺  16-20
    1.3.1 氧化沟的设计  17
    1.3.2 氧化沟的特点  17-18
    1.3.3 氧化沟的技术发展  18-20
  1.4 选择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的优势  20-21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2
第二章 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原理  22-28
  2.1 氧化沟处理工艺角度  22
  2.2 生物角度  22-23
  2.3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23-28
第三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8-37
  3.1 试验流程  28
  3.2 试验模型及设备  28-31
  3.3 试验用水  31
  3.4 试验控制参数的确定  31-36
    3.4.1 需氧量的控制  31-33
    3.4.2 C/N/P的确定  33
    3.4.3 pH的确定  33
    3.4.4 污泥龄的确定  33-34
    3.4.5 污泥回流比  34-35
    3.4.6 污泥负荷(F/M)和容积负荷的确定  35
    3.4.7 温度的确定  35-36
  3.5 水质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36-37
第四章 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启动  37-45
  4.1 反应器的启动  37
    4.1.1 污泥接种  37
    4.1.2 污泥驯化培养  37
  4.2 污泥的培养与驯化过程理化性质变化及分析  37-43
    4.2.1 驯化阶段氧化沟参数控制  37-38
    4.2.2 驯化结果分析  38-43
  4.3 启动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3-44
  4.4 本章小结  44-45
第五章 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45-61
  5.1 氧化沟处理含油废水影响的因素分析  45-57
    5.1.1 水力停留时间对含油废水处理的影响  45-48
    5.1.2 有机负荷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48-51
    5.1.3 pH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51-53
    5.1.4 回流污泥对氧化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的影响  53-55
    5.1.5 外加碳源对油处理的影响  55-57
  5.2 冲击试验  57-60
    5.2.1 油负荷冲击对氧化沟工艺处理性能的影响  57-58
    5.2.2 COD冲击负荷对氧化沟工艺处理性能的影响  58-60
  5.3 本章小结  60-6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62
  结论  61
  建议  61-62
参考文献  62-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食品行业高浓度含油废水研究,X792
  2. 油滴/气泡尺度对模拟含油废水气浮效果的影响,X703
  3. 纳米纤维基复合滤膜制备及其在乳化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X703
  4. 植物生态系统处理分散农村生活污水和景观水的研究,X703
  5. 胺化有机絮凝剂的合成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X703.5
  6. 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调控模式的流态特性及强化脱氮研究,X703
  7. 两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X703
  8. DAF溶气释放反应系统的开发研究,X703
  9. 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X703
  10. 枣庄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启动调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X703
  11.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X703
  12. MUC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关键技术研究,X703
  13.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X703
  14. 氧化镁改性及其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X703
  15. 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X713
  16. 絮凝—膜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技术研究,X703
  17. 半连续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性能及动力学研究,X70
  18. 半连续式与序批式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试验研究,X70
  19. 青岛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X799.3
  20. HRT对厌氧消化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及丙酸氧化菌群的结构解析,X703
  21. 涡流澄清池与水力循环澄清池处理含砷原水对比试验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