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初探
作 者: 张洪波
导 师: 邬庆祥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特征 原因 预防
分类号: C91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自身前途,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祖国的明天。本文主要以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未成年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放问卷调查,并与监狱民警、未成年犯进行座谈、个别访谈,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运用统计分析、分类、对比、归纳等方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我市新时期下预防、控制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未成年人犯罪及矫治问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文献资料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二部分为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特征分析。作者通过调研,对本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趋势予以评价:未成年犯罪未得到有效控制,形势不容乐观;犯罪类型保持多元化,侵财类尤为突出;团伙犯罪突出;犯罪手段智能化、暴力化;外来人口为犯罪最主要群体,地域特征明显;犯罪人重新违法犯罪率较高;犯罪人文化程度偏低;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快速增长。第三部分为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分析;二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三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四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教育因素分析。第四部分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提出从四个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控制,形成“四位一体”的立体防范控制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重要功能;二是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教育;三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预防。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第一部分 绪论 9-14 一、研究的概念和范围 9 二、选题意义 9-10 三、研究方法 10-11 四、文献综述 11-14 第二部分 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征 14-23 一、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14-15 二、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特征 15-20 三、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轨迹 20-23 第三部分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 23-30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分析 23-24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24-25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25-27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教育因素分析 27-30 第四部分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30-41 一、发挥家庭预防的重要功能 30-31 二、强化学校预防的基础作用 31-34 三、增强社会预防的外部保障 34-35 四、完善司法预防的法制建设 35-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附录1:上海市未成年犯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表 45-47 附录2:上海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47-50
|
相似论文
-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 用于检索的人脸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TP391.41
-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 森林防火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1.41
-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青少年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