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生死态度调查

作 者: 何洁
导 师: 汤永隆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青年期 中国文化 生命态度 死亡态度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从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开始,通过编制大学生个人生死态度量表。探索处于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晚期的大学生个人生死态度的结构及其特点。在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贵州明德学院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03份,回收率96%。本研究通过大学生生死态度问卷的编制、对贵州省大学生生死态度的调查以及相关因素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本研究探索到6个维度的大学生生死态度结构,包括生命意义的被动确立、生命存在感、冷漠和空茫感、死亡焦虑、死亡的物理意义确定、死亡的灵性接受。其中存在感的贡献率最高。②男女性别上在存在感、冷漠与空茫、死亡物理意义、意义被动确立方面没有差异。在死亡焦虑方面男生极其显著高于女生。在死亡灵性接受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四年级学生在冷漠感与空茫感上显著高于三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没有濒死经历的情况下,男生在死亡物理意义确定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经历重要他人逝世的情况下,男生在死亡的物理意义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变量各个因素对个人生死态度的生命存在感、死亡焦虑、冷漠感与空茫感、死亡的物理意义有较强的相关;对死亡的灵性接受和意义的被动确立没有相关。由此,研究者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引言  7-8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8-29
  1.相关文献综述  8-23
    1.1 概念界定  8-10
    1.2 生死态度中以"生"为重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10-18
    1.3 有关生命态度的测量  18-20
    1.4 "生死态度"中以"死"为重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20-22
    1.5 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死亡态度量表评量内涵  22-23
  2.问题的提出与其特殊性  23-26
    2.1 青年期的特殊性  23-24
    2.2 中国文化的特点  24-25
    2.3 中国式教育的特点  25-26
  3.大学生生死态度的理论构想  26-29
    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6-27
    3.2 研究假设  27
    3.3 研究技术路线  27-29
第二部分 大学生个人生死态度问卷的编制  29-40
  1.研究目的  29
  2.研究方法  29-31
    2.1 研究工具  29-30
    2.2 问卷的编制  30-31
  3.研究结果  31-40
    3.1 被试情况  31
    3.2 项目分析  31-32
    3.3 探索性的因素分析  32-35
    3.4 信效度检验  35-37
    3.5 大学生生死态度人口变量学特征  37-39
    3.6 回归分析结果  39-40
第三部分 结论和建议  40-43
  1.研究结论  40
  2.讨论和分析  40-42
    2.1 有关信效度的讨论和分析  40-41
    2.2 有关量表与人口变量学的讨论与分析  41-42
  3.建议  42
  4.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42-43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  47-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普世价值,G02
  2. 论白璧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影响,I206.6
  3. 湖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R192
  4. DAP-R中文版修订及在中老年基督教信徒中的应用,B978
  5.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6. 徐复观消解形上学研究,B26
  7. 三步走,再造中国学派,J954
  8.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的研究,TU238.2
  9. 管窥先秦时期儒学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J60-4
  10. 以《京华烟云》为例看中国英语的文化意义,H310.1
  11. 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H319
  12. 《品梦茶馆》中希尔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疏离,I561
  13. 影响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探析,G206
  14. 中国人恕道的心理学研究,B842
  15. 论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渗透,G122
  16. 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文化宣言的比较研究,G122
  17. 布宜诺斯艾利斯汉语学习环境的描述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H195
  18.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对文化重建的想象,G122
  19. 徐福东渡与中国古代文化东传日本,K313
  20.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探讨,H319
  21. 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本族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H31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