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壤和紫色土坡面加速侵蚀过程研究
作 者: 陈展鹏
导 师: 张平仓
学 校: 长江科学院
专 业: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关键词: 红壤 紫色土 扰动土 产流 产沙 侵蚀率 坡面侵蚀 加速侵蚀系数 侵蚀方式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红壤和紫色土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两种最具代表的水蚀性土壤,目前该区域土壤厚度普遍仅30~50cm,只为黄土的1/200,在强烈的侵蚀作用下有限的土壤资源将很快流失殆尽。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大量增加,尤其是长江流域红壤、紫色土等主要水蚀区域,人们迫切需要对其造成的土壤侵蚀严重区域进行合理、科学的综合治理。因此,保护红壤和紫色土及防治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原状和扰动的红壤、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展开研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自身的特点,力图阐明其水土流失机制,并推求加速侵蚀系数。本研究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和径流小区、侵蚀槽的手段实测原状红壤、紫色土和扰动红壤、紫色土在不同坡度、不同雨强情况等条件下的产流产沙相关数据,并结合原状和扰动的红壤、紫色土的理化性质,通过比较分析原状红壤、紫色土和扰动红壤、紫色土的侵蚀过程、侵蚀率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其主要结论如下:(1)原状和扰动红壤、紫色土的初始产流时间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缩短,相同情况下,红壤的初始产流时间比紫色土短,也就是说红壤坡面产流速度快于紫色土。(2)原状红壤、紫色土的产流过程受雨强的影响较大;相同的情况下,红壤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深大于紫色土径流小区。扰动红壤和紫色土产流过程比较相似,在坡度相同时地表径流深的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3)原状红壤和紫色土的产沙过程随降雨历时的变化不尽相同:红壤径流小区产沙量均随降雨的进行逐渐增大至峰值,而后随着降雨过程波动;紫色土小区在0.8mm/min雨强下的整体趋势较平稳且无较大波动,但在1.1和1.4mm/min雨强下产沙量先随降雨历时逐渐增大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扰动红壤和紫色土的产沙过程较为相似,在坡度相同时产沙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4)原状红壤和紫色土的侵蚀率有较大差异,小雨强时(0.8mm/min),红壤的侵蚀率大于紫色土;中大雨强时(1.1和1.4mm/min)与之相反。扰动红壤和紫色土的侵蚀率都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既侵蚀率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5)扰动红壤的加速侵蚀系数大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紫色土的加速侵蚀系数在20°坡15min时段达到最大,在此坡度条件下符合规律:45min时段加速侵蚀系数<30min时段加速侵蚀系数<15min时段加速侵蚀系数。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2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9 1.2.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现状及分析 11-14 1.2.2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分析 14-19 1.2.3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 19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9-20 1.3.1 研究目标 19-20 1.3.2 研究内容 20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0-22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2-26 2.1 试验设计 22 2.2 试验装置 22-24 2.2.1 原状红壤和紫色土试验 22-23 2.2.2 扰动红壤和紫色土试验 23-24 2.3 试验方法 24-25 2.3.1 原状红壤和紫色土试验 24-25 2.3.2 扰动红壤和紫色土试验 25 2.4 供试土壤及理化性质 25-26 第三章 原状红壤和原状紫色土坡面侵蚀规律分析 26-36 3.1 初始产流时间对比 26-28 3.2 产流过程对比 28-29 3.3 产沙过程对比 29-30 3.4 侵蚀率比对 30-32 3.5 土壤侵蚀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32-34 3.5.1 雨强对土壤侵蚀率的影响分析 32-33 3.5.2 坡度对土壤侵蚀率的影响分析 33-34 3.6 小结 34-36 第四章 扰动红壤和扰动紫色土坡面侵蚀规律分析 36-45 4.1 初始产流时间对比 36-37 4.2 产流过程对比 37-38 4.2.1 红壤扰动土产流过程分析 37-38 4.2.2 紫色土扰动土产流过程分析 38 4.3 产沙过程对比 38-40 4.3.1 红壤扰动土产沙过程分析 38-39 4.3.2 紫色土扰动土产沙过程分析 39-40 4.4 侵蚀率对比 40-42 4.5 土壤侵蚀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42-44 4.5.1 雨强对土壤侵蚀率的影响分析 42 4.5.2 坡度对土壤侵蚀率的影响分析 42-43 4.5.3 雨强、坡度对土壤侵蚀率的关系分析 43-44 4.6 小结 44-45 第五章 扰动红壤、紫色土加速侵蚀系数的测算 45-49 5.1 土壤侵蚀模数加速侵蚀系数的测算及分析 45-47 5.2 加速侵蚀系数对比分析 47-48 5.3 小结 48-4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9-51 6.1 主要结论 49-50 6.2 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4 附录 54-55 致谢 55
|
相似论文
- 基于GIS/RS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S157
- 波浪作用下埕岛海域海底冲刷预测评价,P737.1
- 南方丘陵区域土壤侵蚀的SWAT模拟,S157
- 神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产沙规律及水动力参数特征,S157.1
- 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沙产流与侵蚀性降雨研究,S157
-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示踪研究,S157
-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带产流产沙模型研究,S157
- 平原区产汇流模拟,P334.92
- 北京延庆县上辛庄小流域人工林水文特征的研究,S715
- 基于二元演化模式的流域水文模型初探,P334.92
- WEPP模型在川中紫色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中的应用,S157
- 川中紫色土丘陵区侵蚀性降雨及侵蚀特征研究,S157
- 坡面径流调控水沙效应研究,S157
- 黄土地区流域地貌形态与降雨侵蚀产沙关系研究,S157
- 祖厉河流域土地利用与产沙量关系研究,X171
- 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格局演变对侵蚀产沙的影响研究,S714.7
- 王家山水库流域产沙模型研究,TV697.1
- 川北紫色土低山丘陵区小流域产沙模型研究,S157.1
- 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S157
- 黄土丘陵区草、灌地不同经营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研究,S15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