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欠发达地区农村水库移民非农外迁安置社会适应研究

作 者: 程慧栋
导 师: 吕世辰;畅引婷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水库移民 非农外迁 社会适应 生计模式 生活方式
分类号: D6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库移民的非农业安置顺应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潮流,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以Q县柳庄移民为例,从生计模式生活方式两方面着手,以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为主,研究欠发达地区县内外迁非农业安置的农村移民迁移城市后若干社会适应问题,总结农村移民非农业安置社会适应的状况和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移民生计适应的因素依次为:搬迁后所从事职业种类、经济收入满意度、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培训、年龄与性别。目前柳庄移民生计适应的整体水平偏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柳庄移民从库区农村搬迁到城市后,基本上未能适应生产劳动方面的变化。柳庄移民尚处于生计适应的初级阶段,即初步认知时期。但柳庄移民对适应非农产业劳动、发展家庭经济的信心较足,将有助于柳庄移民最终真正融入城市。关于移民的生活适应,影响移民生活适应的因素依次为:生计适应、邻里关系、年龄。柳庄移民的生活适应基本不受风俗习惯与文化差异的影响,移民搬迁后不需要经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认知与适应过程,从而有助于改善柳庄移民的整体适应水平,使其更快地融入到城市社区环境中。柳庄移民生活适应另一典型特征是生活方式的“被动城市化”,带有政策强制性的城市化一定程度上降低移民与困难抗争的积极性,注定移民的生活适应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柳庄移民的整合策略包括:其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移民就业;其二,优化创业环境,鼓励移民自主创业;其三,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其四,多管齐下,发挥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其五,加强社区建设,全方位提高移民的社会适应水平。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析;第二章是关于研究方法的设计,介绍和论述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思路和目标,尤其是对抽样调查和样本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第三章是关于移民生计模式变迁与适应的研究,在描述移民生计模式变迁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影响移民生计适应的相关因素;第四章是关于移民生活及社会关系的考察,主要分析柳庄移民生活方式变迁概况,总结和归纳了影响移民生活适应的原因,并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柳庄移民的社会关系;第五章移民社会整合思路探析,在论述移民生计模式及生活适应的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水库移民的整合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2 概念引入与界定  11-13
  1.3 文献综述  13-19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15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5-17
    1.3.3 总结与启示  17-19
2 研究设计  19-25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19-20
  2.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20-21
  2.3 研究方法  21-25
    2.3.1 研究方法简介  21-23
    2.3.2 抽样调查  23-24
    2.3.3 样本情况介绍  24-25
3 柳庄移民生计模式变迁与适应  25-35
  3.1 生计模式变迁概况  25-28
    3.1.1 职业转变  25-26
    3.1.2 劳动方式变迁  26-27
    3.1.3 技术水平差异  27-28
  3.2 移民生计适应主观评价及影响因素  28-33
    3.2.1 生计适应主观评价  28-30
    3.2.2 影响因素分析  30-32
    3.2.3 生计适应总体特征  32-33
  3.3 柳庄移民的经济困境  33-35
4 柳庄移民的生活及社会关系考察  35-44
  4.1 移民生活方式变迁  35-38
    4.1.1 居住环境  35-36
    4.1.2 消费习惯  36-37
    4.1.3 教育医疗  37-38
  4.2 移民生活适应主观评价及影响因素  38-42
    4.2.1 生活适应主观评价  38-40
    4.2.2 影响因素分析  40-41
    4.2.3 生活适应总体特征  41-42
  4.3 柳庄移民社会关系考察  42-44
5 柳庄移民社会整合思路  44-46
6 结语  46-47
致谢  47-48
参考文献  48-50
附录 A 调查问卷  50-54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经历及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2. 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G812.0
  3.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4. 苏州市中学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G633.96
  5.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F205
  6. 倒班人群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R181.3
  7. 中学生的自主性及其与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8. 传统与变迁,TU-0
  9. 中庸实践思维、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B849
  10. 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D632.1
  11. 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以及体育康复现状的调查研究,G764
  12. 长沙市城区中年男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R473.2
  13. 促进丧偶老年妇女健康行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研究,R473.5
  14.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B844.2
  15. 从近代江南女性服饰探究女性生活方式的变迁,K25
  16. 定向运动的特殊训练对中度智障成年人注意、记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G826
  17. 洛阳市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G804.49
  18. 职业教育评价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G719.2
  19. 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TS971
  20. 基于生活方式的工业设计研究,TB472
  21. 急诊护士生活方式及其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R4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移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