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育社团互动方式的研究

作 者: 李晓智
导 师: 戴俭慧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 高校体育社团 互动方式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高校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一直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课外体育活动处于松散管理的局面,学校虽然提供了课外锻炼的时间和场所,但缺乏严密的组织、有力地督促、有效地监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不显著。高校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高校体育社团的数量、规模、影响都越来越大,怎样把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发挥出来,与体育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社团互动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东南大学“互动式”定向运动课程教学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育社团互动方式。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普遍存在课堂上传授健身、健康知识量和完成身体活动量之间存在矛盾、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锻炼不能有效结合、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不足、师生间交流不足等现象,使得体育课程难以很好的实现五个领域的总目标。高校体育社团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灵活、时间充裕的特点,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作为体育课程的拓展内容,与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互动,共同达致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任务。(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理念为“互动式”体育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科学化的体育管理程序和手段方法使“互动式”体育课程的实施成为可能,东南大学“互动式”定向运动教学实践为体育课程与高校体育社团互动提供了范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互动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3)教学组织形式的互动、教学手段的互动、锻炼时间的互动、场地使用的互动、考核手段的互动等是实现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育社团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互动,可以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强化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1 序言  8-16
  1.1 问题的提出  8-9
  1.2 文献综述  9-16
    1.2.1 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状况  9-10
    1.2.2 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  10-12
    1.2.3 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现状  12-1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8
  2.1 研究对象  16
  2.2 研究方法  16-18
    2.2.1 文献资料法  16
    2.2.2 逻辑分析法  16
    2.2.3 专家访谈法  16
    2.2.4 个案研究法  16-18
3 结果分析  18-37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8-19
    3.1.1 体育课程  18
    3.1.2 高校体育社团  18-19
  3.2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9-21
    3.2.1 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需求存在差距  19
    3.2.2 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无法保证课程目标的完成  19-20
    3.2.3 体育课程考核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20-21
  3.3 高校体育社团对体育课程的作用分析  21-23
    3.3.1 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21
    3.3.2 是实现从体育课向终身体育锻炼过渡的手段  21
    3.3.3 是学生课余体育竞赛的主要内容  21-22
    3.3.4 锻炼了学生能力  22
    3.3.5 繁荣了校园体育文化  22-23
  3.4 高校体育课与体育社团互动的必要  23-24
    3.4.1 互动丰富高校体育学习的内容  23
    3.4.2 互动满足学生体育知识需要的层次  23
    3.4.3 互动延长体育活动时间  23
    3.4.4 互动扩大体育教育参与对象面  23
    3.4.5 互动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效率  23-24
    3.4.6 互动全面评价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  24
  3.5 高校体育课与体育社团互动的的可行性  24-25
    3.5.1 政策的导向作用  24
    3.5.2 场地能够满足互动需要  24-25
    3.5.3 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25
  3.6 高校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育社团互动方式探讨——以东大定向运动课为例  25-35
    3.6.1 东南大学“互动式”定向运动课程概述  25-30
    3.6.2 互动式教学方式的特点分析  30-35
  3.7 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启示  35-37
    3.7.1 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建立在明确社团管理职责的基础上  35
    3.7.2 互动式教学方式要能体现学生和教学计划之间的互动  35
    3.7.3 互动式教学方式中要体现社团活动对课堂教学的配合  35-36
    3.7.4 互动式教学方式要能实现差异群体的整体提高  36-37
4.结论与建议  37-39
  4.1 结论  37
  4.2 建议  37-39
参考文献  39-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实践探索,G622
  2. 高校体育社团社会评价研究,G807.4
  3. 品牌在线互动沟通研究,F49
  4. 小学课堂互动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的研究,G622.4
  5. 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G807.4
  6.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四项能力影响的研究,G807.4
  7.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G807.4
  8.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公信力研究,G807.4
  9. 江西省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G807.4
  10. 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G807.4
  11. 以生产劳动理论研究体育过程,G807
  12. 电视节目互动观念的确立及互动方式的拓展,G222
  13. 互联网对同性恋互动方式与身份认同的影响,G206
  14.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G807.4
  15. 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07.4
  16. 福建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G807.4
  17.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G807.4
  18.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G807.4
  19.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20.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2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