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不对称下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研究
作 者: 张金民
导 师: 赵红梅
学 校: 山西财经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过度反应 信息不对称 股票市场 行为金融理论 正向反馈交易
分类号: F83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85年,De Bondt和Thaler发表了《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了吗?》(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该文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之一。至此之后,股市上的过度反应现象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在传统主流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有效率的市场,股票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因此,该理论对于实证发现的过度反应现象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新近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到金融领域,通过对投资者心理的研究对股市的过度反应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国外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而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发展还不足20年,只能算是一个新兴市场。同时,我国经济又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股市这种“新兴加转轨”的时代特点,使得其既有一般股市的共性,同时又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结合我国近几年股市的波动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并提出政策建议,既可以加深我们对股市过度反应现象的理性判断,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又可以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一定程度上减少非理性投资造成的损失。同时从宏观角度看,可以防止、减弱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消除股市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股市的稳定运行。因而这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分析过程中,论文通过构建一个正向反馈交易模型,来解释股市过度反应现象的形成机理。股票市场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按照所掌握信息的差别,将投资者分为非理性投资者、知情理性投资者和被动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者属于信息劣势一方,依据前期股价的变动,在价格上升时买入下跌时卖出,使股价在上涨和下跌时都超过其内在价值,从而出现过度反应。知情理性投资者不仅掌握市场信息,还可以获知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利用这种非理性使股市过度反应进一步加剧。在对相关实证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借鉴了De Bondt、Thaler(1985)的方法,对上海股市A股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由于已经有学者对于之前的股票市场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仅以最近3年为考察期。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确存在过度反应,并且比美国股市过度反应的程度更大,中国股市还远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标准。最后,将前面的分析与我国股市的实际相结合,分析导致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论文认为导致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的原因主要有:(1)中小投资者众多。(2)机构投资者的推波助澜。(3)政府对股市监管不当。(4)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做空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缓我国股市的过度反应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投资者的主体结构,着重培育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素质;提高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水平,通过法制化、规范化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加快金融创新,引入做空机制。就目前来看,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金融衍生品。
|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1 导论 12-2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3 1.2 有关过度反应理论的文献综述 13-19 1.2.1 有效市场假说(EMH)与过度反应 13-14 1.2.2 股票市场上过度反应的涵义 14-15 1.2.3 股市过度反应原因的理论综述 15-16 1.2.4 过度反应的形成机制 16-18 1.2.5 国内有关过度反应研究的综述 18-19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9-20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9 1.3.2 论文结构 19-20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0-21 2 信息不对称下的股市过度反应理论分析 21-36 2.1 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的涵义 21-22 2.2 股票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22-23 2.3 一个正向反馈交易模型——对过度反应现象运行机理的解释 23-34 2.3.1 模型建立的前提假设 24-25 2.3.2 模型的推理 25-32 2.3.3 模型的进一步拓展 32-33 2.3.4 模型的小结 33-34 2.4 认知偏差——对过度反应的理论解释 34-36 3 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的实证分析 36-43 3.1 实证检验的理论依据 36-37 3.2 数据选取和检验方法 37-39 3.3 检验的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39-42 3.4 小结 42-43 4 对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43-54 4.1 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的原因 43-50 4.1.1 中小投资者比重过大 45-46 4.1.2 机构投资者的“两面性” 46-47 4.1.3 政府对股市的监管不当 47-49 4.1.4 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做空机制 49-50 4.2 应对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的政策建议 50-53 4.2.1 改善投资者的主体结构 50-51 4.2.2 依法加强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管理水平 51-52 4.2.3 加快金融创新,建立做空机制 52-53 4.3 小结 53-54 5 结语 54-56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4 5.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4-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 59-60 致谢 60-61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61-62
|
相似论文
-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域下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 我国股市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F224
- 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问题研究,F832.51;F822.0
-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F832.4
- 食品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研究,D923.8
- 中国IPO市场询价机制的有效性研究,F224
- 泛北部湾地区证券市场合作研究,F831.51
- 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研究,F224
- 组织间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研究,F224
- 汇率与股票价格关系研究,F832.51;F224
- 消费者知情权研究,D923.8
- 跨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分析,F831.51;F831.59
- 基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F832.51
- 深圳多层次股票市场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相关性比较研究,F233
- 基于机构投资者过度自信的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研究,F832.51
- 需求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规避下基于期权契约的供应链协调研究,F830.9;F224
- 中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及对策分析,F832.4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效应研究,F832.51;F224
- 我国住房置业担保体系的构建与风险管理研究,F832.4
- 中国股市的动量与反转效应,F224
-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识别及其治理机制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